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脱欧后的抉择:小不列颠、中间人还是美国的铁杆盟友?

2016-09-02约翰海明斯JohnHemmings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间人盟友英国

约翰·海明斯(John Hemmings)王 芳/译

英国脱欧后的抉择:小不列颠、中间人还是美国的铁杆盟友?

约翰·海明斯(John Hemmings)
王 芳/译

选自美国《国家利益》杂志 2016年6月16日

英国同欧盟“离婚”以后,伦敦将扮演怎样的战略角色?

6月23日,这一天对于英国选民来说,将是其公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一天,选民就欧盟成员国身份使英国受束缚的问题进行了公投。用文字记述外交政策制定和国际关系的好处就是,可以一边书写一边解答关于历史的假设问题。人们可以一边打心理战,一边根据当前的新闻趋势不停变换历史的延展走势,试图预测未来。回看关于留欧种种前景黯淡的预测可能还是件有趣的事情,人们在揣度倘若英国离开了欧盟或一旦他们真的与欧盟分道扬镳,接下来英国可能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我并不是指英国脱欧之后马上要面临的难题,比如说应对另一场苏格兰公投,以及这场“离婚”在散伙过程的种种争吵不悦。真正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一旦“离婚之痛”趋于缓和,英国的长期战略愿景将是怎样的。摆在英国面前的似乎是三个战略方向,我们姑且将其称为“小不列颠”、“中间人”和“永远的好朋友”。

第一个,“小不列颠”所构想的是一个困惑中的英国,从欧盟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个更多边,更强调地缘政治的国家,超越1973年英国在冷战中加入欧共体时所达到的水准。在英国选民中以主权为导向的政治观点的推动下,英国可能会回复到索尔兹伯里勋爵(Lord Salisbury)时期所奉行的“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英国可以着眼于自己的帝国,置身于欧洲大陆的纷争之外。本质上,这可能会有些像冷战时期日本姿态的现代版。日本曾与美国正式结盟,但是本质上日本持一种新重商主义的外交政策,其对地缘政治动乱的爆发置若罔闻,只向其盟友提供最小程度的援助。英国版本将会是这样的:英国同华盛顿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维持形式上的防御纽带关系,但是在不直接侵犯英国利益的事件上扮演一个被动的角色。这是英国“和平自治”的愿景,只见“英国君”背对着世界,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蟋蟀鸣叫,他一边啜着茶,一边陷入沉思。

在这样的环境下,英国可能会在作战的决定上更加审慎,只有在感觉到问题足够严峻和重要时,才同西方的盟国站在同一战线上。乍看上去,英国可能不会做出太多的改变,考虑到英国同俄罗斯历史上素来不和,以及其一向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地位充满了不信任。然而,对于西方联盟来说,在获取外交领导和资源上,在如何管理一个正在瓦解的中东上,以及在如何应对候在他们欧洲家门口执意要实行领土扩张的俄罗斯上,这样的不干涉政策将会让他们遭受重大的损失。此外,如果说过去在“光荣孤立”上所做的尝试具有教导意义的话,其告诫我们的是,这些努力对英国外交政策所提供的帮助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如果一定要说贡献的话,孤立主义阻碍了英国在危机初期采取及时的防御措施,因为孤立主义要么无法号召集体行动,要么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德国在19世纪90年代末的崛起就是这样一个实例。其置身事外站在一旁,一直到最后关头,除了实现其在欧洲大陆的外交政策以外,德国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然而,有人可能会辩称,相比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后的英国,德国要更加强大、更加好战。

第二种选择是英国成为一个中间人。类似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Roh Moo-Hyun)在21世纪前10年所主张的“东北亚均衡者”外交政策。这样看来,英国可能需要补充的是,利用其中型国家的角色或者是“公正的中间人”(honest broker)的身份,提升其“小不列颠”的贸易姿态。例如,伴随华盛顿同北京之间的裂痕愈演愈烈,英国可以利用其日益成长的对华关系做二者的“和事佬”。基本方法就是,向各方展现一种穿针引线的外交手段,担当公正的中间人(同时也是绝对的赢家)的角色。最终,无论有多少关于英国退欧以后会出现经济大灾难的预测,作为世界领先的金融中心,伦敦可能会继续保持其飙升的势头。由此看来,英国(金融上)成就王者的权威将让其在关上门以后仍然具有相当可观的影响力。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种倾向:公正的中间人可能会在持续进行的政治事件中丧失发言权。教科书里到处充斥着格外有失公允且无法调解的政治关系。最后,有人可能会说,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试图进行的公正调解让德国更加胆大妄为,同时削弱了法国的决心。现在我们知道,彼时,“公正”加上“中间人”是一种极具毁坏性的搭配,对于今天来说,二者的组合同样是备受质疑的。有哪个国家敢保证说其对公正中间人的现代化尝试就能有多成功呢?即便是像印度那样的长期中立派也开始意识到,在当今的世界里不结盟将有着怎样的危害。采取中立政策必将会进一步削弱跨大西洋联盟的势力。与美国的关系为英国提供了许多净收益,但是这是大众视野所无法察觉到的。例如,理论上公正的中间人无法享受与真正的盟友相同的待遇,获得相同的情报及国防进口情况的访问权限。理由很充分:永远没人能确定他们到底会站在哪一边。

最后,第三种情况,英国可能再续被一些人称作是核心安全关系的合作,并让其再度焕发光彩。这可能需要继续加强同美国这样的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并表明其在北约框架下、身处欧洲大陆的愿景。从这种姿态中同时可以看到,英国可能会复苏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特惠贸易、安全问题以及移民关系——这些联系在英国加入欧盟以后就悄然无息了。在某些方面上来看,脱离欧盟模式可能为英国及其盟友提供了新的契机——旧制度、新机遇。长期以来,“五眼”情报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盎格鲁势力范围英语圈”内全球安全问题的重要支柱[Anglosphere,意即盎格鲁势力范围英语圈,为新词,指将英语作为常用语言的国家的合称。有时也特别表示为经过大英帝国殖民后拥有共同语言及文化的国家,包括英国本身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不包括魁北克)和美国——译注]。英国的政策精英们可能会推动“五眼”情报联盟在政治层面的复兴,让其走出阴暗的廊道,站在一个更具战略性且可供公开讨论的位置之上。 “五眼” 机构和部长级的峰会以及工作组可能会成为英国及其最亲密的盟友捍卫自由主义秩序的一种可行性手段。利用当前暂时弥漫亚太地区的“小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局势,“五眼”甚至可以考虑将印度、北欧以及东北亚国家列为新的自由主义盟友。

就英国脱欧后应该走哪条道路,我想我已经将我的观点表达得非常清楚了。相比前两个选项,第三个选项似乎在安全性和相互依赖性的总体表现上更胜一筹。然而,我们很难知道英国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到底想要朝哪个方向前进。目前来看,英国公众和政治精英对这三个选项的支持程度似乎是平分秋色的。对于“小不列颠”这部分来说,其可能在伦敦周围各郡、英国独立党支持者之中以及英国的乡村腹地是最受欢迎的,这些地方同时也是脱欧呼声最为响亮的地方。保守党内部的商业人士,以及以工党党魁杰里米·科尔宾(Jeremy Corbyn)为首的亲独裁主义人士可能会对“中间人”举双手赞成。随着多元文化的逐步融合,伦敦的许多城市人口可能会更适应中间人这一角色。某种意义上看,这是英国在2003年参与伊拉克战争后受到的一种持久影响,即同美国特殊关系的不确定性。

然而,除去这些表面上的障碍,可能会有人说,纵使英国与美国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种种,但对比当前在中国或者俄罗斯出现的自由主义态度,那些在城市里受过教育的精英们与美国式的自由主义有着更多的共同点。无论杰里米·科尔宾本人是否愿意承认,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代表美国佛蒙特州的联邦参议员,曾任代表该州的联邦众议员,他是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要比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更与他性情相投。同时,相比同性恋不受法律保护的俄罗斯,美国自身进步社会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多样性、社会正义和人权可能更与其追随者们的信仰相契合。这一更深层的联系——尽管英国同俄罗斯之间有许多暧昧——是英国工党在当权时刻(毕竟,同北约的谈判是由工党政府率领的)总是会回到联盟怀抱的最终原因。“最好的朋友”这条路径会受到坚定的保守派和遍布全国的温和派工党成员的充分支持。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最后一种选择将会让我们见证到,西方核心安全组织中的一个成员将再度焕发活力。无论6月23日全民公投的结果如何,美国的决策者们应该向他们的英国同行们伸出友谊的双手,并尽可能让英国的人们知道,美国将他们视作相伴最为长久的盟友之一。并且,无论结果怎样,美国都会站在他们的身旁。

原文标题:Little Britain, Middleman, or America's BFF: the UK's Options after Brexit

猜你喜欢

中间人盟友英国
官员和专家说,伊朗对伊拉克的袭击表明对美国在该地区盟友的藐视
夹在妻子和弟弟中间,怎样当好中间人?
英国的环保
中国东盟友谊歌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重庆转口贸易优势分析及政策建议——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中间人理论
英国圣诞节
是对手,更是盟友
无线网络的中间人攻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