雷公藤浙藤1号的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
2016-09-09沈宇峰沈晓霞江建铭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3
沈宇峰,沈晓霞,江建铭(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3)
雷公藤浙藤1号的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
沈宇峰,沈晓霞,江建铭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3)
浙藤1号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以新昌野生雷公藤为种源,经过多年驯化而来的雷公藤新品种,具有性状稳定、药用部位产量高、雷公藤甲素含量高等优点。主要介绍该品种特征特性和繁育技术。
雷公藤;浙藤1号;特征特性;繁育技术
文献著录格式:沈宇峰,沈晓霞,江建铭.雷公藤浙藤1号的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1064-1065,1068.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雷公藤性寒,味苦,有大毒,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菌、抗生素、抗肿瘤、免疫抑制等作用[1]。
1 品种来源
浙藤1号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以新昌野生雷公藤为种源,经过多年驯化而来。2004和2005年在新昌、淳安和磐安进行了区域试验,2008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浙认药2008005)。
2 特征特性
浙藤1号为小枝呈红褐色,分枝多;叶椭圆形,叶面不平,长8~10 cm,宽3~5 cm;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长5~7 cm,花淡绿色,杯盘状,直径4~5 mm,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翅果不裂,淡绿色,长圆形,长约1.5 cm,具3翅;种子1粒,细柱状,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根系发达,须根多。3年生植株根直径可达1 cm,雷公藤甲素含量达107.6μg·kg-1。浙藤1号具有性状整齐稳定、药用部位产量高、雷公藤甲素含量高等优点。
3 繁育技术
3.1生长特性
雷公藤为多年生藤本植物,根、茎、叶、花、果随着气候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不同的生命活动特征。雷公藤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休眠期、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一般在定植后第3年收获根部。
3.2环境要求
雷公藤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气良好、土层深厚的黄泥砂质壤土为佳。
3.3育苗技术
3.3.1选地
宜选择远离居住区和公路、周围无污染源,坡向朝东或东南的坡地,作为雷公藤种苗繁育基地,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
3.3.2苗床准备
育苗前将苗床细耙整平,做成宽100~120 cm,长6~10 cm的畦,沟深30 cm,沟宽30 cm。
3.3.3扦插
插条选择。采集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10~15 cm长的插穗,每段带3~4个节。将插穗按100段为单位绑成捆,应避免上下头颠倒。
种根选择。采挖种植3年以上的雷公藤根,剪取直径2~4 cm,长10~15 cm的完好根段,备用。种根无须前处理,后续方法同插条。
插条处理。将准备好的插穗下端放入浓度为500 mg·kg-1的α-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2 h,捞出稍微晾干。
扦插时间与方法。在1月下旬至3月中旬或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扦插。按10 cm×10 cm的株行距斜插在苗床,入土1/2~2/3,扦插后立即浇水。苗床上搭建高约50 cm的拱棚,上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如阳光强烈,还需覆盖遮阳网。
3.3.4苗期管理
扦插后40~50 d,插穗生根后,揭去薄膜和遮阳网,用喷淋方式浇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及时拔除杂草。苗龄1年左右,苗高大于40 cm,地径大于0.4 cm时,即可出圃定植。
3.3.5种苗分级
为了确保雷公藤种苗的质量,对出圃定植的种苗进行分级,以地径和主枝长作为分级指标,并且以地径为主要指标,如地径为2级,主枝长为1级,只判定为2级(表1)。未达到2级标准的种苗,不得在生产上使用。
表1 雷公藤苗木质量等级指标
3.4移栽定植
3.4.1整地
移栽前深翻40~50 cm,做成宽80 cm的畦,沟深30 cm,沟宽30 cm。在畦上开30~40 cm× 30~40 cm的定植穴,深度30~40 cm。
3.4.2定植
定植时间在11月至翌年3月,选择阴天进行。株距80 cm,用苗量1.2万~1.5万株·hm-2。每穴栽种1株,定植时将苗的根系展开,扶正苗木,边覆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覆土盖没根系,压实。翻入肥料后再覆土至高出苗根茎部5 cm,压实,浇透水。
3.5田间管理
3.5.1灌溉排水
春夏多雨季节,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沟深保持30~35 cm。高温季节,若田间过于干旱,应及时灌溉。
3.5.2施肥
育苗肥。5月中旬至7月上旬追施速效肥料(N∶P2O5∶K2O为3∶1∶1),用量300 kg·hm-2。
基肥。定植时施入定植穴中,每穴施有机肥300 g,草木灰40 g,菜籽饼肥45 g。
春肥。5月上中旬,新梢抽出后,结合除草,施用复合肥(氯化钾型)于植株周围,用量225~ 300 kg·hm-2。
根外追肥。7—8月,喷施0.3%磷酸二氢钾750 kg·hm-2。
冬肥。10—11月,结合冬垦,在植株周围20~30 cm处环状开沟,施入有机肥,用量6.0~7.5 t·hm-2。
3.5.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应在晴天进行,第1年深度为10~15 cm,第2年及之后为5~10 cm。每年应进行2次,第1次在5月上中旬,同时施入春肥,第2次在8月上中旬,并把除去的杂草覆盖于植株基部周围。
3.5.4摘花打顶
6—9月是雷公藤开花季节,应在晴天,及时摘除花蕾,每隔10 d 1次。5—9月,当新梢长到40~60 cm时,剪除或摘除顶芽,每隔20 d 1次。
3.6收获与初加工
3.6.1采收
定植后第3年,雷公藤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采收。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晴天采收。
3.6.2初加工
雷公藤根采挖后除去泥沙,切成15~20 cm小段,晒干或烘干即可。
3.7病虫害防治
3.7.1根腐病
根腐病多在5—8月的雨季发病,由真菌、线虫、细菌引起。被害雷公藤植株根部腐烂甚至坏死,种植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症状为在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并不断扩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烂直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菌克毒克1 250~1 750 m L(5~7瓶),加水400~500 m L喷雾防治。
3.7.2炭疽病
炭疽病危害叶片,致叶片呈现灰绿色病斑,有同心轮纹,干旱天气与高温高湿天气更易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1∶1∶200波尔多液;每年清园1次,将残枝落叶清除出田间,于空旷处烧埋。
3.7.3双斑锦天牛
双斑锦天牛为害症状表现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虫口和木渣,受害重者整株植株干枯。
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方法
来防治。物理防治,在5—7月天牛成虫活动盛期,用黑光灯诱杀。生物防治,田间种植驱虫植物蓖麻或薄荷,具有一定的驱虫效果。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6—7月),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喷雾,杀灭害虫。
3.7.4卷叶蛾类幼虫
卷叶蛾类幼虫危害叶片,取食叶肉,导致叶片卷曲、干枯。该类虫具咀嚼式口器,食量大,繁殖能力和抗药性强,因此,往往易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可采用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来防治。生物防治,用白僵菌、绿僵菌、寄生茧蜂进行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用菊酯类农药,如功夫菊酯、杀灭菊酯等;也可用微生物农药,如8010粉剂进行防治。
[1] 么厉,程慧珍,杨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30.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67
B
0528-9017(2016)07-1064-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33
2016-04-05
中药材种子种苗和种植(养殖)标准平台(2012ZX09304006)的子项目
沈宇峰(1979—),男,浙江德清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E-mai1:28900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