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邮箱的多节点部署负载均衡优化策略

2016-09-08苏娟刘芹毕晓飞

中国新通信 2016年15期
关键词:负载均衡

苏娟 刘芹 毕晓飞

【摘要】 运营商面向用户提供的互联网基础邮件通信服务,主要满足用户www、wap、短信、标准邮件协议等多界面邮件使用需求;同时提供短彩信、日历、通讯录、网盘、云邮局等邮件关联功能。邮箱业务发展迅速,资源扩张需求巨大,由于机房资源限制,邮箱系统的部署节点增多,需要基于邮箱技术架构和部署架构,综合规划邮箱节点模块部署和流量走向,为更好发展邮箱业务提供配套基础。

【关键词】 互联网邮箱 多节点部署 负载均衡

一、引言

运营商面向用户提供的互联网基础邮件通信服务,主要满足用户www、wap、短信、标准邮件协议等多界面邮件使用需求;创新增值服务,提供短彩信、日历、通讯录、网盘、云邮局等邮件关联功能;发挥电子渠道价值,提供账单等用户协同服务;手机邮箱是运营商推动“互联网+”行动落地,发展第三曲线的重要抓手。随着手机邮箱用户的剧增,且由于机房资源限制,邮箱系统目前已在多个局址机房内进行多节点的部署建设,如何做好多节点邮箱系统的模块部署规划和流量规划,是未来更好发展邮箱业务的重要课题[1]。

二、存在问题

因历期工程积累,某运营商邮箱业务的主要前端应用、主要核心数据库、主要邮箱核心基础平台部署在初期建设的第1个节点。而邮箱系统每期扩容主要根据用户需求驱动来平行扩展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尤其存储资源最为明显。每期新的工程均是原有的历史存储消耗完毕而新增的存储,目前存储资源逐步扩展到3个节点,最近一期扩容将会增加节点4,后期扩容有可能设定为500公里外的机房局址。目前邮箱业务主要部署在节点1和节点2,其余节点3为搬迁后的节点,节点4为正在申请建设的新节点。其中,节点1和节点3占用独立CMNET资源;节点2和新增的节点4为云计算资源池,和资源池中其他业务共享CMNET资源。邮箱业务系统一般主要分为基础平台层、应用层和接口层。基础平台层核心模块包括邮件模块、安全模块和基础能力模块等,可提供SMTP、POP3、IMAP、WEBmail、WAPmail等服务,其中,邮件模块中邮件索引模块(简称“MI”)和邮件存储模块(简称”MS”)主要提供邮件查找和邮件存储的能力。

三、优化策略

具体方式有如下两种:1)迁移部分应用到新的机房节点,让迁移后的应用在新机房节点本地进行流量出入,减少各机房节点之间的内部互通流量;但未能迁移的服务及应用因未能从本地出入,因此无法避免整个系统内部各节点之间的传输流动实现。2)将同一应用进行多机房部署(即既在A机房本地有出口,也在B机房本地有出口),这样可将较大的流量进行机房间的分流。可实现同一应用部分在新机房本地出口,部分保留在原机房出口。其中在原机房出口的应用的则因调用的可用存储资源不在本地,因此进行内部各节点节点间流量互通是无法避免的。

四、各主要节点流量规划方案

1)节点1前端服务以及外出流量。节点1目前存储系统空间已无余量,已关闭入信,存储内容为历史邮件;节点1入站CMNET前端服务包括WEBmail、POP3、SMTP、IMAP、HTML5和通讯录等应用模块,节点1出站CMNET外出流量包括外域邮件投递和运营邮件投递。用户通过前端应用服务,如WEBmail、POP3、IMAP从节点1进入,访问历史邮件内容将直接访问本地节点1及节点2远端存储系统,新产生的邮件将经节点1至节点2之间链路传输并存储到节点2存储系统中。2)节点2前端服务以及外出流量。节点2入站CMNET前端服务包括MX邮件交换、短彩信模块、IMAP PE、WAPmail和通讯录等应用模块,节点2出站CMNET外出流量包括外域投递;节点2目前存储系统空间尚余少量空间,开启入信,存储内容为历史邮件及新产生邮件;节点2入站CMNET前端服务包括MX邮件交换、短彩信模块、IMAP PE、WAPmail和通讯录等应用模块,节点2出站CMNET外出流量包括外域投递;节点2新产生邮件将存储在节点2本地存储系统中,访问节点2本地历史邮件读取节点2本地存储系统,访问节点1历史邮件将经节点1至节点2互联链路访问节点1存储系统进行读取。3)节点4。节点4存储系统启用后,将开启节点4存储入信,用于新产生邮件存储;节点4入站CMNET前端服务包括WEBmail前端、POP、SMTP、IMAP等模块,节点4出站CMNET外出流量包括外域投递;将节点1相关业务迁移到节点4后,原节点1新产生邮件将经节点4公网出口存储到节点4本地存储;如需要访问节点1及节点2存储的历史邮件,将经节点间互联链路访问相应节点存储系统进行读取。

五、总结和展望

目前考虑到用户CMNET访问入口的不可控,并且也受到计算资源的限制无法在各节点都分布各模块服务器,现有负载分担方案并未实现各节点的前端服务的负载分担,未来如要做到最佳的负载分担策略,下一步方案是跟随可用存储空间的位置,分配足够的计算资源来将主要的流量的服务、应用、甚至相应的数据库等进行能力覆盖迁移,让新的流量中心就处于新的存储资源本地。同时也避免异地传输之间的延时影响及不稳定性降低到系统可承受范围。

参 考 文 献

[1]伊雯雯.构建分布式负载均衡集群的企业邮件网络平台[J].计算机安全,2011, (6):29-33

[2]薛军,李增智,王云岚. 负载均衡技术的发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 24(12)

猜你喜欢

负载均衡
LBS检索容灾架构研究
Linux负载均衡集群技术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应用
Oracle MAA在汽车行业电子政务平台中的应用
社区教育平台运营策略研究
异构环境下改进的LATE调度算法
基于负载均衡的云资源调度策略研究
基于新型VPN 技术的高校校园网改造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离散PSO算法的医疗云存储部署策略
多站点同步更新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