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分析*

2016-09-07陈三景韩延玲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乌鲁木齐人群

陈三景 韩延玲



乌鲁木齐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分析*

陈三景韩延玲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之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课题组成员通过编制“乌鲁木齐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的调查问卷”获取统计数据,重点研究分析了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知晓程度。

社会公众生态文明知晓度乌鲁木齐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危害,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已经达成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问题,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1994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在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社会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下,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的本质或中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是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相对应使用的,是国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是一种治国的理念。因此,研究乌鲁木齐社会公众生态文明的现状,具有一定的意义,也直接影响着乌鲁木齐生态文明的发展与进程。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对生态文明的基本情况做了许多研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文献对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本文借鉴了其中的一些研究框架以及实证研究方法。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案

(一)调查目的

调查要通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月收入范围的乌鲁木齐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探析他们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不同途径。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乌鲁木齐全体社会公众,无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等限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实地访谈调研。

(三)调查方法

第一步,进行预调查和小规模试调查的检验,检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逐次校对问卷,使其具有高度的可研性。问卷调查方式以实地访谈为主,以网络问卷发放为辅,其中还有少量的电话调研。

(四)问卷发放及收回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50份,问卷主要分配到乌鲁木齐市的天山区、新市区以及米东区,其他各区也有涉及。实际收回问卷561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复核以及逻辑性检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47份,有效回收率为84.1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总体情况分析

1.调查人群的性别分布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男性人数为247人,占总人数的45.16%;女性人数为300人,占总人数的54.84%。男女比例相差不多,性别比例较为均衡。

2.调查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把调查人群的年龄分为7个阶段,即:18岁以下、19~25岁、26~35岁、36~45岁、46~50岁、51~60岁、61岁以上。19~25岁年龄段的调查人数最多,为243人,所占比例达到44.42%;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为21.57%。调查涉及各个年龄段的人口,调查范围比较全面。

3.调查人群的民族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从民族分布来看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根据调查结果,汉族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63.07%;其次是回族和维吾尔族,分别为14.08%和13.16%;另外,哈萨克族占7.86%,其他民族相对较少。

4.调查人群的职业分布情况

从职业分布来看,调查基本囊括了各种职业的人群,有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员工、私营业主、离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学生、农民以及其他职业人员。本次调查充分考虑了乌鲁木齐不同职业的人对生态文明知晓度的影响,故而选取了各行各业的人群,以最大限度地符合乌鲁木齐职业分布情况,满足调查设计的代表要求。

5.调查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51.37%,其次是高中生,所占比例为25.96%,初中生所占比例为8.96%,研究生所占比例为8.04%,小学及以下人群所占比例为2.74%。这是因为此次调查范围在乌鲁木齐市,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6.调查人群的月收入范围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人群,从月收入范围看分为6个阶段,即2000元以下、2001~4000元、4001~6000元、6001~8000元、8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调查数据显示,收入范围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最多,其实这并不能反映乌鲁木齐市的平均收入水平,但由于此次调查中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学生一般都无收入来源。此外,2001~4000元、4001~6000元收入水平的人数占比较高。

(二)被调查者的知晓度分析

知晓度就是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的知晓程度,其内容包括受访者对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等的了解及辨识程度。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采用交叉分析来反映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范围情况下的知晓度问题,笔者在问卷中共设置了四类问题来反映社会公众的知晓度,即“您对生态文明建设是否了解”“您知道生态文明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了吗”“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下面哪些方面有关”等,并根据得分情况把知晓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见表1)。

表1性别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表

1.性别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乌鲁木齐男性公众中,知晓度处于高、中、低水平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2.27%、51.82%、25.91%;在女性公众中,知晓度处于高、中、低水平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9.33%、54.67%、26.00%。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所占的比重较大,但是在高知晓度的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1.33%,略高于男性。

2.年龄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

表2显示,18岁及以下年龄段的人群对生态文明的知晓程度处于低水平的人数所占比重最大,为45.71%,这说明青少年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同时,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所占比重为40.00%,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8岁及以下年龄段的人群对生态文明的知晓程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学校应加大对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的教育。而在19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受访者中,知晓度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数所占比重最高,表明该年龄段的人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表2年龄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表

3.民族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

从民族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汉族中25.51%的人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较高,其次是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比重分别为16.67%和13.95%。蒙古族中83.33%的人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处于中等水平,汉族54.78%、回族53.25%、维吾尔族48.61%、哈萨克族44.19%,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汉族与蒙古族人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他少数民族偏低。

表3民族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表

4.职业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职员中39.02%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处于高水平,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公务员和学生,比重分别为35.29%和27.98%,均超过20.66%的平均水平。由此表明,事业单位职员、公务员和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处于中高水平,而其他职业人员处于中低水平,这是因为事业单位职员、公务员以及学生在单位或学校有较稳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而其他职业的人没有较为固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5.受教育程度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

表5显示,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也逐渐提高,两者呈正比关系,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教育。

6.收入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月收入在8001~10000元的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处于高水平的所占比重最大,为66.67%,而月收入6001~8000元的群体处于中知晓度水平所占比重最大,为68.75%,月收入为4001~6000元的群体,比重为56.60%。所以笔者认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6001元以上的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处于中高水平,月收入在2001~6000元的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处于中低水平,这是由于高收入者在满足温饱的情况下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生活、生态环境比较重视,而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主要是学生居多,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关注。

表4职业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表

表5受教育程度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表

(三)总体知晓度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在547份有效问卷中,有113人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相关内容了解很清楚,知晓度处于高水平,所占比例为20.66%,但处于高知晓度水平的人数占比较小;有292人对生态文明的知晓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所占比重为53.38%;有142人对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知道的很少,所占比重为25.96%。所以总体来看,乌鲁木齐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知晓程度处于中低水平,只有20.66%的人群处于高等水平,因而乌鲁木齐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就是要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

表6月收入范围与知晓度的交叉分析表

(四)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渠道

本次调查将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渠道分为电视广播、书报纸杂志、网络媒体、课堂学习、宣传活动、与他人交流等六个方面,并且将该题设为多选题。从实际调查获取的数据(见图1)可以看出,72.73%的受访者是通过电视广播来了解生态文明知识的,而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是网络媒体、书报纸杂志,所占比例分别为61.33%、41.60%。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乌鲁木齐社会公众了解生态文明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以及书、报纸和杂志。同时,从不同职业人群统计发现,事业单位职员以及公务员,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所占比重分别为51.21%和55.47%,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和课堂学习,比例分别是60.28%、47.26%,而其余职业的受访者获得生态文明知识的渠道比较杂,各种渠道都有所涉及,这与前面分析的事业单位职员、公务员和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处于较高水平是相吻合的。

图1 受访人群对环保知识的了解渠道分析比例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从调查问卷的总体分析来看,乌鲁木齐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处于高、中、低水平所占比重分别为20.66%、53.38%、25.96%。男性与女性的知晓度水平都处于中高水平,但是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的知晓度水平略高;19~25岁年龄段的人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处于中高水平,其余年龄段的人处于中低水平;汉族与蒙古族知晓度水平较高,其他民族知晓度水平较低;事业单位职员、公务员和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程度较高,其他职业人员知晓度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知晓度水平越高;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6001元以上的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较高,月收入在2001~6000元的群体知晓度较低。而从对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渠道来看,60%以上的人是通过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体来了解生态文明知识的,其他渠道所占比例较少。

(二)对策建议

1.提高受教育程度。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越高,因此乌鲁木齐地方政府要鼓励青少年多读书,提高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年限。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普及高中教育,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优异、家境困难的学生,予以全力支持,增加他们的受教育机会。要尊重高学历人才,并且对在职人员进行适当的成人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公众的受教育水平,以利于从根本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2.加强宣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以及书、报纸和杂志是公众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主要渠道,因而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要针对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的群体,在宣教内容、形式上有所差异,投其所好,例如,对于老年人、农村居民,侧重采取传统的电视、广播、书本杂志等;对于年轻人,特别是80、90后,多运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形式。与此同时,要对宣传渠道进行创新,开辟环保微博、微信、APP等,从实际生活中捕捉话题,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互动性,让社会公众易于接受、广泛参与。

3.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教程。教师要以身作则,接受环保知识的相关培训,在一举一动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并付诸实践。同时,生态环保专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编写适宜的教程,把生态文明以不同的内容形式纳入课本中,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学校要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一草一木,爱护大自然的点点滴滴,从细微处渗透环保意识。

4.推动公众参与的热情。制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每个公民享有获得各种环境信息的权利、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利、享有对环境问题的发言权;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生态文明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市区、进学校、进家庭;以“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良性互动,和谐发展”为理念,提高公众对环保内容的知晓度,使公众爱护家园的意识转化为有效、有序的行动。

[1]高志刚,贾晓佳,丁文恒.新疆公众对“生态文明”认知的调查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2015(5).

[2]James Lovelock. Gaia :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 Oxford,1979.

[3]McIntosh 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y Concept and Theory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4]世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Milton Friedma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J].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 (13).

[6][加]本·阿格尔,慎之等译.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1991.

[7]刘爱军. 生态文明研究[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8]严耕,杨志华.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谷树忠,胡咏君,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 资源科学,2013(1).

[10]陶国根. 协同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 中国发展观察,2014(2).

[11]马晓琴,周跃志.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

〔责任编辑:刘杉〕

本文系新疆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新疆产业用水效率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2014721013)、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乌鲁木齐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XJUFE2015D005)的阶段性成果。

陈三景,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韩延玲,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教授。

X321

A

1671-4741(2016)04-0043-05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乌鲁木齐人群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2008—2014年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乌鲁木齐热电联产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