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创生取向及模式研究

2016-09-05

关键词:案例师生思政

白 云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创生取向及模式研究

白云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创生取向上,将师生两大生命体融合统一为教学主体,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课堂学习机制;在教学模式设计上,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问题,体现勃勃生机和教学魅力,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着手课堂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创生取向;教学模式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师生互为主体且教师为主导的两大“生命体”合成与发展,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高校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将思政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试图走出过去“填鸭式”的沉闷教学方式。然而,由于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构建缺乏系统性,实践积累也不够充分,有效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致使创生取向缺失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像其他学科的案例教学那样表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劲生命力。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最早倡导并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高等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是一种深受欢迎的教学方法[1]8。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的报告《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就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广泛的推荐。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才开始把案例教学法正式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来探讨、应用和推广。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魅力,成为当代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就在于它所倡导的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实现,将教师和学生两大生命体融合、统一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案例涉及的“命题”进行思考、分析、辩论和评判,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条件下“教材+黑板+粉笔”单一化的教学格局,让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思政课引入案例教学,绝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模式,要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着手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因此说,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的要求。

二、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创生取向分析

创生取向就是把课程实施视为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学实施的本质就是一个“再设计”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共同互动和创造[2]91。而课堂教学的创生取向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就是教与学双方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课堂学习机制。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政治性和目的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思政课课程建设,探索创新教学新模式,注入生命活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教师和学生是思政课教学实施的“两大”生命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使学生追求生命成长、激活课堂生命力和增强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设计应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问题上,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体现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上。

(一)教师是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和主导者

在实施思政课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居于主导性地位。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是思政课案例教学活动存在并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或者说,是否具备以及具备多大的主导能力,决定着教师能否掌控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把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过程”[3]50。然而,随着案例教学法的广泛认可和引入,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学纷纷尝试探索,但教学中却出现了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上演“案例教学剧”的情景。这些配角(少数学生)和群众演员(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坐在课堂里,漫不经心、随心所欲,甚至“溜号”。如此无生命力的案例教学往往使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很难走出“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老师厌倦课堂和教学,真正失去了案例教学的目的、效果和生命魅力。

从创生取向分析教师的角色意义,案例教学能有效地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确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参与案例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升适合自身特点的思维和逻辑能力,从而强化理论学习,达到深化认识与理解并把握理论、原理或概念的目的。其次,通过实践性的案例开发设计,来揭示案例中潜在的理论问题,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被揭示的理论问题,又可以运用到生活、工作实践之中,这既是对理论深化理解又是对理论的具体运用过程。再次,通过科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愈加充实、结构愈加合理、形式愈加活泼,并且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思政课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驱动者、组织者和控制者,而且也是与学生一起的学习者。

(二)学生是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案例教学具有思想性、导向性和教育性特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愿意对社会舆论进行独立思考,他们更愿意表达、展示自我,以期得到认同。在思政课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个体把德性的形成、道德人格的发展作为自身的一种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成共鸣,并使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这也是思政课案例教学活动中德育的本体价值体现。因此,在思政课实施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教育目标的设置、教学案例的选择,还是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都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为思想品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创造生命活力。学生既是受动主体,又是案例教学活动主体,且主要表现为他们的主体性受动意识和主体性实践活动。只有真正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受动意识,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意愿;只有学生形成主体性实践活动,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知到信,由知到行的转化成为可能。所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和充分体现是案例教学体系能否实现良性运行的关键。

从案例教学的创生价值取向看,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主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对教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案例教学中,特别强调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并表现出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和创新性等主体性品质。因此,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是让每个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欢欣和生命成长的快乐。所以,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师生“两主体”不仅要适时完成主体角色的恰当转换,还要完成从现实角色到模拟角色的转换。只有教学活动中主体角色的转换是强调学生必须从“配角”变为“主角”,即从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自主学习者,才能有效促使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案例教学通过借助于想象的、模拟的情境,使学生置于决策者的地位,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做出自己判断和决策,完成从现实角色到模拟角色的转换,锻炼学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亲身体验的效果。案例教学灵活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与方式,创设民主、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生命力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命成长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政课案例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师生的角色、能力、经验等存在差异,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与共同发展,达到不断调整和完善甚至重构自己思想的目的[4]74。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学习不是既定的,是动态变化的,是在案例和研究方式交互作用下生成的。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把对方看成是被动的接受对象,而视为有共同讨论话题的双方,共同协作平等的双方,对各种问题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共同体验、相互分享。师生之间、同学间通过相互交流、讨论、争辩,共同解决问题,从教学案例中不断地感悟和感知、提取信息,形成更加丰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的心智结构,提高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能力。同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社会性交互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建构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与支持,是学生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

案例教学的创生取向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交互作用。案例教学法借鉴和吸收人文科学教育理论成果,在强调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和创新性等主体性品质,强调处于不同状态下“两主体”多种需求与潜能,更强调师生共同体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通过交互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体验到生命成长的欢欣与快乐,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才能使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3]53。

三、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思政课作为传播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理应成为师生追求共同理想和生命意义的殿堂。基于案例教学的创生取向,将思政课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由乏味的、枯竭的课堂,转向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课堂,就要准确把握思政课案例教学活动规律。从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生命魅力要求出发,加深对思政课案例教学特性和教学目的及要求的认识,思考生命意义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引领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并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向的指引和思维的启迪。首先,思政课的教学与改革必须着眼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目标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建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式的动态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良好互动,帮助学生从消极学习转向主动积极学习,从他律走向自律。其次,必须及时做好课堂教学目标方向的有效控制,不得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向。思政课具有的思想性和导向特性极易引发学生思维鼓动,容易造成教学目标方向的边界偏离,这一边界就是背离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一旦超越和背离边界,教师就需要引导,甚至紧急叫停[5]272。

(二)丰富教学内容

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因此,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要及时吸收党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不断整合丰富思政课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传授,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此外,要关注学生需求,抓住社会热点,把握理论前沿,用发展的最新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才能起到解惑释疑的作用,思政课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思政课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案例,使教育课堂“动”起来,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现教师从“传道者”向“引路人”的转变,学生从“接受者”向“参与者” 的转变,变“静”为“动”,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6]99。因此,思政课案例教学与一般理论灌输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基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灵活选择教学模式

依据思政课的特性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地援用其他如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模式,而是要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要求,针对每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体要求进行精选案例、编写案例和系统设计。在案例编写上,任课教师要做好案例的搜集、选择、加工和应用工作,并随时吸收最新成果充实案例内容。坚持案例为教学服务,切实做到案例的运用与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密切相关,切忌牵强附会。在思政课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用“嵌入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模式。

1.嵌入式案例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嵌入式案例教学模式图

该模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此模式不同于举例说明,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点睛和释疑以及师生互动形成共鸣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该模式讲解穿插、展示案例、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以及引导点睛、释疑,各个环节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顺序,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而灵活调整。当遇到教学内容较抽象,且难理解的情况时,一般采用如下所示的嵌入式案例教学模式。

图2 嵌入式案例教学模式图(加强版)

2.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如图3)

该模式适用于学生人数较多的大课堂组织互动式案例教学。该模式既能丰富案例内容,还极大地弥补教师的知识结构欠缺,丰富教学内容,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将学生编制的案例纳入案例库,还能惠及更多的学生。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写作能力以及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3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图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实践中,各种模式的运用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对那些争议性强、复杂且难理解的案例,应提前展示案例要点,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查阅资料,获取认知信息,提炼思想观点,理解分析解决案例外显或内隐的问题;对那些容易理解或感染性强的案例可穿插到授课内容中,给学生以启发和震撼;对总结性强的案例在下课前展示,以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印象。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是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和把握教学案例,在教学实施中要适时提出问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采取即时点评或总结性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答疑解惑;三是适度把握节点原则,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辩论、问答、模拟体验等,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四、结语

教师和学生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生命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促使学生追求生命成长、激活课堂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问题上,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体现在勃勃生机和教学魅力上。因此,思政课引入案例教学,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一般模式,要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着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辅导为辅”的改革方向,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通过剖析案例,建立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形成新型的教学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用生动鲜活且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教育取代过去灌输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实现由“概念教育”向“观念教育”的转变;要综合运用教学案例、视频和图片、社会实践等多元化的手段取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传统经验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的转变。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

[2]关少化.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4,(1).

[4]骆郁廷,郭莉.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的本质[J].教育与研究,2014,(1).

[5]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刘兆华,张艳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责任编辑杨爽)

2015-12-03

白云,女,山东淄博桓台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

G641

A

1672-0040(2016)03-0090-04

猜你喜欢

案例师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麻辣师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