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2016-09-05项城市气象局刘梅饶淑丽
项城市气象局 刘梅 饶淑丽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项城市气象局刘梅饶淑丽
为研究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15年4月在河南省项城市永丰镇郭大庄行政村一小麦田内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供生产参考。
一、试验设计和安排
(一)药剂
1.试验药剂。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生产)。
2.对照药剂。对照1.戊唑醇(25%可湿性粉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2.多菌灵(25%可湿性粉剂)(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3.药剂用量。处理1: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60g/667m2;处理2: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70g/667m2;处理3: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80g/667m2;处理4:戊唑醇(25%可湿性粉剂)30g/667m2(对照药剂);处理5:戊唑醇(25%可湿性粉剂)200g/667m2(对照药剂);处理6:空白对照。
(二)小区安排
1.小区排列。各小区随机排列,6个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
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每小区50m2;重复次数:4次。
(三)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均匀喷雾。
2.施药器械。施药采用背负式山东卫士ws-16型手动喷雾器。
3.施药时间和次数。试验于2015年4月24日进行施药1次,此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期,5月1日进行第2次施药。
4.使用容量。每667m2喷液量50L。
5.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试验前未用其他杀菌剂。
二、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一)气象及土壤资料
1.气象资料。第1次施药日期为2015年4月24日,施药当天天气晴,平均温度16.7℃,最高温度22.9℃,最低温度10.1℃,相对湿度79%;第2次施药日期为5月1日,当日天气晴,平均温度21.1℃,最高温度27.8℃,最低温度15.7℃,相对湿度73%。试验期间共有4次降雨过程,分别为4月25日、4月 26日、5月 10日、5 月11日,降雨量分别为15.5mm、1.1mm、18.0mm 、5.5mm,总降雨量为40.1mm。
2.土壤资料。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2.1%,肥力中上等。
(二)调查方法、时间
1.调查时间。施药后10d,即小麦乳熟期调查防治效果。
2. 调查方法。每小区按双对角线取5点,每点调查2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
分级方法:
0级:全穗无病;
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
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
5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
7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3.药效计算方法:
(三)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四)对其他生物影响
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病害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无。
三、结果与分析
由试验结果及分析可知: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处理3(80g/667m2)防效最好,末次施药10d后防效88.59%,对照多菌灵(25%可湿性粉剂)200g/667m2防效次之,防效为86.85%,其次为处理2(70g/667m2)末次施药后10d防效为85.74%,处理4(对照戊唑醇)末次施药10d后防效为84.06%,处理1(60g/667m2)末次施药10d后防效82.89%。
用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各小区处理末次施药后10d的防效,在0.05水平上,各小区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0.01水平上各小区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
由试验结果及分析可知: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增产效果明显,最后测产各小区较空白对照增长率依次为:处理3(80g/667m2)增长率为最高为18.23%,处理2(70g/667m2)增长率为17.37%,处理5(对照多菌灵)增长率为17.11%,处理4(对照戊唑醇)增长率为16.60%,处理1 (60g/667m2)增长率为15.48%。通过对各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在0.05水平上,各小区处理与空白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但各小区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01水平上,各小区处理与空白对照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但各小区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
四、结论
(一)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扬花初期用药,隔7~10d再施用1次,推荐用量为60~80g/667m2,即有效成分为360~480g/hm2。
(三)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药害,也未发现对天敌有不良影响,建议给予农药登记,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