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引领时代变革
2016-09-03孙璟璐
文|本刊记者 孙璟璐
纵观全球,很多国家在若干年前已经陆续发布了大数据战略和国家计划。美国在2012年出台《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上升为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英国在2013年出台了《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投资1.89亿英镑,提高大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2013年,澳大利亚发布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推进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与其他政策和技术协同以及为公共服务领域变革。日本和韩国也分别制定、颁布了《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和《第五次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可见,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意义,并将开发运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对大数据的跟踪也比较早。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5年全国“两会”提出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发展”;2015年8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5年,中国首家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在贵阳正式揭牌,这一实验室以提供大数据发展咨询、构建大数据规划数据库和建立一体化创客空间等方式,为大数据产业研究提供一个专业的交流合作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和协作配合,加快推动大数据发展,2016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建立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4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分管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对此表示:“这个会议制度对于落实我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从另一角度也可以看出大数据发展需要统筹、衔接、配合涉及的领域非常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下发。《通知》明确了相关专项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将围绕大数据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两个维度,组建13个国家级大数据实验室。《通知》明确专项目标,未来2-3年,将建成一批大数据领域创新平台,为大数据领域相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通过建立和完善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动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也积极推进大数据创新能力建设,通过成立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围绕大数据的信息安全、计算分析等多个方面,促进大数据战略的创新发展。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实际上,“十三五”时期将面临四个“无处不在”的时代特征:即计算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软件无处不在。从大家日常生活中人手一个的智能终端,就是这四个“无处不在”最好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移动上网、移动办公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件事。而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产生了很多数据,包括日常通讯中的通话、微信、短信等数据信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内存储的健康数据信息,以及GPS定位仪内存储的地理方位、活动轨迹等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可以说,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以改变人们观念,推动产业、科研、教育、家庭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变革,并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从这样的态势进行归纳,也不难发现今天的行业信息化平台已经正式进入第三代平台。第一代平台是大型的主机系统;第二代平台是随互联网出现的以客户端为服务器的电子架构;第三代平台则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等构成的新一代IT架构。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00亿TB,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的重要驱动力。实际上,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掌握着大量的数据资源,是最大的信息数据生产、收集、使用和发布单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挥它的更大作用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包括一些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数据开放程度还比较低。
同时,也可以看到很多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并不到位,主要症结是没有关注中国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开放数据还是共享数据,都不能简简单单用国外的经验案例复制过来,只有利用大数据提升全民数据意识、发展数据文化、释放数据红利、打造数据优势才是硬道理。
让大数据惠及更多行业
大数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
海量数据可以发展新知识、产生新价值、发展新业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不光影响到个人,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为金融机构实现快速科学决策与服务创新提供支撑。在电信行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更加精准,帮助运营商从数据流量中获益。在互联网行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商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在零售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零售商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反应。在政府机构,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促进政府治理能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提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依法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研究制定数据开放、保护等法律法规,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对于大数据发展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建设数据强国,构建国家竞争力新优势的重要抓手。21世纪的大国博弈不再是传统的冷兵器时代的作战能力比较,而是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质量和应用能力的比较。二是在新常态下激活数据要素,这对于发展新经济,提升中国整体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改变过去不科学的数据治理模式。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探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加快海量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发掘、可视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发展。完善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和生态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和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前路虽坎坷 亮点仍可期
当前,我国大数据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政府数据和行业数据不愿意开放共享、不会开放共享等问题,这也是未来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关键。
对此,首先要加强数据资源的管理,优先开放相关领域数据。这就需要加快建立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清单,加强对各部门数据的统筹管理。推动制定政府数据开放计划,建立安全责任机制,落实部门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明确各部门数据开放的时间节点和路线图。
其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抓紧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尽可能的开放,明晰数据开放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数据开放的范围和责任。
第三,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标准体系,实现统一开放。同时,尽快建立政府数据采集质量保障和安全管理标准,加强政府数据开放的标准化,以方便社会各方面利用。
“可以说,眼下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相互之间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建设,让大数据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解决在不同层面上孤立的情况,解决数据之间关联性和耦合性被割裂的情况。”单志广总结到。
从未来发展的推进战略方面,要加快数据共享开放,深化数据创新应用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健全大数据产品体系、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公共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完善数据化的产业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要重视数据安全。
大数据发展的核心是改革创新,倒逼行业深化改革的过程。要解决用数据来倒逼现在管理体制、产业模式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得社会组织方式、结构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才能证明大数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