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2016-09-04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单味方剂频率

卢 渊

(河南省方城县卫生职业中等学校·南阳 473200)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卢 渊

(河南省方城县卫生职业中等学校·南阳 473200)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中接受中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中药方剂,统计单味药物、中药分类的使用频率,并统计中药分类占据的比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中医治疗糖尿病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单味中药为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中药分类为清热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在68.9%~100.0%之间。结论:临床采用中医方式治疗糖尿病患者时,主要为益气养阴、清热,治疗效果较好。

中医 糖尿病 用药规律 效果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主要为糖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开始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为越来越多医生及患者所接受。本研究中,分析了中医治疗糖尿病时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中制定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案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07月—2016年07月在本院中接受中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3例,男58例,女35例;年龄52~78岁,平均(62.8±2.9)岁;病程1~24年,平均(12.4±2.6)年。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为单纯糖尿病;(2)均接受中医治疗;(3)无其他并发症;(4)临床资料齐全。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中的中药方剂,统计各中药方剂中使用的药物种类,计算单味药物的使用频率,记录使用频率前20位单味中药;统计使用频率占据前10位的中药分类,并统计其占据的比例。统计所有患者经中医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单味药物使用频率统计

在93张中药方剂中,使用的中药共119种,总共用药1247次。这些方剂中,使用频率占据前20位的单味中药为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等,具体见表1。

表1 单味药物使用频率

2.2 中药分类使用频率

在93张重要方剂中,使用频率占据前10位的中药分类及其占据比例具体见表2。

表2 单味药物使用频率

2.3 中药治疗效果

经统计可知,9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68例,占73.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在68.9%~100.0%之间。

3 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传统认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为该疾病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本为阴虚,实为燥热[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医务人员提高了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程度,加之不断的总结临床治疗糖尿时的经验,越来越认识到,糖尿病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不应盲目的开展治疗,而应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对症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医生对病机认识的不同,方剂中使用的药物种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由本研究可知,黄芪、茯苓、山药等为中药方剂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单味药物,而从方剂具体的中药分类来看,使用频率占据前三位的为清热药、补气药及活血化瘀药。分析统计结果发现,中医治疗糖尿病时的用药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治法方面,主要的方法为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医学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时,将该病分为不同的病理节段,分别为郁、热、虚损,特点表现为气阴亏虚、热盛伤津,而且在整个糖尿病病程中均伴有瘀血,病理产物及各种变证产生的原因均为此,因而治疗时坚持的主要原则为益气养阴、清热活血;(2)从用药归经上看,肾经、肺经、胃经、心经及肝经为主要的归经部位,其中,最多的为肾、肺、脾经,即肾脏、肺部及脾脏为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责任脏器,与此同时,心脏及肝脏也应密切关注,由大量临床实践可知,糖尿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情绪因素与其关系密切,患者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中,存在较大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压力时,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常会受到胰岛素的拮抗,造成升高患者血糖,心脏主血脉、神志,肝脏主藏血、疏泄,同时作用于心脏及肝脏时,可调节患者情志,降低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故而在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应始终贯穿调畅心肝气机;(3)从用药性味看,甘寒、苦寒药物在中药方剂中比较多见,配伍酸收之品后,发挥酸甘化阴、苦寒清热、酸苦制甜的功效,采用益气养阴功效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时,清热应尤其注意,以提升血糖控制的效果[2-4]。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与西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相比,中药降糖效果相对比较差,但从长期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看,西药明显高于中药,而且同一个不良反应中,西药治疗患者可能更为严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原因在于糖尿病病情进展期间,氧化应激、非酶糖基化反应、血脂异常、血小板聚集等为损害靶器官的主要机制,采用西药治疗糖尿病患者时,α-硫辛酸为唯一的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的药物,目前,并无明确的证据证明维生素C、维生素E存在该功效,而在中药中,可从多个方面抗氧化应激作用,有的中药可对羟自由基、氧自由基直接发挥拮抗作用,有的中药可将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提升,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水平等[5]。由中药的诸多作用可知,降糖药物、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相关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作用基本包含其中,可实现对多数必须控制因素的良好控制,提升治疗效果。因此,采用中药方式治疗糖尿病时,多机制、多靶点与多效能为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进入到循证医学阶段后,采取某种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必须要有明确的证据,以提升治疗方案使用的说服力。应用中医治疗糖尿病过程中,通过总结用药规律,为中药方剂及各单味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但用药规律总结与现代医学研究之间还未实现接轨,应进一步的拓宽研究深度及广度,以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1] 陈新.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总结性分析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05):57.

[2] 梅军.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疗效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5(20):4081+4084.

[3] 吴嘉瑞,王凯欢,纪凯,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处方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11(22):214-217.

[4] 高尔宁,杨鸿,刘钊,等.治疗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35(09):731-734.

[5] 徐萌,张丰华,陈继兰,等.30年间老中医治疗糖尿病验案104例处方分析[J].现代中医药,2013,14(05):90-93.

(2016-11-16 收稿)

猜你喜欢

单味方剂频率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药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振动与频率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侗医用单味药治多病经验简介
单味雄黄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