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魂深处的本真

2016-09-06袁玲玲

美术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朴朴素苗族

袁玲玲

我们总以诗意的眼光看待这个大干世界,在生命的浸染下,构成了人与人生命彼荡互摄的无穷空间,我们就在这无穷的时空中穿越岁月,感受生命的微茫流变,赜然纷呈。

和水清是二十几年的老友,从少年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成熟淡定我们一起走过,也见证了她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点点滴滴。现今作为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师,可谓是得天独厚,而水清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教学之余一直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努力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2012年考入首师大孙志钧先生的博士可说是她艺术道路的转折点,孙先生的严谨和博学给予水清艺术引领和丰厚滋养,使她在绘画的道路上渐入佳境!

水清,人如其名,清清亮亮、平平静静,总是那么简单而热情的生活着、努力着。画如其性,自然、单纯、质朴而本真,没有太多的思想负累,无需波澜壮阔的前景,只愿贪图简单而快乐的艺术人生,这种简单到极致的享乐无疑是灵魂深处的本真。正是这种天然的本真,让她的艺术追求纯粹而快乐,正如她近段时间给我看的一批画,一批画幅不大,但却精致生动地描绘了苗族风情的肖像画,深深地打动了我。自然,画少数民族题材的画家很多,描绘苗族题材的更是不在少数,但像水清笔下这么朴素、自然,如生灵自现的气息扑面而来的吸引才是最钟情。

水清一路走来,在绘画的道路上当然也有诸多的碰撞、冲突和矛盾,也一直在寻找与之生命灵魂深处所暗合的艺术感动与心灵映照,而这两年来多次深入贵州苗寨进行采风考察,恰是激发她近期创作灵感的原动力,她写生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两年我连续几次深入贵州苗族聚居区采风,那里是一个具有原生态独特魅力的地方。人们爱美,炫目的银饰、蜡染、刺绣凝聚着苗族人的智慧、审美和心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而单纯,老人形象厚重、沧桑,女人们颇具天然之美,不施粉黛,勤劳、热情、质朴、大方,男人们健壮、阳刚、豪放,我被他们真诚善良的个性品质所深深地打动。”正是这种与情感相交合的吸引促使水清在塑造作品人物形象时赋予其灵魂深处的本真,即使是繁复的衣装与不介修饰的华丽也难掩其清素的外延,充盈画面的拙朴气质流灌其间:或一颦一笑,或一喜一怒,或一个平静如水般的眼神……,无论是沧桑的老者,清灵的少年,抑或是质朴美丽的苗女,都慢慢融化进温暖的心里,满满的全是流淌的生动的爱和自然。这种由心随性的表达是对万物有灵的崇拜和尊重,是与泥土的相合相契,是与灵魂的互唱共挽,毫无做作,更无矫饰,只是这么朴素着、单纯着、真实着、平静着……

王水清

1992-1996年就读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1999-2002年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关术系,获硕士学位;

2002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2007-200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创作高研班;

2012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导师孙志钧教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时代收藏》等刊物。

王水清苗族系列作品创作理念:

单纯、朴实的美比任何矫饰都更震撼心灵。

我把这种朴素的美作为我的绘画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尝试的目标,力求接近它、歌颂它。

借助传统的表现语言,在心灵情感的引导下,避免多余的粉饰,让我的人物画中的角色不失精神,是我奢求的一种视觉展现。

世世代代居于黔东南的苗族,生活的艰困却驻存了古朴文化的独特品质。

他们那种乐观、赞美生活和劳动的态度,创造出了超越世俗的独特服饰文化。

我对这种炫目又朴实的服饰有着一股痴迷,我想尽力挖掘这种质朴的衣表后面能撼动我们内心的内容。

猜你喜欢

质朴朴素苗族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重拾质朴
补妆
山有桂子
质朴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苗族老照片
追寻最质朴的美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