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6-09-05黄智慧刘喜鸿过新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4期
关键词:股骨颈颈动脉受试者

黄智慧,刘喜鸿,冯 勇,过新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00)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黄智慧,刘喜鸿,冯勇,过新民△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0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妇女100例,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定其腰椎骨(L1~4)、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BMD),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总及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A组24例(无病变组)、B组47例(轻度病变组)和C组29例(中重度病变组);另根据骨密度情况分为两组,骨质疏松组38例与非骨质疏松组62例。记录各组受试者的年龄、停经起始年龄、停经时长、BMI、腰椎骨BMD、股骨颈BMD和大转子BMD等指标。结果三组受试者停经起始年龄、体质指数(BMI)、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年龄、停经时长、股骨颈BMD、大转子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停经起始年龄、BMI、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停经时长及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部位B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二者均与年龄、停经时长有关。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有报道称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之间可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1]。且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二者具有密切相关性[2]。本研究主要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提高二者的防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妇女100例,年龄49~90岁,平均(66.32±9.81)岁;根据颈动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A组(无病变组)24例、B组(轻度病变组)47例和C组(中重度病变组)29例;根据骨密度情况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患者38例和非骨质疏松组患者62例,均排除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疾病,并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各种癌症及胃肠道慢性疾病,未服用任何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近6个月来未发生任何部位骨折。记录各组受试者的年龄、停经起始年龄、停经时长、体质量指数(BMI)。

1.2仪器与方法所有受试者均用意大利I′acn scientificlaboratories公司生产的Unigamma M型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及左股骨区骨密度(BMD)。参照WHO诊断标准[3]:以T≥-1.0为骨量正常;-2.5≤T≤-1.0为骨量减少;T≤-2.5为骨质疏松症。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10.0 MHz线阵探头,常规探查。

根据受试者双侧颈总及颈内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与分类。测评指标[4]包括动脉IMT(≤1.0 mm 0分,1.0~1.2 mm 1分,≥1.2 mm 2分)、斑块大小(正常0分,单发1分,多发2分)、狭窄程度(正常0分,轻度1分,中重度2分)。评测后分组条件如下:A组(无病变组):0分;B组(轻度病变组):1~<5分;C组(中重度病变组):5~6分。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及方差不齐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三组受试者一般指标比较三组受试者年龄、停经时长随病变程度而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停经起始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年龄(岁)停经起始年龄(岁)停经时长(d )B M I (k g / m2)A 组B 组C 组2 4 4 7 2 9 F / H P --5 6 . 5 0 ± 4 . 1 7 6 6 . 1 6 ± 7 . 6 9 7 4 . 6 6 ± 8 . 6 3 4 8 . 0 3 7 0 . 0 0 0 5 0 . 3 8 ± 3 . 3 5 4 9 . 8 5 ± 2 . 8 5 4 9 . 6 6 ± 3 . 7 1 0 . 3 4 5 0 . 7 0 9 6 . 1 3 ± 4 . 4 8 1 6 . 3 0 ± 8 . 1 5 2 3 . 9 7 ± 8 . 6 6 4 3 . 6 3 7 0 . 0 0 0 2 1 . 9 1 ± 2 . 3 1 2 4 . 0 9 ± 3 . 5 9 2 3 . 3 3 ± 4 . 0 5 5 . 8 4 1 0 . 0 5 4

2.2三组受试者BMD指标比较三组受试者股骨颈、大转子BMD随病变程度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腰椎B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受试者BMD指标比较(±s,g/cm2)

表2 三组受试者BMD指标比较(±s,g/cm2)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A 组B 组C 组n 腰椎(L1~4) 股骨颈 大转子2 4 4 7 2 9 F P --0 . 7 7 9 ± 0 . 1 4 4 0 . 7 3 1 ± 0 . 1 2 1 0 . 7 0 8 ± 0 . 1 2 5 2 . 0 6 0 0 . 1 3 3 0 . 7 5 2 ± 0 . 1 2 2 0 . 6 8 7 ± 0 . 1 4 0 0 . 6 5 9 ± 0 . 1 1 4 3 . 5 9 5 0 . 0 3 1 0 . 6 3 8 ± 0 . 1 0 3 0 . 5 9 9 ± 0 . 0 8 9 0 . 5 6 2 ± 0 . 0 8 1 4 . 5 3 5 0 . 0 1 3

2.3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受试者年龄、停经时长及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停经起始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BMD与IMT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L1~4、股骨颈、大转子B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 0.288、0.215、0.299,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停经时长呈正相关(r=0.449、0.468,P<0.05),L1~4、股骨颈、大转子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5、0.391、0.453,P<0.05),L1~4、股骨颈、大转子BMD与停经时长呈负相关(r=0.287、0.388、0.484,P<0.05)。

表3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3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年龄(岁)停经起始年龄(岁)停经时长(岁)B M I (k g / m2)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组I M T (m m )3 8 6 2 t P --7 1 . 7 9 ± 9 . 9 0 6 2 . 9 7 ± 8 . 1 8 4 . 8 3 0 0 . 0 0 0 5 0 . 5 3 ± 3 . 0 4 4 9 . 5 5 ± 3 . 2 9 1 . 4 8 5 0 . 1 4 1 2 1 . 2 1 ± 1 0 . 0 4 1 2 . 9 4 ± 8 . 5 5 4 . 3 9 5 0 . 0 0 0 2 2 . 4 7 ± 3 . 2 7 2 3 . 8 8 ± 3 . 6 3 1 . 9 5 2 0 . 0 5 4 1 . 1 3 ± 0 . 1 7 1 . 0 2 0 ± 0 . 1 8 2 . 9 4 2 0 . 0 0 4

3 讨 论

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硬化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疾病,有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硬化之间有显著相关性[5]。

Jorgensen等[6]对2 733例年龄为55~74岁妇女的研究发现,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有斑块形成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上升。本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组间年龄、停经时长及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三组间年龄、停经时长、股骨颈与大转子BMD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且二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间腰椎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除了样本因素外,与老年人骨质增生、变异率有很大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有一些共同的生理病理机制。动脉斑块壁上有成骨样细胞及破骨样细胞的存在,组织学特点类似于骨质。骨特异性标志物如RANKLOPG、骨桥蛋白、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等,目前发现在动脉钙化斑块中也同样存在。另外,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NO对成骨细胞和骨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皮受损释放NO减少,所以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也有研究认为,动脉钙化和骨质疏松均是许多炎性标志物参与不断进行的炎性过程[7]。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一些心血管药物有抗骨质疏松作用[8]。也有研究报道表明,骨钙素能增加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通过与脂肪细胞的相互作用减少脂肪沉淀,说明了骨质疏松与血管粥样斑块之间有相关性[9]。

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体内有雌激素受体的器官和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如骨质疏松、血管硬化等。绝经后骨钙素、骨形态蛋白降低[10]与血管硬化冠状动脉钙化有关,均说明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与动脉硬化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研究表明,无论是按骨质疏松分组还是按动脉粥样硬化分组其组间停经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停经时长呈正相关(P<0.05)。

综上所述,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的钙化是否有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本研究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早期测定BMD及监测颈动脉斑块,可能有助于提高防治水平,降低致残率。

[1]伍贤平,廖二元,刘忠厚.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骨密度参考值及其相互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1-21.

[2]黄卫民,孙健玲,李小鹰,等.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442-1444.

[3]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2稿[J].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2000,6(1):1-3.

[4]包勤文,申潇竹.老年人骨密度测定在颈动脉硬化随访观察中的意义[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2):175-177.

[5]Broussard DL,Magnus JH.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among US women and men[J].J Women′s Health,2008,17(17):479-490.

[6]Jorgensen L,Joakimsen O,Mathiesen EB,et al.Carotid plaque echogenicity and risk of nonvertebral fractures in women: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J].Calcif Tissue Int,2006,79(4):207-213.

[7]Nyrnes A,Njistand I,Mathiesen EB,et al.Inflammatory biomarkers as risk factors for future atrial fibrillation.An eleven-year follow-up of 6315 men and women:the Troms study[J].Gend Med,2012,9(6):536-547.

[8]吴智鸿,赵水平.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64-65.

[9]赵英,任全刚,郭海,等.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61-62.

[10]Ballabriga A.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during growth:an update[J].Eur J Clin Nutr,2000,54(Suppl 1):S1-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4.032

B

1009-5519(2016)04-0564-03

△,E-mail:guo8186@126.com。

(2015-10-15)

猜你喜欢

股骨颈颈动脉受试者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