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国文化在英式英语上的体现”

2016-09-03王富兰周庆礼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1期
关键词:英式英国人英国

王富兰 周庆礼 胡 锴



论“英国文化在英式英语上的体现”

王富兰周庆礼胡锴

本文旨在向英国人平时视为理所当然的那些言行规则提出质问,从而揭示其背后的真正涵义,以此了解英国人的文化性格,梳理英国文化语境逻辑。同时从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入手,进一步阐述其语言特点。

英国;英式英语;文化;差异;中国

一、论英式英语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或UK English,简称BE、UK-E)又称英式英语,简称:英音;是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使用的一种英语形式,在英国是最主要的语言。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虽同出一源,但因在历史发展中受到的影响不同而产生种种差异。“英语基本词汇系统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共同词汇核心。”英式英语(British'English:BrE),主要指居住在不列颠群岛上的英格兰人的英语体系,为英国本土及英联邦国家官方语言。历史上英语之所以世界通行,是因为英国殖民势力。1917年英国语言学家 Daniel' Jones利用国际音标标注英国英语,所谓Received'Pronunciation简称RP,被认为是一般大众所接受的发音。20世纪中叶至今,英语发扬光大主因是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军事与政治优势,使美式英语成为目前世界重要语言。许多美国文化产品,例如电影、书籍、音乐活跃在全世界,大量取代英语国家的文化产业。当然,英式英语仍是许多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在欧盟里也一样。英式英语在前英国殖民地香港、新加坡继续使用。从第一批欧洲移民到美洲新大陆后的300多年中,这两种英语慢慢开始出现差异。用现代语言学术语来说,美国英语(American'Eng-lish;AmE)是英语的一种变体,是近400年来英语使用于北美特殊地理环境,受美国社会多元文化影响,不断创新形成的一种变体。[1]美国英语传承了英国英语的基本要素,17世纪在美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发展。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美式英语还吸收了印第安语、荷兰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词汇;一些在美国本土的俚语,其中很多已渗透到口语中。随着英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这些美国俚语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在规范的英语中站住了脚跟。现在,受美式英语影响最明显的是英国青年一代,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大。不言而喻,美国大片,以及各种电视、泡沫剧、媒体、音乐都是这种语言繁衍的根源。比如,时下在美国非常盛行的RAP说唱音乐,其非常多的歌词使用美式英语。当然,这些语言还同时溶入大量黑人文化,这在传统英国中是非常稀少的。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移民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开放程度大,个人思想和行为自由,市场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统一语言成为美国多元文化交际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真正意义上,美式英语是英国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是当时乘坐“五月花”号船(May Flower)到美洲大陆的英国新教徒带过来的。这些美国早期殖民者一直保持当时的口音,代代相传。但美国人崇尚个性发展,强调工作效率,怎样将繁复的英语转变为通俗、易懂、易书写的文字,是多民族融合沟通时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美式英语出现了区别于英式英语的独特之处。

而英国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部语支,与德语、弗里西亚语、尼德兰语(荷兰语和佛兰芒语)关系密切。英语经历三个时期:古英语(1150年前),中古英语(1150-1500)和近代英语(1500年后)。古英语时期有四种方言。中古英语时期变成三种方言: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泰晤士河以南)。地处南部和中部之间的伦敦方言成为文学语言。英语由于多年的文化沉淀,无论表现形式还是底蕴都比美式英语显得更严肃和庄重一些。

一直以来,英国人瞧不起其他英语变体,认为英式英语才是正宗英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大增,美式英语开始成为英式英语的竞争对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美式英语对英式英语产生重大冲击,尤其是美音和美词在英式英语发音和拼写中的影响有增无减。其实在整个现代英语发展过程中,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此次著文期间,笔者特邀了各界专家同仁座谈,研讨了社会发展是否对英国语言有影响的话题。其中南京邮电大学许教授引用了(乔舒亚沃特莫,1956)的一段话:“语言发展的格律对当代观察家来说似乎是缓慢的,除了那些对此意特意留心的人以外几乎不为人所觉察,但实际上语言发展的格律是很迅速的。自从数千年前开始有了文字记载以来,许多语言消失了并出现了新的语言……”以此,语言本身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不断发展,语言忠实地反映出时代精神。除了吸收过去俚语使之成为正式用语从而丰富语言外,显然还需要许多新词语表达现代生活不断增长的复杂性。

1.社会发展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近几个世纪,英语语音变化速度较快;不仅美国语音和英国语音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国家内,语音也有所差异。

(1)重音的变化。重音前移是英语语音的时尚——于是常听到“mágazine,résearch,cígarette”等,短语“after all”也同样把重音愈来愈多地落到第一个词上,成为“áfter all”,而不是本来的“after áll”。西米恩·波特教授在其著作《现代语言学》(Modern Linguistic)中指出:“就现代英语而论,重音移向首音节仍然是个问题,我自己讲话中就用 démonstrable,déspicable,dísciplinary,lámentable和réputable。可以谨慎地说,重音总是移向首音节的。”[2]

相反,美国人将某些人名的重音移向最后音节,而这些人名在英国习惯上是首音节重读,如Maurice。这种做法迄今尚未在英国英语中固定下来,但结尾“-ell”的姓氏则不一样。英国人跟美国人相仿,如今觉得以“-ell”结尾的姓氏的重音放在最后似乎要比放在前面更给人以美感。不过,英国广播公司恰恰相反把“purell”首音节重读。

(2)元音的变化。元音变化的趋向是简单化。纵观英语的发展变化,元音的变化尤为突出,如:古英语元音[ā]※现代英语[u]

中古英语中,元音的读音和现代英语不同,如单词mice在中古英语中读[m i: s],而现代英语中读[mais],在中古英语中mouse读[mu:s]现代英语读[maus],broke由[bro:ken]※[bruk]。

(3)英语发音“按拼写发音势头有增无减”。正如英国教授波特在《现代语言学》(1957)中说:“甚至在英国本土也能发现‘故作摩登’的人中有一种日渐增强的给非重读音节以足够质和量倾向,这与按拼写发音动向相一致。现今,按拼写发音的势头有增无减。”[2]文中并没有引用实例说明这种倾向,但我们不妨以nylon,pylon,skylon,rayon,coupon,crayon,caisson等词为例,这个词尾on均常发完全的音。而按拼写发音的词有“appreciate”,“racial(race-ial)”和“sociable(sosiable)”,“ensure,censewer,Ascot(ass. cot)”等。

2.社会发展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放弃原义。语言词汇随社会生活变化引起语义变化,有的甚至放弃原义。

例如:“pollution”这个词的现代语义是“污染”。罗曼(拉丁)语系中,“pollution”原来并非出自当代人理解的那种污染。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个词语在罗曼语系中多半指一种不雅的事物。郑易里主编的《英华大辞典》(初版本和1965年修订版)对这个词的释义为“污秽,不洁,腐败,堕落”;“conctural~,梦遗(精)”。英文pollution显然是从法文借用的。法文pollution最初的语义只是“遗精”——特指梦中不自觉的未经性交的那种“遗精”。[3]近代以前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性行为特别是梦遗现象都不能登大雅之堂。故这个词语被赋予不雅、不洁的涵义。几个世纪前,人类还没有意识到地球的污染。特指当前意义的“环境污染”是本世纪下半期才开始的。一个词语的原来语义经历了几百年变化,原义放弃,新义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词语的推陈出新。

(2)扩展旧义。随着社会发展,不少旧词汇被赋予了新的意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bush。它从原来的“灌木和多枝矮树”发展到“丛林”“森林”“未开垦的土地”之义,并引申出许多有关澳洲丛林环境的新词汇。wattle一词原指“篱笆、围墙和屋顶的编条”,现指“一种金合欢树”,其枝条用作编条。“tucker”一词原为17-18世纪女人颈部或肩上饰物,但在澳洲却被引申为“食物”。这样的变化屡见不鲜。

(3)创造新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交流,新事物日新月异,为了交流便利,新词大量涌现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新词主要有:①缩略词,对较长单词缩略,仅留一部分。如:gym——gymnasium,zoo——zoological,frige——refrigerator,prof——professor,等。②紧缩词。一个新词通过连接两个别的单词产生。如: smog——smoke+fog motel——motor+hotel flurry——flutter+hurry。③首字母缩写词。将好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连合在一起,组成新词。如: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OPEC——Organization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reies(石油输出国组织)。

(4)借用外来词。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不断接触,文化相互影响,跨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反映在英语词汇上也是如此。例如,英语中引进汉语的词有:wushu(武术),Chikung(气功),Eight——diagram palm(八卦掌),erhu(二胡),longing(龙井)等;引进的法语词有government,crown,prince,pork,mutton,jury,judge等;引进的希腊词有 cycle atom,electivity,drama,comedy,tragedy,botany,physics等。

3.社会发展对英语语法的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老牌殖民地国家。美国英语对英国英语即有继承部分,又有发展内容,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趋同。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国力不断增强,全球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英语的影响也随之扩大。有些原属美国的词语、语音、句法结构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英国英语,对英语语言本身产生了极大影响。

(1)to have的否定式和疑问式使用助动词do或does。英语中的to have是词性不明确的动词,它是实义动词,还是助动词?英国人有时把它用作助动词,有时把它用作实义动词,美国人则通常把它当作实义动词用。因此,在构成to have的否定式或疑问式时,美国人通常使用助动词,do或其变化形式does,而英国人有时使用助动词,有时不用,这正是受美国的影响,但随着社会发展,它已被英国人普遍接受。

(2)will取代shall。中古英语中,除第一人称用shall外,其余各人称都用will,英国语法尤其如此。英国学者福勒(Henry.W.fowler)曾记下两个英国用例(《观察家报》,1956):Ifwe add toomuch to these demands,we will be in grave danger ofgettingnothing.

We are facing the consequences today and willhave to face them formany years to come in theaffairsof Europe.

很早以来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要取消shall,至少在口语里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省略形式I'll…he'll…they' ll…正如在过去时用I'd…you'd…he' d…they'd…一样,有人甚至预言,shall和will的区别最终将消失,统一为will。不过至少目前,shall在英国英语中仍用得非常普遍。

4.教学启示

当今世界处于迅速变革的时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使地球上各区域的发展趋于一集化。由于人们之间的密切交流、合作,使语言处于交叉发展状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的变化。

(1)以辩证观点看问题。所学所教的英语处于不断运动中,不是静止不变的。语言是文化载体,语言处于不断变化中,文化也是如此。应学会透过文化现象,采撷语言精华,把握英语语言变化气息。

(2)教学中应注意体现民族文化的引进词汇。相对来讲,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如果与源语相同或相近,外语学习困难就会小一些。如果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与源语有差异,差异越大,困难就越大。我们在外语理解中所遇到的“陷阱”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引进词往往是体现该民族文化的象征词(symbolword)。给学生讲解“外来词”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记忆,也能扩展学生学习语言的视野。

(3)教学中不断更新资料、工具书英语变化即有运动性,又有相对的静止性。备课中,不能死守一本参考,一本语法书或新课翻旧案,应不断更新语法书、词典,平时多读一些有关美英国家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政治与社会、文学与艺术、宗教与信仰的书刊资料,不断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变化,注意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变化,使教语言与学语言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英语是当代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的语言,又是处于迅速变化之中的语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原子能、计算机、宇航等新学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美国等主要英语国家不断接受外国移民而引起的外来语影响增强,使英语语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解、研究目前英语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论“英式海归和移民对英式英语”的认知

在不列颠群岛上,英语主要类别为:

英格兰英语—英格兰的主要语,主要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RP音标准发音/女王音)]伦敦音等。

苏格兰英语—受苏格兰语影响的方言。威尔士英语—受威尔士语影响的方言。中欧斯特英语与希伯诺英语(即爱尔兰英语)—受爱尔兰语影响的方言。(爱尔兰人基本都会说的语言,特别在爱尔兰共和国,大多数的人认为有别于英国英语。)

三、论“英国人的母语课和日常运用”

如果在宴会上同时碰到一位美国人与一位英国人,几分钟之内能凭他们的对话辨认出来。最明显的当然就是发音。例如dance、butter、no、bird等,不仅子音、元音的咬字有差异,就连重音位置也常常不一样。

英式英语的单字和日常说法略有不同,同样的东西,在美国与英国称呼不一样。典型例子是英国人的下午茶中的茶点饼干是cookies(点心),而其他文化如美语中就直截了当地使用biscuits(饼干)表达日常随处可吃的零食饼干。而其他如较常见的单词colour(颜色),在美语里拼写成color,少了一个“u”字母;refrigerator(电冰箱)美语是fridge。常见例子有:

第一个为:American English美语

第二个为:British English英语

公寓apartment flat

洗手间bathroom/restroom toilet

罐头can tin

糖果candy sweets

洋芋片chips crisps

拼字的差异较小的例子:

第一个为American English美语

第二个为British English英语

考古学archeology archaeology

目录catalog catalogue

文明civilization civilisation

颜色color colour

马路牙子curb kerb

抵抗defense defence

总体看美语倾向简单,英式英语则保留传统、保证韵律。日常的礼貌用语中英式英语用“good-bye,so long,see you later”,美语则用“have a nice day”诸如此类。曾在《唐顿庄园》中出演过Lord Hepworth的大叔NigelHavers表示自己对日常问候语非常纠结,尤其不能理解美国人的havea nice day:“我为什么要有快乐的一天,不用你说,你说了我也不会有,我今天就是不快乐的一天,其他英国人也一样。”其次,英式英语涉及的话题与其他英语文化略有不同。英国人聊天气、聊Tea、聊历史、聊人生。而以美国为例,谈论的话题更多的是某个地点、工作、运动。共同点是所有英语国家的人们都不爱或忌讳聊宗教。与其他英语文化最为不同的是,英国人从英国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承袭而来的唯我独尊气质以及在维多利亚时代文化中侵染的“繁文缛节”之贵族仪态在肢体语言中的体现。“英国人有一套世界其他地区人们永远无法理解,特别复杂的社会准则。大部分英国人都受这些准则的束缚、摧残。如果你排队时发出啧啧声表示不满,在大夏天穿风衣只为以防万一,对电线杆等无生命物体表示歉意。你就是这些Very British Problems的受害者。”众所周知,美式文化中,见面贴个面,吻个脸是表示亲密友好关系的方式。而英式文化中,以上方式会令不少英国人不知所措,有人表示对握手这件事很痛苦,“我想握手,我朋友想做法式吻面礼,结果变成吻手礼。全怪法国人!”,有些英国人会做美式拇指礼或胳膊礼打招呼,结果在英式文化中有人说自己千方百计避免和陌生人说话,在街角停下来玩手机,好避开前方锄草的邻居。有人说最痛苦问陌生人的名字,一定要在对话开始前两分钟开始问,“如果聊天持续十分钟,就真的不能开口问了……”,因为会显得很不礼貌。

英国地方方言差异如此之大,且有成千上万种口音,以至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关系及不同表达程度的英国人的口音千差万别,造成误会和困惑也比比皆是。“方言切换综合症”在英国人中屡见不鲜。

四、论“英国文化在英式英语上”的体现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1688年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18-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国。凯特·福克斯(Kate Fox),社会人类学家,牛津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中心联执主任,英国文化研究学会研究员。在英格兰、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地辗转完成教育后,赴剑桥大学攻读人类学和哲学。她的工作是评估全球社会文化、人类行为趋势。例如,饮酒、调情、酒吧行为、暴力、赛马、手机聊天、健康忧虑、嗅觉心理等,一些成果颇受关注和好评。她在畅销书《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中提及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在很多地方表面很相似,下层阶级是真不讲究,上层阶级追求自然感和不在乎。而最仪式化、刻意精致、故作讲究的是中产阶级中下层,因为他们虚荣,且对自己的阶级身份缺乏安全感,需要证明自己。所以产生了词汇选择上的阶级差异。比如英国中产阶级中下层说home,中产阶级上层和上层阶级则说house。普通人家有的有patios,聪明人家有terraces,下层阶级说indoors。toilet是个令上层阶级避犹不及的词,正确词汇是loo或lavatory。bog有时也被接受。[4]

言谈由英国人的性格而来,尽管有些学者认为用文化整体描述某种“集体性格”是一种令人遗憾的失误,但对所谓国民性的剖析和批判,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作为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采取了这样一种视角:向英国人平时视为理所当然的那些社会言行规则提出质问,从而揭示那些背后的真正涵义。在她看来,了解这一套跨越阶级、年龄、性别、区域、亚文化和其他社会界限的行为密码,就是了解了英国人的文化性格,从而也就理解了英国。

其一,英国文化最古怪最奇特的部落文化。英国最著名的特产是英国绅士,虽然世人知道了著名英国足球流氓,并由此知道了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极大差别,但英国绅士的某些特征渗透到了全体英国人的言行规则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交拘泥症”。

所谓“社交拘泥症”是指一种风格,就像约翰·肯尼迪访问爱尔兰接受人群狂热欢呼时,他的反应是忸怩地拉拉领带,理理直。这种场合让他有点不自在。他几乎从不激动,更别说狂热了,但在经受很大困难和压力时从不畏缩。Kate断言这是英国性格最主要的核心。虽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社交限制、繁文缛节、摆脱不了的拐弯抹角作风、无法与人直接坦率交流的天生无能、甚至具有某些自闭症症状,但英国人许多引以为豪的特点也出自于此。

Kate的这项研究要求不断挑战和冒犯英国人全体遵守的隐性规则。例如,公然插队、假装撞人,但她深知虽然对方仍然彬彬有礼,但内心会十分鄙视她。因此她要内心痛苦斗争许久,才能以“为了学术”说服自己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最古怪最奇特”和“绅士风度”,实际是一体之两面。英国人在文化个性上远不像南欧地中海区域的人们那样热烈、奔放、坦率。相反,他们的典型作风是不擅社交。一个无可挑剔的英国人必须在公众场合显得拘谨、笨拙、生硬和尴尬,即使对某个女性很感兴趣,英国男人“通常也不会以任何明确或直白的方式表达这种兴趣”。这其中的分寸还十分微妙。“太正式未免尴尬,过度随意又未免同样令人难堪。”因此,英国人看上去似乎总是彬彬有礼,却又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让人觉得不易亲近。他们绝不会一见面就推心置腹,要榨出他们的基本个人信息,犹如拔牙,会遭到人们强烈的本能防御和反击。

这种风格的人,往好里说是雍容有礼、处变不惊,既不容易激动,也不容易慌张;往坏里说则是平淡乏味,看上去只比死人多口气,甚至连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和自己努力想卖出去的东西,都毫无热情。不难理解,这样的国民性格导致对绅士风度的推崇同时,却很难陷入群体性狂热或暴力革命。英国人极其遵守排队秩序和妥协思维,才能使君子们在公平之下体面地相处。

除足球外,很难有什么能让英国人激动。事实上他们比中国人更“中庸”。根据“轻描淡写规则”,在地中海文化中会被人给予热烈赞誉的事物,英国人常常以一个“好”字淡然打发。一个困惑的到访者发现,英国人讲的“不坏”其实是“绝对棒极了”或“极其优秀”;而“有点烦人”意思是灾难、创伤、可怕。有些人“把比较级当最高级来用”,所说的“不错”是“很好”之意;而另一些人则“把最高级当比较级来用”,他们说的“太棒了”,只能打个折理解为“还行”。

其二,英国文化的个性与共性。英国人许多文化特征极具个性。虽然有些事物并非英国所独有,但确实发展出了一种典型的英国式风格。世界上所有文化中都有幽默,但只有在英国,幽默才发展成为一种主导谈话、无所不在的规则,它事实上是英式谈话的灵魂。或许也是“社交拘泥症”的必然产物:因为幽默能缓解拘谨气氛,通过自嘲化解成功和地位带来的尴尬几乎是一种英国传统。

阶级也不是英国社会的特有产物,但却几乎没有哪个社会,阶级在生活和文化中的渗透如此之强。不同阶级甚至讲不同的英语:发音和词汇都不同。同样称呼午餐,上层阶级会说lunch,而下层阶级则讲dinner。喝茶加糖,哪怕只加一匙,都是百分之百较低阶级的标志;若超过两匙,更是不折不扣的下层阶级。某些很有身份的上层社交圈中,任何时尚打扮都是低俗的标志,外表必须保持单调乏味、过时落伍。连他们的花园也有区别:上层阶级的花园一般更随意、自然,色彩较暗淡柔和;而较低阶级人士的花园则整齐而艳丽。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社会最上层和最底层阶级往往具有更多相似性。例如,英国贵族和最底层阶层一样,都坚定地反对知识、喜欢运动和赌博;一辆极度整洁的车多半属于中产阶级中层,而“大量的垃圾、苹果核、饼干屑、一团团的废纸和整体的不洁状态,表明车主要么是社会顶层,要么是社会下层”。这种悖论的原因大概是,最高和最低阶层都蔑视社会礼节,不在乎邻居怎么想。正如书中所言,“英国最古怪最有名气的一帮人,大多来自最高等或最低等阶层”。

不过这种“最高和最低的马蹄铁式相似性”,不只在英国如此。按《格调:社会等级和生活品味》一书分析,美国社会也如此。包括“英国人往往厌恶紧邻其下的那个阶级,甚至比对最低阶级的厌恶还深”也是全世界的通则。人们最排斥的,往往是和自己差别较小的那个人群,且只有排斥他们,才能确立自己,最终陶醉在细小差别所构成的优越感中。[5]

在某些地方,英国人看起来甚至和中国人差别不大。例如,女人谈话时常常对别人的恭维自我否定,而男人则不断贬低对方、不与陌生人谈话、家就是自己的城堡、主动上门兜售者都不可信。只不过,有些规则现在国人已发生变化:传统的中国人也像英国人一样耻于谈钱,认为粗俗不堪,作出愧对财富的样子。现在的中国人大多感觉致富光荣,甚至炫富光荣。

与中国人相比,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发掘出英国人的种种特质,给出如下英国人性格九宫图:

图1 英国人性格的九宫图

上图中太多特质都与中国人性格吻合,让人禁不住想在这张表上稍作加工,改成一张中国人性格九宫图。

图2 中国人性格的九宫图

五、结论

英国文化严谨保守,英式英语由于文化历史性和地理性也演变到今日的多姿多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被认可,今天英国很多人把学习汉语作为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希望借此微文,为两国文化传播和交融从语言学习角度提出一点自己微知薄见,而已。

[1]蔡昌卓.美国英语史美国英语融合与创新的历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西米恩波特.现代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郑易里,等.英华大辞典[M].北京:时代出版社,1965.

[4][英]凯特·福克斯.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美]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和生活品味[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作者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18

猜你喜欢

英式英国人英国
英国的环保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拼写为什么不同?
英式苦啤酒
英国圣诞节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
英式下午茶
英式英语VS美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