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武则天守陵的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2016-09-06王丽赵天

奥秘 2016年8期
关键词:乾陵石像陵墓

王丽++赵天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 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北面有玄武门,南面有朱雀门,东面有青龙门,西面有白虎门,四门的石狮挺胸昂首,雄踞于门前。

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整齐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它们看似恭恭敬敬地排列于陵前。这些石像与真人身高相仿,装束却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有翻领紧袖的,有披发左衽的,但全都双足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在分布上,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

陵墓里有石像守护王公贵族,本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这61尊守陵石像却全都没有脑袋,这就不正常了。这些石像的头去哪了?是人祸还是天灾搬了它们的头?

石头雕像,既不会动、也不会言语,更不会对周围人或物造成任何威胁。那么究竟是什么人,竟然对一堆不会说话的石像有如此深仇大恨?它们究竟得罪了谁?

也许有人看不惯这些雕像

一种观点认为,有人看不惯这些雕像。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唐朝的外交事业空前发达,许多人认为这些石像雕刻的是曾来大唐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首领或客使。明末,一个外国大使到乾陵观光游玩时,发现自己的先祖居然被建在这陵墓中,刮风下雨、岁月流逝,勤勤恳恳甘当中国古代皇帝的守陵人!

这个外国大使觉得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自己的自尊心,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一时大怒,恨不得当场就将这些石像砸个粉碎,但碍于自己的身份,惧于周围的民众,他深知不能莽干,于是便心生“妙计”。

这个外国人每天晚上悄悄潜入乾陵附近的田间地头,践踏庄稼,当第二天村民发现时,他又造谣称那是陵墓里的61尊石像干的。他声称那些石像已成精,到了晚上便可走动,到田地里糟蹋粮食,想要保护粮食,就得趁白天它们不会动时将其斩首。当地群众愚昧,信了老外的话,一气之下就把这61尊石像的头全搬了家。

洋人遗祸说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建立在该石像疑似唐朝外国使者雕塑的基础上,此种说法认为,那些石像的头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联军士兵摧毁的。

当时,入侵的帝国主义士兵,看见唐乾陵前面立着外国使臣的群像,同样感到有辱他们的脸面。如今他们作为胜利方,怎能容忍自己的先辈在这儿继续为中国的封建皇帝老老实实守陵?于是一怒之下就把石像的脑袋给砍掉了。但是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因为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八国联军并没有来到乾陵这个地方,哪来的砍石像头部一说呢?

金、元摧毁说

尽管许多人认为乾陵61尊石像的原型是外国客使,但经过多年考证发现,这些石像大约建成于武则天去世后,是唐中宗仿效高宗为“阐扬先帝徽烈”在昭陵刻立蕃酋石像的做法,于景龙初(707—708)在乾陵立的蕃臣石像,建造它们同样是为了阐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徽烈”。因此这些石像,实际上是已经归顺唐朝任各种官职的原少数民族首领像。

这么一来,以上的洋人罪魁说就不成立了,于是其他的说法也随之而来,其中就包括少数民族破坏说。

六十一藩臣像断首当在宋、元、明三朝,宋朝人游师雄曾考察藩臣石像并留下文字记录,可见那时石像还完好;明朝人李梦阳在一首诗中记载了石像断首折肢,由此断定石像被毁的时间范围应当无误。

在这段时间中,金、元都曾经统治过陕西,这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首领创建的。金代由女真人创立,祖先在唐代为黑水和粟末,所以藩臣像中可能有该族首领;元代由蒙古人创建,突厥人是其祖先的一支,而武则天时代在大唐担任将军的突厥首领不下数十个,所以藩臣像中的突厥族人可能是最多的。在金、元两朝,统治阶级感到同族首领侍立于陵前有辱本族颜面,因此把石像砸毁,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过,也有专家对这个论点提出异议,假如石像毁于金、元两代统治者之手,那为什么只砸掉了头,而不是毁掉全部石像呢?这样岂不是更给后世之人留下胡人侍立于陵前的口实吗?

自然灾害说

尽管各界对乾陵61尊石像头颅消失的猜测各执其词,但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天灾。

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年间,也就是1555年的1月23日这一天,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关中大地震。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因此该陵墓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巧的是,许多陵前的石像石马都是头部受损。此外,这些石像的材质并不是很结实,由于当时采用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断裂的部位。

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一部分毁于关中大地震,还有一部分毁于明末清初的那些战争中。但即使这些石像已经遭到毁坏,还是可以从他们的外观中一窥大唐盛世的景象。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   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石像究竟刻的是谁?

研究人员发现,六十一藩臣像大多身穿圆领紧袖的右衽或左衽武士袍。衽,就是衣襟。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叫左衽。右衽和左衽是区分汉人和胡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一看衣服,不管你脸长什么样子,就知道你是胡人还是汉人,汉人绝对不会弄左衽。研究人员从61尊石人像所穿的服饰中发现,在这些石像当中不仅有游牧民族,还有西域以及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这61尊石人像双手都抱着笏板。所谓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一般用象牙制成,在上面可以记载上朝要说的事。此外,乾陵石人像中,有20多人佩戴着玉袋。所谓玉袋,是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都督、刺史随身携带的装官印的袋子。这就是说,这20余人是身居要职的官员。

就在这些石刻头像被发现不久,有人在乾陵附近又寻找到一尊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像,这尊头像也是至今为止附近发现的脸部最为完整的石人头像。

从面部特征来看,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突厥人的头像。说它是突厥人像不无道理,因为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愿意受中国传统礼法的拘束,想要披头散发、骑马打猎、住帐篷吃烤肉,跟着突厥首领阿斯达斯莫当徒弟。可见,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汉族人。

这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石像原型是突厥族的可能性最大,因此,石像的头部毁于元朝统治者或是关中大地震的说法似乎也更站得住脚。但正如专家所疑,元朝人为何不把石像整个摧毁,还要留个躯干四肢给后人当话柄?由此看来,六十一藩臣像的头颅失踪之谜,还有待考古人员给出最终答案。

猜你喜欢

乾陵石像陵墓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辽代显陵、乾陵考古发现述略
复活节岛石像
乾陵云集盛唐珍宝却保存完好
未解之谜——复活节岛石像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