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016-09-05李燕华
李燕华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200)
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李燕华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528200)
目的研究生化检验应用于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120例,根据其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实验室检查)与观察组(生化检验)各60例,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54例确诊为肾上腺皮质疾病,对照组中有53例确诊。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7.69,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生化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化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5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4%、42.86%。结论与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相比,生化检验能够更准确有效地诊断出肾上腺皮质疾病,可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具推广应用意义。
生化检验;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价值
肾上腺皮质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致病机理主要在于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失调所致。根据病变部位可将肾上腺皮质疾病分为网状带病变、球状带病变以及束状带病变三种,肾上腺皮质疾病既可以由肾上腺病变诱发,也是下丘脑垂体病变患者的继发性病变[1-2]。经验显示肾上腺皮质疾病并未表现出特异性或明显的临床症状,探讨出一种确切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肾上腺皮质病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肾上腺皮质疾病进行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与可行性,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整理无误后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3.29±3.1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8±1.2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4.38±4.38)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54±1.03)年。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二者可进行观察比较。本次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对照组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具体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采用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指标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总胆红素、尿素氮等指标进行检测。
观察组则进行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血清皮质醇、血浆醛固酮以及24 h的尿有利皮质醇。检查方式参照参考文献[3-4]进行,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皮质醇以及24h尿液有利皮质醇水平,同时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量血浆醛固酮含量。
1.3观察指标[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生化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的诊断结果对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54例确诊为肾上腺皮质疾病,对照组中有53例确诊。具体诊断对比情况见表1。
2.1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诊断准确性比较分析
2.2观察组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发现观察组经生化检查后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可知,生化检查对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5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4%、42.86%,组间对比详情见表2。
表2 病理诊断与生化检查的诊断结果比较分析
3 讨 论
肾上腺皮质是肾上腺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是机体内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合成与分泌的主要结构组织,而在人体中负责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合成调节的是下丘脑—垂体系统[5]。在以上过程中一旦有任何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引起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紊乱,导致激素调节异常,引发肾上腺皮质疾病。肾上腺皮质所分泌激素对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积极意义,若出现激素分泌异常则会导致机体组织功能紊乱,加大高血压、免疫功能不足等发病风险。及时诊断并治疗肾上腺皮质疾病有积极意义。
但由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一般的常规实验室检查诊断准确率低。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的血浆醛固酮、血浆皮质醇含量等指标的检查,进行生化检查,若出现肾上腺皮质疾病,则患者体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患病人群与正常者相比具有更低的血浆皮质醇与24 h血浆皮质醇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疑似患者在接受生化检查后发现,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常规实验室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显示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9%、50%,生化检查与病理诊断对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修云霞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生化检查诊断肾上腺皮质疾病的效果确切,表明生化检查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来发现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的激素分泌异常情况,来对其进行病情诊断,诊断结果可靠,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结果,具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实际应用生化检验方法对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做好充分的检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故而临床上进行生化检验诊断时,应注意从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整个检查过程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将检验仪器、检验所用试剂以及所采取样本的质量等因素对生化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应该对检验人员的相关业务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并对操作技能不符合要求的检验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同时建立起一系列完善、健全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为患者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临床上需对此引起重视。
[1]贺涛,聂小莲,马彩云,等.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1,35(20):115-116.
[2]李虹.探讨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95例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93-94.
[3]黎艳湘,陈楚仪,廖旭锋,等.生化检验在诊断肾上腺皮质疾病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19(37):91-91.
[4]邓委奇.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1(3):10.
[5]张杨文.分析肾上腺皮质疾病中的生化检验[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4):219-220.
[6]修云霞,杨翠珍,周佳,等.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4(3):270-271.
李燕华(1979—),女,广东南海人,主管技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R446
B
1004-7115(2016)04-0460-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04.043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