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清尿酸水平预防脑梗死复发的前瞻性研究
2016-09-02纪新博符碧薇顾申红赵书章
纪新博,符碧薇,顾申红,赵书章
(1.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海口 570102;2.海南医学院理学院形态学实验室,海口 571100)
·经验交流·
控制血清尿酸水平预防脑梗死复发的前瞻性研究
纪新博1,符碧薇2,顾申红1,赵书章1
(1.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海口 570102;2.海南医学院理学院形态学实验室,海口 571100)
目的探讨控制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对脑梗死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272例UA水平大于356.9 μmol/L (男)或大于297.4 μmol/L (女)患者分为干预组(n=136)与对照组(n=136),干预组通过饮食调整及药物治疗控制UA水平维持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对照组不干预UA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半年、1、2年脑梗死复发率。结果干预组6个月内有102例符合随访条件,血清UA水平控制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复发率(5.9%)与对照组(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98例完成1年随访,对照组随访120例,干预组1年复发率10.2%,较对照组(17.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复发率干预组(17.4%)显著低于对照组(30.2%,P<0.05)。结论控制UA水平有助于预防远期脑梗死复发。
脑梗死;尿酸;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不断增高,而上述疾病均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增加了复发的风险[2-3],提高了病死率及致残率[4]。 因此,脑梗死复发的预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研究表明血清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5-6],研究发现复发型脑梗死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初发型脑梗死及健康体检者[7-8]。然而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降低UA水平能够预防脑梗死复发[9]。为此,本研究对136例血清UA水平偏高的初发型脑梗死患者进行降UA治疗,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脑梗死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272例,根据入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编号,奇数者为干预组(n=136),偶数者为对照组(n=136)。干预组男78例,女58例,平均年龄(63.2±18.6)岁;对照组男81例,女55例,平均年龄(63.8±18.2)岁。两组年龄、性别、BMI、脑梗死部位、吸烟及嗜酒史、伴发疾病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明确诊断初发型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就诊时男性血清UA水平大于356.9 μmol/L (6 mg/dL),女性大于297.4 μmol/L (5 mg/dL);(3)自愿参加研究,同意安排入组并且治疗及随访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肾、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近3个月内有严重痛风发作,并接受降UA药物治疗者;(3)就诊时病情危重,预计预后不良者。
1.2方法
1.2.1UA控制方法干预组进行饮食调整,改变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改善生活方式,戒酒,适当运动等。如4周后UA仍不能维持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加用别嘌醇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771),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1次/天,之后每周递增50~100 mg,直至将UA水平控制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1 d最大剂量达600 mg仍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退出研究。
1.2.2随访方式及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监控血清UA水平,对患者进行问诊,详细询问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或初发症状和体征加重,且排除进展性脑卒中,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新的缺血性病灶则视为脑梗死复发,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及2年内复发率。随访过程中患者失访或死亡则自动退出研究。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6个月内有102例符合随访条件,血清UA水平控制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复发率(5.9%)与对照组(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98例完成1年随访,对照组随访120例,干预组1年复发率10.2%,较对照组(17.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复发率干预组(17.4%)显著低于对照组(30.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血脑梗死复发率[n(%)]
3 讨 论
UA是人体嘌呤类物质的代谢产物,当人体嘌呤摄入过多,或内源性嘌呤生成过多、代谢增加,均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并且血清UA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
为了探讨控制UA水平是否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本研究对初发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并且排除了其他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吸烟、饮酒史、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的影响。并且本组资料所选病例并非完全高尿酸血症患者,而是较高尿酸血症水平(男420 μmol/L,女360 μmol/L)均降低1 mg/d(59.48 μmol/L)。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干预组进行降UA干预,使UA水平维持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结果表明,控制血清UA水平后半年内脑梗死复发率相近。杨燕等[10]研究发现基线高尿酸血症脑梗死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7.5%,正常UA组为7.9%。本组资料中对照组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亦为17.5%,而干预组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为10.2%。2年内脑梗死复发率在控制UA水平后显著下降。可见,控制血清UA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的远期复发。这可能是由于血清UA水平不易在短期内控制在较稳定的理想水平。
血清UA水平影响脑梗死复发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研究发现有动脉硬化患者UA水平和高UA百分比高于无动脉硬化者;并且随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UA水平呈上升趋势。通过降低血清UA水平,减少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可早期预防脑梗死,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11-13]。(2)UA水平增高,激活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同时激发血管舒张障碍和凝血异常,加速高血压恶化和动脉硬化进展[14]。(3)UA水平升高往往合并代谢综合征,导致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对靶器官造成损伤。
总之,控制血清UA水平有助于预防脑梗死的远期复发率,对于血清UA水平较高的脑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UA水平,减少脑梗死的复发。当然,有关控制UA水平对脑梗死复发的预防性作用仍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1]李敏,周俊宇.脑梗死的治疗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9):184-186.
[2]秦占忠,董俊英,李国忠,等.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依从性对其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9):458-462.
[3]张爱娟,王梅,胡鸣一.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486-1487.
[4]高素玲,陈瑞英,郑清存,等.86例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90-2191,2193.
[5]孟令民,吴寿岭,王淑娟,等.血尿酸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2):829-835.
[6]Storhaug HM,Norvik JV,Toft I,et al.Uric acid i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a gender specific analysis from The Tromsø Study[J].BMC Cardiovasc Disord,2013,13:115.
[7]刘妍汐,文治成,贺传沙,等.复发性脑梗死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45):47-48.
[8]唐蓉娥.血尿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2):83-85.
[9]Li M,Hou WS,Zhang XW,et al.Hyperuricemia and risk of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Atherosclerosis,2014,232(2):265-270.
[10]杨燕,张临洪,熊莉君,等.中年脑梗死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复发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4,13(7):674-676.
[11]顾汉沛,陈孝东,王光胜,等.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1,22(21):25-27.
[12]于峰,姚晓霞,韩伏莅.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14-16.
[13]Kumral E,Karaman B,Orman M,et al.Association of uric acid and carotid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Acta Neurol Scand,2014,130(1):11-17.
[14]Zhu A,Zou T,Xiong G,et al.Association of uric acid with traditional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stroke[J].Int J Neurosci,2016,126(4):335-341.
纪新博(1981-),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4.036
R74
B
1671-8348(2016)14-1976-03
2015-11-15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