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在命案现场形成血痕的研究
2016-09-07婷王江峰
马 婷王江峰
(1.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510230;2.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215006)
昆虫在命案现场形成血痕的研究
马婷1王江峰2
(1.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510230;2.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215006)
昆虫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案件现场,特别是伤害、杀人等命案现场,由于昆虫的飞行、爬行等原因,所造成的微小痕迹,从刑事案件及物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这些痕迹会给案件的侦查造成一定的迷惑,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观察若干昆虫在模拟命案现场活动所形成的血痕特征、规律,明确其与其他血痕特征的区别,从而为相关案件提供借鉴。
昆虫血痕特征命案现场
1 前言
血迹,是命案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也是命案侦查中极具价值的痕迹物证之一。通过血液分析来确定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判断案件性质,分析案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过程,为命案的侦查破案提供依据。所谓血迹分析,是指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分布规律、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测量与检验,判断血迹来源与形成机制,进而推断血迹与案件或犯罪事实之间的关系的过程[1]。而通常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分子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现场中就会遗留血液痕迹。在所有命案现场出现的血痕中,其血痕形态可以归纳为以下十种:喷溅状、抛甩状、溅落状、滴落状、流柱状、擦拭状、转移状、浸染状、稀释状、血泊[2]。各血痕形态亦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滴落状的血痕是血液呈自由落体运动于地面或物体上,形成圆滴状的血迹;喷溅状血痕是在物体上形成其尖端指向喷溅方向的类似惊叹号的血滴;流柱状血痕是上粗下细、上薄下厚、上淡下浓的条状膨大的血迹;擦拭状血痕的形态则是面积较大、浓淡不均的擦拭线条状血迹[3]。
然而现实是,案件里面的血痕形态都不是固定的,很多时候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动,这是因为最先发现尸体的并不是人,而是昆虫。由文献归纳所得,尸体上常见的昆虫达5 目67科之多,因此由于昆虫在命案现场飞行、爬行,必然形成微小的血液痕迹,而这些痕迹与昆虫的种类、爬行、飞行习惯有关。
从刑事案件及物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昆虫形成的血痕尽管会给案件的侦查造成一定的迷惑,但当了解它们的特征或规律后,对其进行分析,在发现侦查线索和作为破案的证据方面,能起到其他物证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观察昆虫在模拟现场活动所形成的血痕特征、规律,明确其与其他血痕特征的区别,从而为相关案件提供借鉴。
目前为止,世界上并没有对昆虫血痕做系统的研究,作为一个未知的探索课题,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白的,希望能通过这次的实验来研究、了解昆虫在现场造成血痕的特征。
本次实验因为条件问题,只选用了大头金蝇、绯颜裸金蝇、厚环黑蝇、皮蠹、阎甲、大隐翅甲等在命案现场比较常见的种类作为实验昆虫,模拟其在命案现场活动,形成痕迹后拍照固定,以此归纳出关于法医昆虫现场血痕的一些理论。
2 试验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虫源:购买成年兔子,用水淹方法致死,放置于中山大学鱼塘旁边,等尸体上的昆虫大量滋生繁衍后,采集所需昆虫的成虫及幼虫,将其带回实验室。
实验材料:白纸、红墨水、玻璃皿、捕虫网、养虫笼、照相机(Nikon D700)、立体显微镜(Zeiss Stime 2000)。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昆虫饲养
将采集到的昆虫带回试验室饲养,待其建立试验室种群并达到相当数量后进行血痕观察。各昆虫的饲养方法如下:
(1)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的饲养。
采用猪肝为食物,将采集的幼虫置于养虫瓶内,瓶底铺上约3cm厚湿沙,将切成小块的猪肝置于沙子上供幼虫取食,每天观察两次,如猪肝吃完,及时补充。等幼虫化蛹后,将蛹挑出来置于8cm玻璃皿中,放置于养虫笼中,待其羽化。
(2)厚环黑蝇的饲养。
去市场购买鸡粪,直接用鸡粪饲养厚环黑蝇,其后的操作同上。
(3)皮蠹的饲养。
去市场购买火腿,用火腿饲养皮蠹幼虫,待其化蛹后,挑出蛹,置于养虫笼中。
(4)大隐翅甲、阎甲的饲养。
在养虫瓶底部铺上湿沙,湿沙上放置猪肝,再放入大头金蝇幼虫,用大头金蝇幼虫及猪肝作为食物饲养以上昆虫的幼虫,等幼虫化蛹直至产生成虫。
1.2.2血痕观察
在有机玻璃养虫笼的1个底面、2个侧面粘贴白纸,同时用直径8cm的玻璃皿装混有红墨水的糖水,在糖水中放置切小的猪肝,吸引昆虫。
分别放入大头金蝇成虫20头、绯颜裸金蝇成虫20头、厚环黑蝇成虫5头、皮蠹成虫1头、大隐翅甲成虫1头、阎甲成虫1头、皮蠹幼虫1头、阎甲幼虫1头,2小时后,拿出白纸拍照,放置比例尺拍照,并借助显微镜观察,研究模拟血痕特征。
3 试验观察结果
如图1所示。
图1 血痕模拟试验观察照片
4 试验结果分析
4.1大头金蝇成虫
大头金蝇成虫形成的血痕主要出现在玻璃皿的边缘,血痕形态与滴落状血痕相似(图A,B),这是由于大头金蝇成虫的腹部与地面接触所形成,血痕大部分呈圆形,但有的会因为重叠或者移动,而呈现出不规则形态,在血痕四周,会出现大头金蝇成虫细小的足迹,但也会因为重叠而显得杂乱无章。
4.2绯颜裸金蝇成虫
绯颜裸金蝇成虫形成的血痕与大头金蝇成虫形成的血痕形态类似,血痕主要出现在玻璃皿的边缘,大部分的血痕形态也是跟滴落状血痕相似,成圆形(图C),也会出现由于绯颜裸金蝇成虫爬行时腹部着地形成的拖拉痕迹,在血点四周,出现绯颜裸金蝇成虫的足迹。但也有另外一些情况,绯颜裸金蝇成虫腹部不着地的爬行,所以只形成一系列连续的足迹(图D)。
4.3厚环黑蝇成虫
厚环黑蝇成虫形成的血痕主要出现在玻璃皿的边缘,血痕形态与滴落状血痕相似(图E,F),没有因为爬行而形成的拖拉血痕,在血点附近,有密集的、细小的厚环黑蝇成虫足迹。
4.4皮蠹
皮蠹在养虫笼里面爬行形成的血痕中,其幼虫形成的血痕多是出现在养虫笼的边缘,呈现为细长的线条(图G),随着爬行时间的增长,血痕由粗到细,色泽由淡到浓。皮蠹成虫多是向养虫笼边缘爬行,呈现一条相对较短的线条(图H,I),随着爬行时间的增长,血痕色泽逐渐变淡;在线条两边,有一系列细小的、间隔较小的足迹,可明显判断出成虫爬行的方向;线条会呈现一节一节的特征,尤其在线条末端,特征更加明显。
4.5大隐翅甲
大隐翅甲成虫在养虫笼里爬行,形成细小、色泽浅淡的血痕(图J,K),血痕方向从中心向养虫笼边缘拖延,在血痕两边,均有明显的大隐翅甲成虫足迹,足迹间间隔较大。
4.6阎甲
阎甲在养虫笼里爬行形成的血痕中,其幼虫形成的血痕形态为平滑、细长的线条状(图L),血痕的色泽随着爬行时间的增加而变淡,爬行方向均是指向养虫笼的边缘。阎甲成虫形成的血痕形态为短粗的线条状(图M,N),线条边缘不平滑,两边没有任何足迹,血痕随着爬行时间的增加而由粗变细,血痕末端的色泽加深;爬行的方向指向养虫笼边缘。
5 结论
昆虫因为生活习性,会在物体边缘群集,因此在血痕的表现形态为密集的滴落状血痕。由于昆虫有群集性的生活习性,带有血液的昆虫会在物体的边缘地带聚集,导致血痕在边缘地带相当密集。另外昆虫躯干瘦小,因此当昆虫带血迹停留在地面时,呈现的多是一个类似滴落状血痕的小圆点,圆点的四周,会出现细小的足迹。但因为会出现重叠的情况,所以现场所看到的,会是不规则的痕迹,细小的足迹会相互交错。
爬行类的昆虫所形成的血痕,总会呈现为线条状,幼虫会形成平滑、细长的线条状血痕;成虫形成的血痕则是凹凸、短小的线条,线条的末端会呈现具有昆虫特色的特征。此外,爬行类的昆虫多会爬向物体的边缘,并沿着边缘爬行。
成虫爬行形成的血痕,在线条两边会出现一系列规律的昆虫足迹。
6 讨论
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分子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现场中就会遗留血的痕迹,通过这些遗留在命案现场各种物体表面上的血痕不同的形态反映,可以大概地了解案件的形成情况,判断案件性质,同时对血液的分析,也能起到判定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作用。对于血痕的分析、研究,国内的技术人员主要从事两方面的内容: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型研究[4]。基础理论研究涉及血液的性质、血液在空气中的运行状况、接触物体过程、血迹形态与血液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物理学方面的原理与方法,与血清学没有关系。应用型研究是建立在对血滴、血迹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之上,通过实验对犯罪现场的常见血迹形态进行分析,并针对案件现场常见的、异常的血迹形态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具有指导性的经验,达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通过研究实践中的特殊问题,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马书玲[5]等人对滴落状血迹形态大小与滴落高度及速度的研究,得出滴落状血痕的形态与血液滴落的高度、速度以及血量大小有关,通过对滴落血迹形态和大小的观察和测量,用于实际案件中出血部位的高度、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判断。本研究则是针对昆虫在命案现场活动所形成的血痕的研究,为相关案件现场勘查中血液痕迹的分析提供了借鉴。
[1]张承平,窦大斌,杨忠.论命案现场勘查中血迹勘验和分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闵建雄.浅谈血迹分类[J].刑事技术,2002(5).
[3]熊肃.命案现场血痕形态的分析和利用.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1):45-48.
[4]罗亚平.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概述.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5]马书玲,李凡,韩冰,等.滴落状血迹形态大小与滴落高度及速度的模拟实验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