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9-07石东伟冯玉玲
石东伟+++冯玉玲
【摘要】基础课是高校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完成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性环节,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统一培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课程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提出了如何进行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基础课程 创新人才 改革 培养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2016年度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JSJYYB2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53-01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基于传统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系统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认识不足。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创新教育在本科的专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普遍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涉及基于大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做法还不多见。
一、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上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高校扩招,基础课教师数量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开课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师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教师疲于奔波于各个课堂,导致很难抽出时间参与进修和培训等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
二、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教学需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稳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规的飞速发展,高等教学的传统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都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都相去甚远。以至于拖累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高级专门人才的步伐,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积极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三、如何进行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1.改革教学理念。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基础课力求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训练学生”向“开发学生潜能”转变,使学生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任何行为均源自意识的先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尤其对待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认识态度,仅强调其一,排斥其二皆不合理。专业教育是大学的教育深度,它标志着某学科领域内专业知识的量;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广度,更注重学科、专业之间差异化。有人说通识教育有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也不无道理。在培训课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说:“中国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欣赏交响曲,不懂茶道,着实不应该。”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专业领域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借助于通识教育的灵感嫁接才能有所突破。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要注重开启学生思维。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吸收精华的基础上,让启发式、开放式、问题式、发现法、案例法、讨论法、论文式、辩论式、质疑式等多种方法共同架起知识的有效传递的桥梁。同时, 合理地调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一般认为,大学教育是学专业知识的开端,诚如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所言,本科生教育是自学书本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自读论文阶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自找问题阶段。当然,这里对本、专科阶段的教育而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幅度。在这个层次上,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讲授重点为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学习需求,适当更换和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的重视近代经典内容,轻视现代新科技知识,在内容上要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乐于创新精神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4.突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基础课的内容设计应围绕社会实际现象和问题,力图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独立地运用学术思维去观察社会各领域,学会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需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5.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数学和大学外语分层次教学。高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数学和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开展大学数学与外语分层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入学后的考试成绩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每学期的教学目标。
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无处不在,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可或缺。一是要求大学教师体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扩展和增加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所以,有条件的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授课。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延伸课堂知识教育。建设精品公开课,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公开课,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资源,这对我们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值得借鉴。
7.实验教学的改革。首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其次是开放实验室,将一些已经报废的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修理”,设计试验方案、方法。把实验室作为学生开发智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场所,使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晓峰.高校公共基础课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01).
[2]南红花,朴光秉.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证性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
石东伟(1975-)男,河南鲁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