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构建行业服务新模式
2016-09-03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提出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实行全流程透明化管理。这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创业创新与公共资源的便捷有效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统一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创新监管机制,贵州省紧密围绕《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试点相关要求,采取“汇聚平台、消除体制羁绊,联通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用活数据、融通信息孤岛”方式,逐步形成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络覆盖、一套流程交易、一个规则主导、一库专家共享”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新模式。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8月,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2876宗,交易金额771.11亿元,节约资金10.16亿元,增值资金0.53亿元。2016年1~8月,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计完成交易项目19692宗,交易金额4101.06亿元,节约资金58.03亿元,增值资金0.97亿元。交易宗数、交易金额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22.52%和59.89%。分类统计情况显示,2016年8月,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的交易项目中,工程建设项目1115宗,交易金额446.46亿元;政府采购项目950宗,交易金额208.38亿元;土地使用权出让项目71宗,交易金额19.67亿元;采矿权出让项目2宗,交易金额0.01亿元;国有资产交易项目43宗,交易金额3.68亿元;其他公共资源交易691宗,交易金额0.13亿元。
汇聚平台 构建管理“新生态”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管理、服务、监督、三权分离、有效制衡”的工作思路,以管办分离为目标,整合建立了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效解决了管办不分、监督乏力的问题。
管办分离,管理、服务、监督相互制衡。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实行领导管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委员会,以及下设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服务工作机构(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业监管机构(各行业监管部门)分权负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行业行政监督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
集中交易,核验、监管、见证贯穿全程。贵州省政府把原隶属于各行政主管部门的交易机构剥离出来,建立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如今,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入场核验、场中监管、出场证明”,从而使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有人监督、有人负责,不留死角。
强化管理,规则、流程、服务一个标准。贵州省、市、县交易中心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交易流程,统一服务标准,所有市场主体在贵州省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均遵循统一的交易流程,接受统一的规则监管,享受统一的服务标准。
应进必进,目录、范围、种类全省统一。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了全省公共资源入场交易目录,全省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矿业权出让和转让、特许经营权招拍挂等6大类139项交易项目全部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全电子化交易,真正实现“所有交易进平台,平台之外无交易”。
联通资源 助推交易“加速度”
为了实现交易加速度,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引入了“互联网+”思维,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国首个覆盖全省的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平台主要作用概括为“全省交易数据一网汇聚、全省应用,企业信息一地注册、全省共享,数字证书一地办理、全省通用,入场项目一地交易、全省可溯,交易行为一地失信、全省受制,评标专家一地评审、全省联动”。
具体则体现在六个“一”。第一个“一”是交易信息一网打尽。交易信息实行一站式公开,贵州省11个交易平台各类招标(采购)公告、中标结果公示等交易信息在贵州省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实时统一汇集发布。所有交易项目进展情况全过程分环节、分节点实时展示,交易企业注册的基本信息、企业交易业绩、交易诚信情况、全省评标专家、各交易平台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等信息全省统一汇聚公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共交换数据660万次,发布各类交易信息13000条,推送交易企业、评标专家、工作人员履职信息48233条,全过程展示交易流程、节点信息4000条,访问量达18万次。
第二个“一”是数字证书一卡通用。实行“一卡通”模式,交易企业只需在贵州省内任意一个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办理一张数字证书,注册一次企业信息,登陆一个交易平台,即可网上在线完成从入场核验、公告发布、投标报名、保证金收退、文件下载、资料上传、场地预约、专家抽取、项目开标、结果公示、交易证明书等全流程交易工作,每年直接为市场主体节约经济成本约1亿7000万元。
第三个“一”是工作进程一手在握。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 “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建立了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微信、微博、手机应用APP、智能服务导航为一体的“掌上智能平台”。24小时响应交易各方服务需求,帮助交易参与各方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办理交易业务,实时全过程动态跟踪所有入场项目交易过程节点信息,快速解决存在的问题。有了智能平台以后,交易方式更便捷,交易过程更透明。据悉,目前“掌上智能服务平台”共累计受件734件,推送各类交易信息4.7万余条,提供业务咨询2.1万余次。
第四个“一”则是腐败风险一线管控。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交易流程这条主线,查找和评定了3个等级30余个岗位腐败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全省统一的远程电子监督系统,将11个交易平台联通起来,将全省所有的监督平台联动起来,将电子预警防控手段贯穿于各类交易全流程,实行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层问责、分级预警。形成了以公共资源交易流程为主线,以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岗位腐败风险防控为保障,三线合一、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监督制约防控体系。有效弥补现场监督导致的监督力量不足,人工监督导致的监督手段单一等问题,监督方式更科学、更快捷、更精准,确保了项目交易信息公开、程序公平、结果公正。
第五个“一”是专家资源一库共享。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运用全省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全面开展全省网状远程异地评审。通过该系统,贵州省综合评标库内不同地域的评审专家可以就近在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登录全省远程异地评标平台,即可对省内任意一个交易中心发起的交易项目进行远程异地同步电子评审,评审时间更短、费用更低、效率更高。
第六个“一”是运行规则一省贯通。通过建立《贵州省公共资源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数据信息管理办法》,明确全省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的组织管理原则,数据上传、应用、共享、处理、交换及共享方式,数据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要求,资源共享和更新维护相关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通过建立《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证书电子认证服务收费管理指南》,规范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机构应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范围、收费参照标准等。通过建立《贵州省公共资源场内交易电子化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各行业主管部门电子监督职责,可采用的电子化监督方式,应实行电子监督的内容及范围、电子监督的对象及事项等。同时,以工程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出台《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远程异地评审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技术、平台支持机构,远程异地评标专家抽取、费用发放,各相关配合单位的职责等内容。通过建立出台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全省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数据信息交换共享、场内交易电子监督、远程异地评审调度、远程网络电子竞价、数字证书互认收费等工作的原则、标准和要求,确保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的规范管理和有序运行,为更好地服务交易各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活数据 打造理政“黔之镜”
通过建立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运用工作机制,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全省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汇聚的交易数据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技术进行多维度挖掘,清晰反映宏观趋势、市场情况、主体行为,切实助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
开展交易参与各方关联度、中标率、评标专家行为分析,运用大数据还原并监测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切实将权力关进“数据铁笼”。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引进了外部数据,运用各平台积累的投标数据开展投标价格合理性分析,从而准确掌握不同时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一目了然的知道每一次投标行为的价格是否存在异常。警示投标企业、评标专家的不良动机,使交易竞争环境更加开放、透明,促使投标价格更加合理,有效提升了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利用大数据深度开展交易数据与建筑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GDP增加值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先行性和关联性分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时分析形势发展变化,把握总体态势,提前布局工作策略提供了数据决策依据。
开展相邻各省交易量的GDP贡献率对比,扶贫县项目分布与落实,行业集中度及省内外中小建筑企业景气度分析,为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管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