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鼓励“回归反哺”
2016-09-03于新东
三招鼓励“回归反哺”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增强激励机制,落实服务措施,实现企业“走出去”与“反哺回来”比翼双飞
在积极鼓励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必须把鼓励海外浙企“反哺回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促进“走出去”与“反哺回来”之间良性互动、互促共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作出全面贡献。为此,必须加强对“反哺回来”工作的指导力度,增强激励机制,落实服务措施,真正实现浙江企业“走出去”与“反哺回来”的比翼双飞。
引导企业从“走出去”的一开始就确立起反哺本土的强烈意识。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对外投资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就业、税收、出口减少,结果是给本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做实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工作,从“走出去”之初就确立反哺本土的强烈意识。目前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实业投资。比如,在境外核准设立工厂,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工厂。出发点是什么呢?主要是看重当地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比较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有的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第二种情形是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浙企现在跨国并购甚为活跃,风生水起,成为浙企实现全球化配置资源、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重要路径。说到底,无论哪种情形,其意愿都主要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品牌、国际营销渠道、国际化人才,但在这些意愿基础上,一定不要忘记了无论是实业投资还是海外并购,我们的初心、初衷都是最终为了带动总部自身乃至本土企业的更好发展。因此,在引导已经“走出去”尤其是将要“走出去”的浙企坚持“回归反哺”初心的同时,一定要让它们最真切感受到家乡政府的真情厚意,让它们认识到自己的根永远在浙江,只有不断反哺本土把根扎牢,才能不断做强做大,从而真正实现多方共赢式的可持续发展。自身的强烈意识加上故土的深情厚意,才会让“回归反哺”更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引导企业“走出去”后有重点地明确反哺本土的主要领域。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既是壮大自身的过程,也应当是回归反哺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只有大力回归反哺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的初心。要积极主动地围绕“技术反哺、投资反哺、资源反哺、信息反哺、人才反哺”等“五大反哺”主要领域,确立起回归反哺的相应战略战术。在引导、激励甚至有关政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经营领域范围不同,绝对不能苛求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在每一个重点领域都做到回归反哺,而是要有条件有重点地作出符合企业自己基础与优势的回归反哺,比如引导鼓励长于先进技术的就在技术反哺方面多做贡献、长于国际化经营人才引育的就在人才反哺方面多尽力量。这就意味着,必须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使“走出去”企业都各尽所能、各展其长,最后汇集起来的回归反哺合力就能够在每一个重点领域都形成对整个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动力。
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互通有无和相互帮衬的“抱团式”回归反哺。必须充分发挥那些成熟的、经验丰富的、已经在回归反哺中创造综合效益的企业的积极作用,让这些企业现身说法、为其他企业提供示范;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让这些企业能够牵头在信息咨询、项目合作、法律援助、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从而更大范围、更可持续地为众多有心回归反哺的企业提供精准强、质量高的回归投资经营服务。这个时候,政府相关部门要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发挥综合协调之优长,做好“月下老人”牵线搭桥的工作,为有心回归反哺的企业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领头企业的示范引领服务等积极作用,共同推动“走出去”企业回归反哺工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