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校长

2016-09-07温彬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扬州市小班化校长

温彬

本期嘉宾: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张晓林校长

张晓林,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数学教育硕士、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高级教师、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获得“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学员”“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个人”“扬州市教学创新能手”“扬州市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读者·校园版》:作为校长,您感到身上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张晓林校长:身为一名校长,我感到自身最大的压力就是如何做一名好校长。一个“好”字看上去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孟子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君子的快乐。如何成为一名好校长是我的压力,更是我的动力。

《读者·校园版》:北大附中推出“学院”“书院”“走班”“选课”“学分”等类似于大学学制的教学改革,被人们称为“教育乌托邦实验”,在教育界引起广泛争议。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您理想中的完美学校是怎样的?

张晓林校长:北大附中教改的一系列举措的确给中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气象,在冲击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创造了足够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也在积极改革与创新,例如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大力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在教学上实施了“分步递进,分层达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等。我们需要做的是大胆设想、积极探索、小心求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每一名校长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我校的校训是“书声、歌声、笑声”,我理想中的完美学校就是书声、歌声、笑声在校园中回响,让师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快乐幸福地成长。

《读者·校园版》:您在学校里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家庭中对您的孩子行得通吗?

张晓林校长:在学校中,我倡导“聚焦课堂、质量为魂,拓展素质、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的理念,在家庭中对我的孩子也是行得通的。我不提倡只知道学习和死读书的生活方式,我提倡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让他具有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只忙于学习。我的孩子在高中期间曾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同时他仍然坚持发展自己的爱好,在篮球场、乒乓球场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

《读者·校园版》:您孩子的成长符合您的预期吗?

张晓林校长: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是获得知识,更要在思想品德、内涵修养、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都得到成长。我的孩子在小学喜爱打乒乓球,我们家庭很支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扬州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第三名。到了高中,他又喜欢上篮球,自己报名参加了扬州大学组织的假期篮球兴趣班。高中阶段,他作为校篮球队的队长,率队参加了扬州市高中生篮球联赛,也获得过冠军。我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顺利通过上海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最终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孩子的成长符合我的预期。

《读者·校园版》: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您如何看待这一调整?

张晓林校长:随着时代发展,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它。在近期颁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在高考中占分的比重下降,并且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取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我觉得这一调整不是不重视英语学科,而是社会在更加理性地对待英语这门学科。

《读者·校园版》:无线网络的建设日臻完善,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这客观上使学生更容易获取信息,但同时对学校教育提供了哪些困难或挑战?

张晓林校长: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作业有利有弊,利在于网络平台具有及时性、针对性、便捷性的特点,而弊端是可能会弱化学生阅读审题的能力,削弱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作业难以完成。这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两点思考:第一,布置的作业要适量,教师要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布置一些个性化、开放化的作业,提高作业的“原创率”和“含金量”;第二,在“互联网+”的时代,禁止学生使用网络是不切实际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使网络资源真正为我所用。

《读者·校园版》:为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教育部近年出台了有关政策,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评价体系中。您对这一措施有何看法?

张晓林校长:我个人认为,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评价体系中,并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世界著名的英国伊顿公学的口号是“运动第一、学习第二”,事实上,伊顿公学注重的是运动背后的人格塑造作用,正所谓“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我们学校也提倡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除了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我们的校本课程中还开设有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等课程,我们学校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体格健全、心智健康、气质高雅、品德高尚”的公民。

《读者·校园版》:您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初衷是什么?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小班化教学除了将班级人数缩小之外,还有哪些特色?学生家长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看法如何呢?

张晓林校长:我校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初衷是进行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三方面的阻力:首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理念转变的阻力,其次是小班化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阻力,第三就是小班化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转变的阻力。小班化教学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班级人数,更是要将“关爱每一个学生”从口号变为现实,小班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师生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和老师“1对1”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提升文化课成绩。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客观上确实增加了学校班级数量,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最明显的是教师用于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但是我们要求教师用于备课、面批、交谈、家访的时间多了,开始时教师的负担确实较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班化教学效果显现,教师的负担反而会比先前要轻。刚开始时,家长对学校这一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太赞同,认为学校是在搞噱头、吸引家长眼球,认为学校是拿他们的孩子在做实验,但学校多年来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更加强调因材施教,更有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学生成才,并没有影响家长关注的升学率,家长也就逐渐认同并积极支持学校的这一课堂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扬州市小班化校长
我的发现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小班化的“化”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