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行的“红娘”生意

2016-09-02王丽娟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红娘跨境一带

王丽娟

中国银行凭借自身在海内外市场的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跨境业务搭建撮合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速落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然而,中小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分羹,却一直是个难题。

为了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国银行凭借自身在海内外市场的资源优势,搭建了一个中小企业跨境业务撮合平台。自2014年推出以来,中行先后举办23场跨境撮合活动,组织9000余场“一对一”洽谈会,达成5000余项合作意向。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金融行业变局,中行的这笔“红娘”生意不仅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桥梁,也成为其夯实国外金融服务优势和加快业务转型的抓手。

中行搭台

改革开放30多年,一批中小企业已经成长起来。现阶段,这些企业多数面临技术升级和进入全球产业链的发展需求,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凭借海外市场的百年经验以及掌握国内外大量企业信息,中行服务中小企业走出去有着天然的优势。

按照中行董事长田国立的说法,中小企业跨境业务撮合平台是中行回归银行业务本质的一次尝试。“‘银行一词起源于意大利,‘板凳的意思。顾名思义,大家坐在板凳上聊着聊着就聊出机会。有了机会之后,银行把大家的撮合信息记录下来,慢慢就成了专门坐在板凳上为大家撮合生意的人。只不过是我们走得太远,忘记了原来的目的。”

田国立认为,银行不仅要追逐成功的大型企业,另一重要意义是帮助人们撮合。因为银行接触的行业范围广、客户面广、信息畅通,为企业彼此间合作的迫切需求提供必要的管道。所以,中国银行重寻本质,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对比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不难发现,欧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特定领域的技术方面发展领先,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借机“出海”掌握先进技术恰逢其时。同时,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亟需引进外来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对国内中小企业而言,资本“出海”和业务“出海”都有需求。

中国中小企业庞大的市场体量,如果与全球的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市场潜力不可限量。于是,中行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搭建了国内外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

近两年来,中行多次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召开中小企业投资论坛。目前,中行已与有关国家的政府、银行、商会等机构形成了中小企业投资服务合作机制,建立数万家国内外中小企业的信息资料库。

中行通过搭建信息库、客户配对、网上“相亲”、对接面谈、现场考察等“五步走”方式,提高参会企业的洽谈成功率。为了保证洽谈取得实效,中行在洽谈会上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集工商税务、法律、会计、翻译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双方共赢

一年多时间,中行的中小企业跨境业务撮合平台不仅帮助许多中小企业顺利走出国门,也为中行加大跨境业务力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自2014年推出以来,中行先后举办23场跨境撮合活动,组织9000余场“一对一”洽谈会,达成5000余项合作意向。

在中行的撮合下,包括制造业、科技型企业、现代农业等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成功走出国门。

中行先后在河北廊坊、德国杜塞尔多夫和意大利米兰举办多场跨境合作洽谈,涵盖机械、化工、汽车、电子、电气等重点领域,来自德国、中东欧、意大利等9国400余家企业与中国700余家企业达成了500多项合作意向,支持中小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同时,中行构建了“投贷联动”的服务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帮助科技创新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美国纽约和英国曼彻斯特举办的跨境合作洽谈会上,来自美国、英国230余家企业与中国140余家企业在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环保科技、新能源等领域达成387项合作意向。

在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中行自身的业务量也在随之增长。中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王建介绍,整体上有50%—60%对接的企业已从中行获得金融服务,其中以保函、信用证等贸易金融类服务为主。

在撮合服务活动中,中国银行不仅发挥桥梁与向导作用,提供信息撮合和商务协助,同时注重发挥多元化优势,针对中小企业在招商引资期、投资建设期、企业初创期、发展壮大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为其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全周期金融服务。

王建表示,相对于融资难、融资贵,对中小企业发展而言,最大的瓶颈在于业务的拓展。如果银行能先帮助中小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开拓业务,再为其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反而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

从市场反馈来看,中行的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入先进经验技术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了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行将凭借百年的历史积淀,全球的服务网络.构建起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大动脉。

“一带一路”大蛋糕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相关地区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投资环境越来越向好,也成为中行跨境业务的重点领域。

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额约占进出口总额的1/4,投资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

据测算,未来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将突破2.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的投资累计将达3000亿至4000亿美元。

瞄准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大蛋糕,中行早已布局。截至2015年,中行海外机构覆盖“一带一路”18个沿线国家,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投放授信约286亿美元,跟进重大项目约330个,意向性支持金额约870亿美元,并在国际市场成功发行首支“一带一路”债券。

按照规划,中行将凭借百年的历史积淀、全球的服务网络,构建起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大动脉。

这其中,中小企业的活力不容小觑。田国立认为,银行要有深邃的目光,要看到中小企业蕴藏的巨大潜力。中行着力为中小企业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和成本,帮助中国企业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认为,对于有投资能力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并购、股权投资等渠道设立研发机构,是迈向中高端的机遇。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船小好调头”和细分市场的优势,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

猜你喜欢

红娘跨境一带
红娘的“心计”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