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6-09-05

运动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耐力素质游戏

孔 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探寻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

孔 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效组织学生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对耐力素质训练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耐力素质练习中,通过亲自经历,达到国家体质标准。因此,探索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学生;耐力素质;课堂教学;策略

1 耐力素质练习痛苦的根源

1.1 教师的枯燥训练

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陈旧、手段枯燥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其学习激情。在教学中面对部分学生的消极反应,许多年轻教师又容易丧失信心,以致于干脆消极地对待。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使耐力素质练习不能顺利进行,成绩也由此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1.2 学生的畏惧心理

很多学生因为耐久跑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极点”状况,而产生抵触心理,对耐久跑没有信心,甚至严重到“谈虎色变”的地步。

1.3 教材的知识体系

体育课水平三教案中,耐久跑单元总是出现在最后几课,分布不均匀。让学生感觉不重要,不能引起他们对耐力素质练习的重视。再加上耐力单元的课程总是以定时跑、定距跑、弯道跑为主,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打不起精神,注意力很难集中到练习上。

2 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2.1 循序渐进,建立良好的耐力素质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3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 000m以外的3个村子进发。第1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结果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第2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大家同样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第3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1 000m都有一块里程碑,他们边走边看里程碑。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绕圈耐力跑练习时,让学生以小组(10人左右)为单位,每队学生成1路纵队排好进行绕圈练习,给学生制订目标,即每个组员都要做1次小组的领头人,1圈换1个,由最后1个开始,到第1位学生结束。通过这样的方法发现,学生跑下来时很开心愉快,每个人都尝试了做领跑者的角色,在期待自己做领跑者的过程中,早已忘记跑步过程中的疲劳。

2.2 以玩促学,建立自主式学习

2.2.1 创编以耐力为主的游戏单元 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这使体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和游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因为小学生年龄层次较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体质负荷能力较低,所以在课堂教学方面侧重于游戏等的设置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自己,加强体育运动方面的训练。但是,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前期,必须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阶段特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水平三教案六年级耐力跑游戏单元目标:通过不同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在练习中能学会勇敢的克服困难、与他人合作完成游戏。(1)“捉人”游戏:学生10人左右,选择1块有边线限制的场地,先用猜拳的方式确定1名追赶者,游戏开始后,追赶者喊过“1、2、3”后,开始追人,被追赶者四处逃避。一旦被追赶者触到,2人角色互换。每次游戏以6~8min为宜。追拍力度不宜过大,防止学生受伤,并在规定的场地内练习。(2)“穿过城门洞”游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组,手拉手站在起跑线后,在距起跑线60m远的折返处,2名学生手拉手上举形成一个“城门洞”。听到教师开始口令后,2个小组的成员手拉手出发,穿过“城门洞”后,再手拉手跑回,以先跑回的小组为胜。要协调配合,在跑动中手不能松开,依次穿过“城门洞”。(3)“风火轮”游戏:3人1组,其中ab同向与c迎面而立,距离25~30m,a把篮球抛掷对面,与此同时,b学生沿相同方向追逐,在与c 2人距离范围内身体任何部位超过篮球,练习结束后3人互换角色。抛掷过来的篮球如果没有追上,对面的c同学接住相反,再进行相反方向的追逐。追逐人超过滚动中的篮球游戏即结束,来回不超过2~3次。(4)“YOYO”跑游戏:在距离为20m的2个标志物间,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有间歇的往返跑。不断增加的跑速由预先录制在录音带上的声音信号来控制,按照教师所说的路线跑,守规则,坚持到底。

表1 实验前后学生喜欢耐久跑课的对比

表2 实验前后50m×8考核成绩的对比

2.2.2 多元教学手段 过去单一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倦、排斥心理。根据学生特点与爱好,变换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练习、坚持练习。例如,主题课:寻找春天。学习目标:利用校园中的自然地形寻找校园中的春天,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各项任务。课时1:寻找春天—自然地形跑。目的:利用校园中的自然地形,引导学生在耐久跑时感受身体变化。课时2:寻找春天—绘制学校地形。目的:引导学生在自然地形跑中,合理分配体能,并与同伴合作,绘制最佳的奔跑路线。课时3:寻找春天—耐力接力跑。目的:合理分配队员,在耐久跑中与同伴合作完成各项任务。这次主题课的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发,注重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耐力素质为目的。通过一系列主题教学内容,使单调的耐久跑变成了学生乐于参与的项目,在特定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进行学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3 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课外练习机制

2.3.1 科学地布置耐久跑作业 开学初,笔者通过邮件给笔者任教班级所有学生家长分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告诉家长这也是体育学科的考核标准。之后通过学生反馈,排除没有收到的家长,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有这个标准。父母亲并没有告诉他们有这封邮件或父母亲并没有看这封邮件。笔者又随机电话询问家长有没有注意过邮件,有2/3的家长称由于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注意。耐力单元考试结束后,笔者将学生成绩按体质健康标准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并让学生带着回家给父母并签字。与此同时,笔者又给所有家长发出如何在课余提高耐力素质的方法的短信,第2天反馈回来的签字情况及回短信率有所提高,家长开始注意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随后,笔者开始给学生布置耐久跑的家庭作业,平时连续跳绳2min,周末让父母带着自己去游泳、爬山或去环湖跑等,并记录下自己运动时间、方式,最后让父母签字。笔者也将家庭作业编辑成短信发给家长,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同时也告知家长耐力素质对孩子的重要性。

2.3.2 合理检查完成情况 耐久跑作业布置下去后,每周由体育课中的小组长负责检查记录于平时成绩上,每锻炼1次并有家长签字的学生即可以获得“爱锻炼”奖章1枚,给自己平时分加上0.1分。1学期下来,很多家长反馈现在不仅孩子爱运动,自己也爱运动了,互相的影响让全家一起锻炼的习惯坚持了下来,从而增强了小学生的各方面体育素质。正是通过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紧密及系统化地进行体育耐力素质训练,最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素质。

3 反馈与总结

由表1、表2可见,耐力素质的练习效果虽然没有达到特别好的效果,但至少没有学生50m×8的测试不及格,测试优秀率也有了小幅度增长,很多学生再也不畏惧耐力练习了。如果想得到更大的收获,必须继续探寻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策略,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做到精益求精,让学生在耐力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 1 ]马思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 2 ]刘国年.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耐久跑[ J ].考试:综合版,2012(2):73-74.

[ 3 ]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G807.2

A

1674-151X(2016)06-13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72

投稿日期:2016-04-22

孔琦(1991—),小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耐力素质游戏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