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国鸿:书山墨海勤耕耘
2016-09-03韩凤平
文/韩凤平
庄国鸿:书山墨海勤耕耘
文/韩凤平
ZHUANGGUOHONGSHUSHANMOHAIQINGENGYUN
庄国鸿简介
庄国鸿,1966年生,江苏省滨海县人,别号漆园、鸿庐、梦蝶轩主人。他先后师从郝海秋、李敦甫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会员、江苏省滨海县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滨海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楚唐韵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优秀指导教师。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全国首届篆书艺术展、全国第七届、第八届刻字艺术展、第十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全国千人千“邮”展。
庄国鸿是艺术全才,书法、刻印、绘画三位一体,他骨子有一股子率真,笔刀之下有一股子定力,笔态浑厚凝重却运势绵长有余,字形静穆如磐却俊美敦实。庄国鸿艺术作品的审美理念在于崇尚经典,直追古人。他各体皆习,博采众家,兼收并蓄。有时似高古优雅的古筝弹和之声,化天籁为笔墨;有时如圣人教诲温婉和淡却含蕴万殊,传古风于纸面。
庄国鸿的书法作品大气端庄,方圆兼备,凸显中华文化的冲和底蕴之美。他将隶书方劲古拙的艺术风格传承当代,转折变化之中突出斩钉截铁的力道,使人观后增长内力、凝聚心志。庄国鸿的书法,笔笔皆有精神气韵,字字尽是印痕魄力;其画幽山清水盈然可握,其空灵疏朗气象源自禅意心胸;其刻印古朴典雅,取法古玺,纵横篆隶,淋漓生风,隐然有飒爽云雷之响。
庄国鸿的书画艺术,最美之处在于涵养古道,并有所创新。常在艺术圈走动的人都知道,精神灿烂于纸上,书法、绘画、篆刻的功夫达到较高境界,必有深意或禅意呈现。
庄国鸿生于书法之乡江苏滨海,祖父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曾是教师,生活在这样一个挚爱书法的书香门第,心神定,眉目展、气度轩。几十年来,庄国鸿与老师、朋友一起畅谈书艺或泼墨挥毫,常常忘记时间与世间烦杂事物的存在。他对于书画的热爱可用忠诚、坚韧和忘我来形容,对书画的探索实践可用真诚、敏锐与严谨来概括,他有一句名言:干自己想干的事,享受艺术生活。
庄国鸿一心耕耘于书山墨海,历经几十年的“非墨磨墨,墨磨人”的笃定追求,终于进入源自传统并充满个性的艺术境界。艺术的风华处总是心灵会意的盛宴,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篆刻,庄国鸿的运笔走势、墨块结续都功力非凡,表现出强烈的重量感、力道感和意境感。
书为心画,画为意领,印为趣夺,才具无限包容性和表现力。庄国鸿的楷书先学颜欧柳赵诸家,后学诸遂良大字阴符经,隶书得力于汉碑,尤以曹全碑、礼器碑为基,对“二王”、苏黄米及王铎行草神韵、气息和精神有着深切理解,在作品格调上,庄国鸿取法邓石如,并借鉴时人,以符合当代审美的创作语言去表现自我,较好地把握了传统与时代、内蕴与形式之间的“度”。
在隶书创作上,庄国鸿以碑体见长,得雄强之势,能触摸到完白之精髓,同时注重篆书铁线之静气吐纳,线质稳健高贵,凝练干净谦让,气韵婉转流畅,深得铁线篆三昧。在绘画上,庄国鸿以梅兰竹菊和山水见长,写物象之雄,沉雄郁茂,开阔空远,不求形似求其神韵,简约而意趣盎然,画面层次感丰富。
“天人合一”是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被视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在几十年的书画生涯中,庄国鸿不断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质。我想,用“天人合一”来形容庄国鸿是十分恰当的。
如果用几个字来形容庄国鸿,可用“静、净、敬、境”来概而言之。“静”是指庄国鸿潜心向学之态,写什么就要读懂什么,领悟其要义,在灵魂的神游中,上下求索,左右探寻;“净”是指庄国鸿交友之道,象征心灵上仁爱之水的恬静和纯度;“敬”是指庄国鸿对书画事业的孜孜以求之心,对博大精深的汉字心存敬畏;“境”是指悟入艺术的天人合一无我之境,正所谓笔意超天外,尽出性灵中。
二
采访庄国鸿时,他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清代碑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将书风与印风达到了真正的统一。乾嘉时期,学朴、金石学获得发展,书法碑学也随之确立。碑学的确立使汉篆在书法上有相当地位,书法碑体追求线条的节奏感与流动性,具有强烈的书写意趣。清朝大书法家邓石如从汉篆书碑额汲取营养,获得博大超逸的气息,后代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徐三庚、吴大徵、吴昌硕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各臻其妙。”
庄国鸿书法天赋极高,又得名师言传身教,他的隶书几乎乱真于已故大师李敦甫。但是,庄国鸿不骄不躁,拿出更多时间用到书法学习与实践中去。他说:“中国书法的精神乃至笔墨技巧,最终要靠长期感悟、理解、体验,才能掌握,然后入境。”
庄国鸿心属邓石如,精研书法、印刻和绘画,其篆隶书法及印刻最负盛名。庄国鸿小篆笔法,功深韵高,体势大度,注入秦汉碑额元素,尤其注重汲取袁安碑的营养,具有灵动的笔法,瓦当婀娜的体势。从庄国鸿的篆书中可以找出汉碑额的影子,在用隶书写篆的过程中,他也充分吸收汉篆书碑额的特点。
庄国鸿学古化古,下笔驰骋,使自己的书法线条具有圆浑的筋力,各种斜向笔画的下垂收笔形态异常,在其末端略重按,而提笔出锋,巧妙地顺应毛笔的书写要求,追求自然、雄健、婉畅的动势,从而充满力与美的均衡性。其作品有势有志,刚健婀娜,篆隶具有宽博浑朴之气,字形方圆互用,姿态婉转飘动,其浑朴奔放有力,气足势猛,所向披靡。
三
古人云: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心性淡泊有仙气,笔勤痴迷有魔力。一个人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老师,如果缺乏用功之勤,也很难成名成家。庄国鸿从幼时八九岁承家训习书起,便竟日与笔墨纸砚为伴,尤其近十几年来,每天清晨即起,临池不辍。多则七八小个时,少则三四个小时。我曾追问过他,平均下来,每天要写多少字,他笑而不答。
初识庄国鸿,我对他的印象是憨厚稳重,但大智若愚的庄国鸿,实为一位书法奇才。在滨海县古黄河入海口的北侧,耸立着陈毅元帅“诗碑亭”,碑文由秦石书写,石碑背面勒刻便是由庄国鸿所书的6个近一尺见方的隶书——“陈毅元帅诗碑”。
说到碑,庄国鸿说绕不开“袁安碑”,尤其是“袁安碑”上宽博、舒展的汉篆风范,让他如痴如醉。袁安乃东汉名臣,碑篆排叠周到、环曲回护,强调空间均匀,时时以环曲的线条予以填补,由于缪篆在线条上的环曲,各自独立,又有一种弹性魅力。
庄国鸿学书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善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顿悟之、为我所用之。他勤勉追求,下大苦功,不断刷新书艺高度。他的每幅作品沉稳疏拙,骨血润达,庄重严整,体兼众妙,令人玩味无穷。这里的“众妙”,既有先哲,也有今贤,既有书法本体,又有书法之外的学养。
庄国鸿一直把气韵生动作为书画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作书绘画要雅俗共赏,也就是专家认可、老百姓喜欢,受众面要宽。有了这种认识,他的书画印相互融合,“接地气、摸蓝天”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研究者从专业角度叫好,收藏者从内心里喜爱。
庄国鸿早年由书法家郝海秋启蒙,后又得李敦甫等宗师的耳提面命,使他在书法骨与气上与众不同,尤其对五大书体之源的篆隶细心揣摩,心驰神往。静观其书,亦古亦今,非古非今。亦古者,乃汲取前人笔意,学拟古法,字字有出处,笔笔有渊源;亦今者,是指独具慧眼,自创庄体;非古者,自当学古,却处处作主,古为己用,似古又非古;非今者,亦指广收诸体之妙,不同他人,化古意为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