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差错事件中的应用价值
2016-09-07叶素琴岳坤芬赵应红王月月梁正斌
叶素琴,岳坤芬,赵应红,王月月,梁正斌,段 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差错事件中的应用价值
叶素琴,岳坤芬,赵应红,王月月,梁正斌,段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职护理人员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观察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各护理环节差错发生情况,另选择活动开展前接受护理的患者240例为活动前组,活动开展后接受护理的患者240例为活动后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各护理环节的差错发生率较活动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活动后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33%,同活动前组患者的11.67%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为93.33%,同活动前组患者的76.67%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防止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护理质量;品管圈;不良事件;满意度
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护理工作具有关键作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得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1]。护理管理要求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并将减少工作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管理目标[2]。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对护理环节进行细化,对护理质量的改进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品管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全院14个病区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参加活动的在职护理人员8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75名,男5名,年龄24~40(27.8±2.5)岁,护龄1~15(5.1±0.8)年,学历:本科50名,大专23名,中专2名。另选取活动开展前接受护理的患者240例为活动前组,男134例,女106例,年龄16-75(47.3±3.5)岁;选取活动开展后接受护理的患者240例为活动后组,男136例,女104例,年龄18-76(47.6±3.7)岁。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组研究;18~80岁;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意识不清者;文盲;交流障碍者;与本组研究不配合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本研究入选护理人员80名,通过专项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使其对品管圈活动的概念、开展目的、方法等进行了解,并在培训完成后,对入选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考核。各临床科室根据护理人员意愿,通过“自愿参加、自愿组合、自愿组建”的原则组成品管圈小组,并通过投票选举一名圈长,由主任或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1.2.2确定主题、圈名质量活动中共成立14个品管圈小组,圈名分别为“安心圈”、“珍爱圈”、“新心圈”等。品管圈小组成立后立即组织会议,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围绕护理部“减少护理差错,预防不良事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标进行问题的确定,提出相关主题,然后根据选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主题的选定,并确定圈名和圈徽,并由护理部对各个科室的进行组圈和主题登记。
1.2.3制定实施计划此次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为6个月,共召开6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间1 h。第1次会议对主题,计划进行确定;第2次会议对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并确定活动目标;第3次会议对发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4、5、6次为总结培训计划,并对开展效果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作整改。
1.2.4分析影响因素通过临床调查发现,临床护理中出现差错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差、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质量控制意识较弱;护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护患沟通等。
1.2.5制定对策与实施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改进对策包括:护理人员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对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加强相关法规、法律知识的了解;鼓励护理人员同患者沟通,并对沟通技巧进行培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制度,如建立科学排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监督制度等,并制定紧急预案,降低差错发生率。对策制定后,在前2个月制作培训卡,主要包含培训计划,基本知识技术培训、护理专业知识技术等,组织所有圈员交流培训的心得,并组织培训相关知识考核,从考核中了解依然存在的问题,再针对性作培训;第3、4个月,作微格教学法及三明治教学法;最后2个月,经过情景教学,建立题库等方式,增强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3观察指标记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护理人员在各个护理环节的差错发生情况,同一位护理人员可能在多个护理环节出现差错,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出院前对两组患者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3]。
2 结 果
2.1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等方面差错发生率均较活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在药品管理及危重患者护理环节等方面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80例护理人员活动前后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活动后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33%,活动前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67%;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01,P<0.01);活动后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活动前组。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3。活动后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33%,活动前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6.67%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1);活动后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活动前组。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逐层管理模式,护理管理积极性不高,护士工作大多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无法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以致工作压力大、积极性低[4]。品管圈管理模式近年来广泛在各大企业管理中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将其应用于医疗工作中也取得较好进展。有学者认为,品管圈能区别于传统管理工具,能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将被动接受工作指令转为主动参与护理工作,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工作责任感,利于护理质量改进[5]。
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能将其渗透进每一个流程、部门及细节中,将传统管理模式精细化,从而推动医院持护理管理续化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的实际操作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进行,各个步骤间相互连接,贯通互联,使每个质量问题得以解决[6]。本研究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显示,管理后护理差错率明显较管理前低(P<0.05),进一步证实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可行性,能针对目前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并坚持多个循环,以质量持续改进作为活动开展目标,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也能激发团队活力。
有学者发现[7],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理管理中,不仅可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参与感,也能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显示,活动后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活动前组低(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护理质量改善对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控制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科室经过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更加易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本研究结果中可见,活动后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活动前组高(P<0.05),提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降低各个环节差错事件发生,控制护理缺陷率,对和谐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具有较高可行性,能降低护理各环节差错事件发生,也能提高患者安全性,控制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对和谐护患关系,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1]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2]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3]张莉萍,戴晓冬,杨宁琍,等.品管圈活动在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22):71-72.
[4]潘继红,叶宁,周立平,等.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9):50-53.
[5]钟蕊忆,梁凤,曾柳芳,等.品管圈在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7-78.
[6]李琳凤,张毅,吕海瑛,等.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1.
[7]郭云霞,孙红霞.建立品管圈创新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09-2111.
(2015-12-18收稿2016-05-22修回)
(本文编辑彭海文)
遵义市科技局科技计划课题 (编号:遵市科合社字[2014]51号)
563000贵州省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471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