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下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16-09-04李勇强
李勇强 张 俊 侯 宇 李 霞 孙 玲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00)
牵引下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李勇强 张 俊 侯 宇 李 霞 孙 玲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00)
目的:观察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腰椎斜扳法组(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后2组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与常规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临床疗效,但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疗效优于常规腰椎斜扳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 常规腰椎斜扳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15年06月—2015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分别采用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和常规腰椎斜扳法,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皆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4岁,平均51.2岁;病程4天~3年,平均1.5年。急性腰扭伤12例,慢性劳损37例,15例无明显诱因。均行影像学检查(腰椎CT/MRI扫描),其中L3~4椎间盘突出18例,L4~5椎间盘突出31例,L5~S1椎间盘突出15例,L3~5两节段椎间盘突出24例,L3~S1三节段椎间盘出4例,L4~S1两节段椎间盘突出1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基本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属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三维快速牵引床牵引:应用产品注册编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664号的YHZ系列颈腰椎治疗牵引床进行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将患者仰卧位固定到牵引床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参数设定:如身高170cm、体重65kg,牵引参数设置为:牵引力:15kg;旋转角度:左右各15°;俯角15°。不同患者视其具体情况而增减力度、角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参数最大值必须在YHZ系列颈腰椎治疗牵引床允许范围内。
2.1.2 牵引下腰椎斜扳法,即在电脑三维牵引床牵引下行腰椎斜扳法。治疗时在牵引旋转角度到达最大时,视其旋转方向顺势行腰椎斜扳法。此时患者腰椎处于扭曲和牵拉状态,当腰椎扭转角度不再增加或患者有扭曲牵拉感或原有症状(胀痛麻等感觉)发生变化时,即保持该推扳力大小,约2分钟后,多数患者有腰部或下肢原有症状的减轻或加重,保持约1分钟缓慢递减斜推力。在斜扳过程中术者不断询问患者症状的变化,可相应调整推扳力度和方向,原有症状或一过性新症状随斜扳过程而逐渐减弱或消失,则可肯定这种斜扳法的方向和力度;若症状随斜扳过程越来越严重,则应立即停止。牵引床复位后松绑,不应立刻起来,继续平卧30min后平车推入病房。
2.2 对照组
予以常规腰椎斜扳法。患者侧卧位,上部腿屈膝屈髋,下部腿自然伸直,术者立于患者前侧,用一手前臂向前靠住臀部(大转子附近),并用拇指扣住病变节段偏斜的棘突,另一手向后推同侧肩部,嘱患者放松,双手向相反方向轻扳数次后,突然用力推之,同时拇指向棘突偏斜的反方向用力推顶,常可听到“咔嚓”响声。最后轻揉拍打腰。以上手法双侧交替各进行1次。
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完毕后嘱绝对卧床6小时,此后以卧床为主,避免咳嗽及打喷嚏。两周一个疗程。
2.3 疗效评定方法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关标准,结合临床拟定。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达70°以上。显效: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消失,时觉轻微腰臀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50°以上。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体征较治疗前好转,直腿抬高试验增加10°以上。无效:症状与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4 复发情况
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形式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腰部功能
治疗前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表2)。
表2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分
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总体疗效
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表3)。
表3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体疗效比较例
两组比较Ridit分析,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
3.3 复发情况
治疗后12个月内,治疗组3例复发,对照组1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5)。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本病治疗可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2]并不优于非手术疗法。中医手法治疗拥有“简”“便”“易”“廉”的优点,不仅能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症状,还可使患者病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3]。
斜扳手法作为腰椎疾病正脊手法中最常用的一种,一直被广泛使用,它对后背小关节紊乱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椎变直、腰椎侧弯、椎体不稳、椎体滑脱、椎间孔变窄等病理改变有良好的正脊复位功效[4]。但常规腰椎斜扳法强调使用“巧力寸劲”,每个操作者使用的力量和熟练程度有很大差异,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并且,由于每个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病情不同,其斜扳时施用的力度和速度也不尽相同,因此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患者还可因紧张、配合不当等因素给施术带来困难。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放弃使用爆发力,并在施治中不断询问患者感受,避免了对骨骼、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在斜扳力的方向上有与扭转力相等的牵拉力作用于腰椎,使椎间隙、横突关节间隙、椎间孔等间隙加大,与扭转力共同影响了椎间盘及相邻神经根硬膜囊等之间的位置和应力关系,对症状体征的缓解尤为重要。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给了椎间盘和相邻组织结构较长时间发生形态改变。通过与对照组治疗的比较,发现牵引下腰椎斜扳法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部功能,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本试验中治疗组JOA评分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证实了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优于常规斜扳法。
以腰椎斜扳手法为基础,融合现代电脑三维牵引技术,结合了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在临床的运用中也展示出了很好的效果,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 涂院海.牵引按摩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20(10):20-21.
[3] 陈勤,宋跃明,邓宁,等.四川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座谈会会议纪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6):665-666.
[4] 郎伯旭,罗建昌.齐刺配合定点斜扳法为主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12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5):32-33.
(2016-08-23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