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培养目标
——荆州市沙市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纪实

2016-09-03曾宪波

湖北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

●本刊记者 曾宪波 周 群

重构培养目标
——荆州市沙市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纪实

●本刊记者曾宪波周群

选修课程之“泥塑”

作为荆州市城区主体的沙市区,基础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区教育局局长代新堂敏锐地捕捉到了该文件所释放出的重要信号,为此,沙市区适时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依托两大路径(《生态体验下的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和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革),目标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代新堂看来,教育部正式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显然已经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沙市教育之所以能始终走在前列,靠的是未雨绸缪,靠的是在先进理念指引下的主动探索和真抓实干。国家正式提出并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让沙市教育人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什么这样培养人”的不断追问和实践探索有了明确的方向,也进一步坚定了代新堂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掀起头脑风暴,组织专班研制学生核心素养标准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既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代新堂说,那么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或重构我们的培养目标。

2014年暑期,按照教育部关于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沙市区再次掀起头脑风暴,组织全区教师开展“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讨论,组织专班研制沙市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

为加快沙市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研制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沙市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专家引领、校长论坛、教研论坛、教学论坛、素养课堂示范展示和建设推进会、捆绑式考核等方式,引领全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明确核心素养内容,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重构培养目标,全区上下必须步调一致,各部门必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沙市区教育局分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郭瑞说,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必须适应并服务于课程改革的深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育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轨。”沙市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焦超多次强调,我们不能把教育窄化为简单的追求分数,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哪些品格是“必备品格”?哪些能力是“关键能力”?面对全区教师的疑惑,沙市区教育局组建专班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制,最终把“沙市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浓缩为四个方面16个字——爱国崇善、自主乐群、求真创新、健体尚雅。

代新堂笑言,沙市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虽然不尽完善,但是比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还要早。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本着因校制宜和百花齐放的原则,全区中小学校还要在16字“沙市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总体内容框架下,组织研制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

在校长、特级教师王建军的引领下,沙市区实验小学从道德、情意和能力三大领域建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基与方向,儿童在道德领域的“种子”是“友善”;“情意”是人生活的动力源,儿童在“情意”领域的“种子”是“独立”;“能力”是做事做人的支柱,儿童在“能力”领域的“种子”为“思考”。友善、独立、思考圆融互摄、和谐共生,共同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DNA”。

沙市二中结合学校文化,逐步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六性”目标体系:德性、知性、习性、理性、情性和灵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不是孤零零的几个字,而是要蕴含在学校文化里,渗透于课程体系和课堂上。”代新堂指出,各学校要根据区教育局研制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因校制宜地学习、内化和研制各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尤其是要与课程和课堂对接。

建构素养课堂——让学科教学直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沙市二中,我们随机听了王西亚老师在八(6)班执教的一节初中思想品德课《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她紧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点,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以“导学、互学、悟学、评学”为主要策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孩子们能不能吃“辣条”,引导学生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分小组展开讨论,使思想品德课由“跟老师学”转变为学生踊跃参与的“自主学”,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并使学科教学巧妙地过渡到学科教育。

“从前,一般是教师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课时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现如今,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得根据学生的‘学’生成课堂上的‘教’。”议课环节,王西亚坦言他们在素养课堂建设前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巨变。

课堂的转变,源于重构培养目标后,沙市区全力推进的素养课堂创建活动。“课堂兴则教育兴”,代新堂说,培养目标的转向和优化,主阵地依然在课堂,首要问题是解决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为此,沙市区采取“行政推动、区域联动、全员参与、精准研讨”的推进策略,在全区掀起探索、建构素养课堂的热潮。

沙市区教科院一班人认为,建构素养课堂一是要精准定位各学段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生发点,建立课程载体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是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沙市区教科院在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上,为全区中小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建构素养课堂打造了一副“拐杖”——“四学策略”,即学案导学自学、体验探究悟学、小组合作互学、群激评价促学。

在焦超看来,素养课堂的创建,关键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沙市区教育局通过论坛研讨和素养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引导教师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从“知识传授”到“培养核心素养”的转变。

在“四学策略”引领下,全区中小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逐步形成了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或路径策略。

沙市二中的“426”生命课堂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谈及“426”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该校副校长蔡敏介绍说,“4”即坚持“四把”(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合作交流运用于课堂,把分层教学落实到课堂,把“严爱细活”体现在课堂)课堂教学理念;“2”即坚持实施“两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方式;“6”即坚持“六步”(自学检测、质疑示法、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环节。

沙市区实验小学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建构“做中学”素养课堂。在王建军看来,“做中学”是教师引领孩子“玩游戏”“搞活动”“做事情”“过生活”的过程,是一个以“做”为中轴,沿着“情知引发——情知体验——情知内化——情知拓展”逐渐展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是实施教与学的主线,是贯通教与学的载体,是展开教与学的基本策略。王建军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实了体验,做深了内化,轻轻捅破了‘体验’与‘内化’之间的那层窗户纸;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情与知,在‘做’上实现了和谐统一,处于情知内核的‘DNA’(友善、独立、思考)不仅被有效激活,而且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进程。”

大赛巷小学提出的“育美”素养课堂模式,传承了学校长期以来关于“生命美育”的研究成果,强调课堂教学策略中的美育元素,运用体验、感悟、暗示、移情等方法,发掘学科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以加强学科美育实践的力度。

沙市第十一中学的素养课堂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与潜能的开发,认为素养课堂贵在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学案导学两种方式,落实“学生在学会中会学”和“知识运用以及思维的拓展提升”两个关键,达成“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和“德行与智慧同步发展”两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拓展、课堂检测和学教反思五个环节,逐步形成了该校的“125”素养课堂教学模式。

黄家塘小学主张顺应孩子天性,营造充满童真、童趣、童智的课堂文化,并以此建构素养课堂。沙市区实验中学紧扣“一主三法四环”教学模式,认为素养课堂应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品质的优化。红星路小学顺应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建构素养课堂行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北京路第一小学充分发挥“关注生活,关注发展,关注生命”教学理念在素养课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北京路第三小学认为,素养课堂应具备人文性、体验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选修课程之“兰韵”

围绕素养课堂创建,沙市二中思想品德教研组在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中,学科知识是载体,“四学策略”是途径,过程和方法是润物无声。而该校语文学科组的刘国芳老师表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的价值观;二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三是良好的个人品质。

在记者看来,沙市区的素养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健能力为目标,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为基本途径,以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科学态度为重点,以生成性、发展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实践模式。

“建构素养课堂,已在全区引发了教和学方式上的革命,各学科都在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等老问题。”郭瑞自豪地说,全区上下似乎掀起了一场建模大赛,每一所学校都在建构素养课堂模式,每个学科也都在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建模”。

沙市区教育局出台的《素养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从“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导学情况”两大板块,分学案导学、体验探究、学习效果、小组合作、群激评价和个人素质6个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沙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区教育局强力推进的以“素养课堂建构行动”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王飞,时常深入学校观课议课,并对各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肯定和鼓励。

“观念的转变很难,教学行为的改变更难。”作为一名“老教育”,代新堂是典型的现实理想主义者,他深知改革的难度,所以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沙市区教育局始终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既有目标要求,也直面问题,“改革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向前推进的”。

课程开发+选课走班制,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现实

在较为有限的空间里,沙市区实验中学的2000多名学生犹如训练有素的“行者”,在他们自主选择的轻快音乐旋律中,各班学生“各行其道”,交叉跑动,学校操场瞬间俨然变成了有条不紊的人潮涌动的海洋,富有韵律和美感的场面十分壮观,令人震撼。

上面描述的情境,其实是沙市区实验中学师生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诗意大课间”。而这种诗意大课间的课程,不过是沙市区课程开发的一个缩影。

“每逢体音美课程或学校集体活动,大家都欢呼雀跃,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儿时的记忆,让代新堂对教育充满敬畏和期待,他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停留在教室范围内,而应该涉及所有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这一块,要高度关注并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沙市区依托《生态体验下的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创新德育工作方式,立德树人。全区中小学校开发的各具特色的“诗意大课间”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尚雅”“健体”等核心素养的路径选择和具体体现,也是践行生态体验式德育的载体之一。

沙市区倡导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是指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和重构道德教育过程,凸显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氛围,使引导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静、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培养健康人格。

郭瑞介绍说,沙市区开展的“诗意大课间”等大型仪式体验活动是运用生态体验理论,将学校大课间活动与“四名”工程融合,通过经典诵读、名曲欣赏、体艺活动(广播体操、集体跑操、校园集体舞等)营造一个生命体验场,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运动、健康成长。

张家三巷小学依托乒乓文化育人特色,自创《乒乓韵律操》,让学生在大课间中享受体育乐趣,释放运动激情;新沙路小学自创《原地动感跑》,增强有氧耐力,优化运动场地应用,使师生在人均不足0.5平方米的场地上,享动感之乐,健体态之美;北京路第一小学自创《弟子规》韵律操,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体现在韵律操中,融健身立德于一体……

这种诗意大课间的价值取向是追求集运动健身、诵诗明志、赏曲怡情、体悟循道多维目标为一体的诗化德育。其中跑操是“诗意大课间”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既锻炼身体,又养成遵守规范的良好习惯。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曲宗湖曾评价说,沙市区中小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已经带有主题思想,动作具有科学性,是艺体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有限的场地上充分锻炼,享受运动。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沙市区教育局秉持“兴趣激扬生命·体验感悟人生”的理念,在该区岑河镇西湖村建设了沙市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将体验式教育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

教育局建立健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科学对接的长效机制,把校外教育纳入全区学校课程计划,精心设计了“三天两夜”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乐群”“自主”“创新”等核心素养。

记者采访发现,纳入全区中小学校课程计划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教育局大力倡导把体育、艺术及其他兴趣活动课程化,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选课制及走班制。

选修课程之“种植”

沙市区大赛巷小学以“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长”为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使校本课程成为践行学校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也为学生的审美创造、探究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该校每周三的“秀艺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艺术技能训练、科学与艺术、生活与艺术五大门类近40门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了《舞之恋》《楚之韵》《绿色家园》等20本校本教材,均贯穿了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设计理念。在课程的选择上,学生可根据个性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实行走班上课。

黄家塘小学开创了“快乐大本营”选修课程,内容涉及科技类、语言类、艺术类、生活类、器乐类、体育竞技六大类别,有“DIY陶艺营”“快乐种植营”“兰羽飞扬羽球营”等21门课程。学校每学期初在微信平台上公布选修课程菜单,孩子们在班主任手里领取菜单申报表,可自主申报选修自己喜爱的社团课程。同时,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闯关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学校将选修课程按照主题进行划分,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考核,学生每月选修的课程如果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可加盖一枚营地印章。每学期如能获得四枚营地印章,那就表明该学生顺利通关,可获得选修其他社团课程的权利。

“课程开发+选课走班制,让试点学校的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现实,这一段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必将照亮孩子们的人生,成为他们人生的美好记忆。”代新堂说,下一步,全区中小学校将尽可能创造条件,全面推行走班选课制度。

面对沙市教育率先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良好局面和发展势头,代新堂显得十分淡定和谦虚:“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探索,接下来要在全面推进和加强素养课堂建设中,进一步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和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模式。”在记者看来,沙市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底蕴和特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全区中小学教师的话语体系,已从“三维目标”悄然切换至“核心素养目标”,而且正逐步内化为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责任编辑周群)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