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景区旅游商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发展建议
2016-09-02王玮
王玮
宜昌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目前,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宜昌远安县、秭归县、长阳县名列其中。随着全域旅游的逐步发展,传统景区面临较大改革。旅游商品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的生产、宣传、营销方式也急需改革创新以求适应全域旅游的变化。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旅游行业各方面都需改革以应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景区里的旅游商品是游客最直观、接触频率最高的部分,其改革迫在眉睫。
宜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宏伟的现代建筑工程。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是全国十大风景旅游名胜之一的“三峡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世界之最,还有屈原故里、昭君宅第、长阪坡、关陵庙、三游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宜昌旅游景区较多,发展较好,但是旅游商品却缺少特色,实用性、功能性较差,这不仅影响到游客的购买需求,而且也影响到景区及城市的对外宣传。以三峡人家、清江画廊、三峡大坝等知名景区为例,售卖较多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食品类的“清江野鱼”;工艺类的“三峡奇石”;民俗类的“土家花布包”;游艺类的“手工水车”等。经市场调查分析发现,宜昌景区旅游商品多重复性,且质量、功能性、可携带性都有待提高。
针对宜昌景区旅游商品的现状,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情况,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宣传、营销等方面做以下建议:
一、景区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需全域化
这里所说的“全域化”是指旅游商品在研发过程中不应该只有旅游景区、主管部门参与,而应发动社会各行各业参与到其设计、制作、培训等环节中来。近几年,宜昌市旅游主管部门较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先后多次开展商品设计大赛,在获奖作品中有部分商品只具备功能性或艺术性,推广价值有一定局限,效果不甚理想。在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的过程中,行业全域发展旅游十分重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大中专院校、设计、加工行业多部门共同努力以待创作和设计出极具地方特色、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
二、景区旅游商品的销售需全域化
宜昌景区旅游商品的销售一般采取的是传统的对客销售方式,这种方式的制约因素较多,比如: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销售员的能力与技巧、游客停留时间的长短、天气状况等。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以及全域旅游的开展,现如今传统的销售模式早已不能满足飞速变化的供需关系。
“互联网+”带来销售新模式,“线上”与“线下”的同时销售较之传统模式效率更高。宜昌旅游发展有很大变革,部分景区及旅游相关部门都已经“智慧化”,比如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景区的官方网站建设较完善,三游洞景区掌上APP也十分受欢迎。然而,这些景区都没有利用网站进行“线上”宣传和销售旅游商品,旅游电子商务的运用有限。
目前,宜昌旅游商品“线上”销售较代表性的有:淘宝“宜昌馆”、宜泉文化用品销售有限公司等。它们所销售的旅游商品种类比较齐全,除了有最受欢迎的食品类,还有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类、有实用价值的生活用品等。然而,景区与这类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之间欠缺紧密联系,如果景区利用这类企业或自主开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旅游商品或许会有良好效果。
三、景区旅游商品的呈现应全域化
传统景区的旅游商品一般给游客呈现的是制作已完成的成品,而产品原材料、制作过程、工艺技术等都没有进行展示。以宜昌市三峡人家、清江画廊景区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商品——西兰卡普为例,导游员在讲解西兰卡普的制作工艺时会引起游客极大兴趣,然而满怀好奇心的游客见到的却只是制作完成的布包、被面、民族服饰等成品。花钱购买回去后由于没有亲眼见证过其加工过程,所以无法向亲朋好友推荐以及介绍背后的民俗文化。
目前,其他地区有部分旅游商品在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视其生产制作环节的展示,将原材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成品的流程一一展示,做到“前店后厂”,既满足了游客的购买需求,同时又推动了文化宣传以及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宜昌景区旅游商品也可借鉴此种方式,例如:许多乡村旅游把采摘作为生产性的旅游商品,但如果把生产过程纵向延长,将播撒、修枝、观花、品鉴、果实再加工也纳入到此类旅游商品中,势必会给更多的行业带来收益、让更多的人成为旅游从业人员,景区发展得到最大化。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