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具特色的民居》建议和简析

2016-09-07张艳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围屋奇特土楼

张艳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43-01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自读课文,这里我说一下其中的第一课《客家民居》。这篇课文从体裁上说属于说明文。既然是说明文,那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篇课文抓住了《客家民居》的什么特点呢?

首先,在讲课前,应该处理一下字词,在这里,重点解释一下“夯”字。“夯”这个东西过去在农村很常见,有石夯、木夯,近二十多年,出现了在我们当地被称为“蛤蟆夯”的电动打夯机。如果不解释清楚这个字,那么文中的“夯筑”学生们就理解不了,如何理解课文内容呢?为了形象说明,可以通过投影打出一组图片,来加深学生们队“夯”的认识。

其次,通过投影打出一组城市的高楼,农村的平房,上中的茅屋,最后到我们文中的《客家民居》的一组图片,讲解课文时,配上客家民居的图片,便于学生理解。

再次,对于文中讲到的八卦布局,老师也应当补充一下八卦的有关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否则,老师要一代而过,那么学生就会对此产生疑问。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如图1,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最后,讲解课文,配上插图或者课文的ppt。

下面是对课文的简要分析。

第一段文字是“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同时“世界民居奇葩”这句话总领全文,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句。即本篇课文就是围绕“奇葩”二字来写的,客家民居到为什么成为奇葩呢?

接下来第二段文字中先介绍了客家民居形成的原因,“居住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的住宅”。接着介绍了客家民居的建筑材料的奇特,“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5米的土楼”。这里要结合我们当地的房屋建筑说明我们这里如何建造,(我们当地一般都是砖、水泥、沙子的混凝结构。)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客家民居的与众不同的“奇”特点。其次,说的是客家民居造型的奇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再次,说客家民居的历史悠久,耐侵坚固,“有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了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和炮火攻击安然无恙”。

第三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客家民居的房屋布局。“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第四段通过举例子说明了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都体现了明显的民俗文化特征,通过“承前祖德勤和检,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总之,这一课,有“奇葩”总领全文,通过介绍客家民居形成原因、建筑材料的奇特、造型的奇特、历史悠久、耐侵坚固等特点,让我们了解了客家民居建筑特色,对客家民居、民俗有了一定的认识。

猜你喜欢

围屋奇特土楼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奇特的蘑菇
奇特的“飘带”
一张奇特的脸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围屋的月光
走近永定土楼
客家围屋的文化寻绎及其保护策略——以贺州莲塘江氏围屋为例
走进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