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控制源倾向与归因方式对医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

2016-09-02秦荔荣

高教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归因运气学业

秦荔荣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研究与探索·

心理控制源倾向与归因方式对医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

秦荔荣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

心理控制源和归因方式对学生学习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内控心理倾向是影响医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学生均把学习质量的优劣主要归因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而对外部因素的作用,学生们认为运气比背景更为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质量。

心理控制源;归因方式;学习质量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鉴于高校学生已经过严格的统一入学考试选拔,即达到了一定的智力水平,因此智力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差异不大,非智力因素就成为了学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心理控制源倾向和归因方式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们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行为意识,进而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本文以调查研究的方式,探究这两种因素与医学生学习质量的关系,旨在为医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专业共计518名学生(临床医学418人,全科医学100人),以书面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发出问卷518份,收回518份,有效问卷502份;其中男生274人,以“1”表示,女生228人,以“2”表示。所有调查数据均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内容

1.学习质量:以学生上一学年课程考试平均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现,将成绩分为优良、中等、差等三个等级,统计分析时以数字1、2、3表示,1为优良,2为中等,3为差等。

2.心理控制源倾向

应用Rotter 1966年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1],本量表含23个条目和6个插入题,每个条目包括一组内控性陈述和外控性陈述,要求被试者从中选择一个,对外控性选择记分,得分用X表示,范围在0-23之间,分数越低-内控性倾向越强,分数越高-外控性倾向越强。

3.学业成就归因方式

以Lefcourt,Von Baeyer,Ware和Cox 1979年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2]检测学生归因方式,该表共有48个条目,24个涉及学业成就,24个涉及人际关系。评定24个涉及学业成就的条目得分。24个条目代表四个因素,即:稳定的内在因素“能力”、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努力”,稳定的外在因素“背景(任务难度等)”、不稳定的外在因素“运气”,分别用X1、X2、X3、X4表示,每个因素包含6个条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控制源倾向与学习质量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两个专业的心理控制源量表得分均在平均值(11分)附近,临床医学专业略低于全科医学专业,两个专业学生得分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表1)。按学习成绩优良、中等、差等三个等级比较分析(表2),临床医学专业三个等级成绩的学生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成绩优良的学生得分明显低于成绩中等及差等的学生而全科医学专业则是成绩优良与中等、优良与差等的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成绩中等与差等者得分均明显高于优良者,但成绩中等与差等者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总体来看,成绩越好的学生越呈内控倾向,成绩越差者越呈外控倾向。

同时,相关分析显示,两个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心理控制源倾向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7)。即学习质量越高(成绩越好,等级数量越小),得分越低(内控倾向超强);质量越低(成绩越差,等级数量越大),得分越高(外控倾向越强)。

表1 两个专业不同性别学生I-E量表得分

表2 两个专业不同成绩学生I-E量表得分

(二)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学习质量的关系

1.学生总体归因情况

由表3可见,两个专业学生的内在性因素得分均高于外在性因素得分,其中以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努力”(X2)得分最高,稳定的内在因素“能力”(X1)得分次之;外在因素中,临床医学专业为“背景”(X3)得分高于“运气”(X4)得分,全科医学专业则为“运气”(X4)高于“背景”(X3),其“运气”得分甚至与“能力”接近。两个专业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4)。

2.不同学习质量的归因因素得分

从表5、表6可见,两个专业三个等级学习成绩的学生内在性因素总分均高于外在性因素总分,其中又是“努力”(X2)得分最高,说明学生们均把学习质量的优劣(学业成败)归因于内在性因素,尤其是“努力”。

临床医学专业:(1)内在因素得分:成绩优良>中等>差等,因素“能力”在成绩优良与中等间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在成绩中等与差等间差异有显著性;因素“努力”则在三个等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2)外在因素得分:成绩优良与中等者基本接近,成绩差等者略高于成绩优良及中等者,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全科医学专业:(1)内在因素得分:成绩优良>中等>差等,两个因素得分在三个等级成绩间差异均有显著性。(2)外在因素得分:成绩差等>中等>优良,因素“背景”在成绩优良与中等间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在成绩中等与差等间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运气”则在成绩优良与中等间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成绩中等与差等间差异无显著性。

3.学习质量与四个因素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表7),两个专业学生学习质量与内在因素“能力”和“努力”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全科医学专业,学习成绩还与因素“运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个专业学生学习质量与因素“背景”的相关关系均不明显。

表3 两个专业学生MMCS量表得分

表4 两个专业不同性别学生MMCS量表得分

表5 临床医学专业各等级成绩学生MMCS量表得分

表6 全科医学专业各等级成绩学生MMCS量表得分

表7 两个专业学生学习质量与心理控制源倾向、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关系

三、讨论与思考

(一)心理控制源倾向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

“心理控制源”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性看法,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B.Rotter提出。Rotter认为, 当一个人将事情的成败与自身的行动和努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是自己而非外力影响时,这种人便是内控的(Internalcontrol)。当一个人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外部因素如运气、机会、命运之上,认为这些是控制其成败的关键因素时,这种人便是外控的(Externalcontrol)。内控者和外控者在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内控者会认为成功必须是自己付出极大的努力方能获得,如果表现不佳,自己需要承担责任;外控者则认为成功主要取决于运气等非自身因素,如果运气好,可能自己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失败或表现不佳,也是由于运气不好,自己并不需要对过失负责[3]。

从我们的调查可见,总体上两个专业学生的心理控制源量表得分均在平均值附近,临床医学专业稍低于全科医学专业,稍偏内控。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控制源发展总体呈现由外控向内控发展的趋势”[4]的结论是一致的。与学习质量的关系上,两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均与心理控制源倾向有明显相关关系,学习质量越高(成绩越好)的学生内控倾向越强, 学习质量越低(成绩越差)则外控倾向越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表现尤甚,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习。但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外控倾向,尤其是成绩中等和差等的学生,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学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外在不可控因素如背景、运气等,显示出消极或负性的态度。为探析这种现象,我们进一步进行了学业成就归因方式调查。

(二)成就归因方式对学习质量的影响

心理学意义上的归因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韦纳的发展归因理论认为[5]: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将行为活动的成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因素如自身能力和努力,那么他对当前及今后类似的行为活动会产生成功的信心;即使面临失败,也可以通过增加努力、改变策略来取得最终成功。而如果将成败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的和难以控制的因素,如机遇、任务难度、运气等,那么他对当前和今后获得成功的信心将显著下降,暂时的失败将更令他陷入消极。

从我们的调查可见,两个专业三个等级学习成绩的学生内在性因素总分均高于外在性因素总分,即学生们均把自己学业的成败主要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尤其是自己的努力。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学业成功即学习质量较高的学生来说,会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情绪,令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抱有成功的期望和信心,同时这种积极心理也有力地激发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激励他们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学业失败即学习质量较低的学生,也将自己的失败主要归因于努力不够和/或能力不强,这种心理可能导致两个方向的效应,一个是使他们增加努力水平,积极查找并解决问题;另一个是产生持续失败预期,从而放弃努力。

在外部因素的归因中,两个专业均为学习成绩差等者高于中等和优良者,同时,成绩越差的学生,越强调“运气”对学习的影响,显示这些学生在归因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时,除了主要的内在因素外,次要因素(外因)中,认为“运气”比“背景”重要,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尤其如此,他们的“运气”得分与“能力”接近,成绩差等者“运气”得分甚至高于“能力”得分,与其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表现是一致的。说明在成绩不好的学生看来,他们之所以学业失败或不成功,除了不够努力外,运气不好亦是很重要的原因。显然,学生们在以一种逃避的态度来对待失败,因为背景(如题目难度)对于大家都是相同的,所以他们强调自己“运气”不好。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可能因为自身存在学业“先天不足”(录取标准偏低,能力素质稍逊),加上预先签约乡镇基层、大多家庭贫困等客观因素所致的自尊水平偏低,他们更容易以“运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以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尊。这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控制源倾向和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均对医学生学习质量有着明显影响。内控心理倾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生们虽然把自己学业的成败主要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但当他们面临失败或挫折时,则往往会强调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运气不好”,整体学习条件存在欠缺的学生尤其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内控心理倾向,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模式,以愉快、自信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学习质量。

(责任编辑:邓远美)

[1]于欣.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66、285.

[2]于欣.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85.

[3]刘祯.心理控制源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关系[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2):59-60.

[4]朱立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2(6)中旬刊:174.

[5]徐赛亚.自尊、归因方式、学习动机、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9-13.

The Influence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Attributional Style on Medical Students Study Quality

QIN Li-ro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

The locus of control and attributional styl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tendency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tudy quality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Most of the students attributed the good learning results to the individual effort and ability. While the external factors,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luc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background. Educ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study quality.

the locus of control;attributional style;study quality

B844

A

1671-9719(2016)5-0118-04

秦荔荣(1965- ),女,广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诊断学。

2016-03-20

2016-04-03

猜你喜欢

归因运气学业
“喜欢”需要运气,但“被爱”不用
艰苦的学业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运气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岂止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