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丽清新 精致敦雅
2016-09-06王国仕
王国仕
与作燃师弟相识于十年前,当时我们都是2005级新生。内向少言的他学习特别专注,四年的大学本科学习,在同龄人中他已经渐渐露出了超人的绘画创作天赋,曾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奖项。及毕业,适逢学校获批“推免生”政策,作燃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画学院“推免”攻读硕士学位的第一人,共入语华庭园门下学习,遂成为名正言顺的同门兄弟。
本科学习期间,作燃师弟已经掌握了中国工笔画的各种技法,并对中国画的各种材料运用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作品足以证明他在研究绘画技法与材料运用上的成功。同时,他关注现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状态,在其创作的作品里头,我们看到他已经熟练地运用了传统的各种技法,并努力向现当代审美靠近的努力。攻读硕士阶段,是作燃师弟进步最大的时期。这当然首先归功于导师伍小东的悉心指导,可是个人的努力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学习期间,他首先是把绘画创作手法进行了一番梳理。把本科期间掌握的大量绘画技法进行了有目的取舍,毕竟技法仅仅是绘画创作的依托,并不是绘画创作的根本立足点。所以,作燃在研究生期间的创作技法趋于干净、单纯,不追求华丽的技法表演,而是平实地选择了他喜欢的材料和技法,在平实的一勾一染中选择与自己心性相对应的工具材料。他选择的纸张、颜料、笔墨都非常讲究,绘画创作过程中也有很多别人所不知道的运用技巧,这里按下不表。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个著名的理论说明绘画首先就是要“象物”,即是绘画题材的选取和表达。作燃师弟的工笔作品所选择的题材多是南方常见的芙蓉花、绣球花及各种禽鸟之类。所表现的场景也都是南方常见的繁茂丛林、水边沙岸。这种从小根植在他生命深处的花草树木和山石飞鸟,在他笔头表现得非常自然。他回避了自己不熟悉的题材物象,毕竟“格物”才能“致知”,而“格物”的前提是他要非常了解这个“物”,所以,画自己最熟悉的物象,他才有把握藏在“物”下面的那个“知”。而这个“知”,就是他要传达出来的文化意象。所以他经常到家乡的山林野地去面对自然、面对小溪流水与清风明月,去寻找适合表现的自然物象,然后通过他的乾坤手法转化成为可赏可读的艺术作品。
技法的纯化或多样化往往与个人的心性与审美喜好有关,作燃对于工笔画的追求,超越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审美限制,这首先表现在对工笔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解读不同于常人。对传统工笔画的理解,很多人就停留在固定的勾与染的制作程序当中。事实上,工笔的表现手法是非常多样的,这里的多样并不是指画法的多样,而是针对于运用工笔绘画语言的自由度来说的。比如一个物象,他不会用固定的一个方法来描绘,也不是想着要用什么画法来表现,而是在起笔造型之初,顺着用笔造型的规律来组合画面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单一勾法的使用,同样做得颇有玩味,不见程式而见新意。这首先基于对绘画语言与造型规律之关系的透彻了解。同样,色彩的使用也是一样,他不囿于物象色彩的限制,也不囿于经验的积累。在其创作过程中,其所使用的色彩都是非常灵活的,这也是其作品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在精谨的制作下,其色彩的选择与使用过程都非常自然,效果都非常通透。画面不见匠气而独见游离于画外的文心。所谓应物而象形、象形而达意就是如此。
绘画作品要超越技法的限制,在文化高度上来理解作品与表现自己的性情,这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课题。可喜的是,作燃师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广西地处中国西南,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纯朴的民族风情,山风野色四季常青。这种自然风物必须是绘画创作所要依托的文化底蕴。在文化定位上,作燃始终把握了南方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他的工笔技法表现,作品流露出了工丽清新的人文气息。这种工丽与清新,不是小文人的矫揉造作与无病呻吟,而是内含在坦荡与朴实的人格特征上的清新,是一种如田园山歌一般的亲切、亲近、亲和。这种气息首先基于创作者敦实的人物性格与诚恳的生活态度,这也是解读作燃绘画作品所必须具备的。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燃的作品没有火气、没有俗气、没有匠气、没有老气,这种传统文人品格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得如此完美,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在当代的年轻人当中真不多见。作为刚过而立之年的艺术创作者,他不温不火,不急功近利。除了画画,还读书、养草、养鱼,用观物之心来见我,用明理之心来看书,用察人之心来及物,他始终用文化来滋养自己的心性。这种都市田园式的心态使他的艺术生命非常充实,这种充实必然洋溢在他的艺术海洋中。
曾作燃
广西横县人。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伍小东教授。
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忘诗楼成员。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曾发表在《关术界》《美术报》《画讯》等专业报刊。作品被国内多家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