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2016-09-06高燕
高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进行了适当的改变,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初中语文考试当中占有很大的分值,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着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思想,尤其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都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就能提高整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1]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观念十分陈旧
由于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在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总会忽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新的教学观念,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无法满足新课程要求的,由此可见,陈旧的教学观念只会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十分不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课件过于简单
教学课件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并且适当的要为学生加入一些真实性的内容。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教学课件的重要性,将课件设计的十分简单,甚至再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前,就随意的对课件进行编排,导致教学课件的难点和重点无法体现,学生自然也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来进行学习,严重的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之后,大部分初中教学都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扩大,及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适当改进,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优化教学课件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件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初中语文阅读课件,且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首先因其能够避免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将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浓烈,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来。另外,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课件,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集中,自然而然学生也就能对阅读文章的情感思想进行深刻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更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教师总会对学生进行覆盖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自然而然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加入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内容和活动,自然也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己只作为引导作用,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看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尽可能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尤其是要对自己的阅读教学方式和教学课件进行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性特点来开展阅读教学,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燕.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