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部-紫菀药对不同配比组方的药效作用研究*

2016-09-02姜登钊肖欣戈唐进波

广州化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紫菀豚鼠平喘

姜登钊,肖欣戈,唐进波

(1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2 江西博莱大药厂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100)



百部-紫菀药对不同配比组方的药效作用研究*

姜登钊1,2,肖欣戈2,唐进波2

(1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2 江西博莱大药厂有限公司,江西九江332100)

分别采用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泄法,小鼠浓氨水喷雾法,乙酰胆碱-组胺引喘豚鼠平喘实验考察百部、紫菀配伍前后及不同配比的止咳、化痰、平喘药效作用。结果表明配伍能够增强药物的止咳、化痰、平喘药效作用,其中百部-紫菀(1:2)组祛痰作用最强,百部-紫菀(1:1)组止咳、平喘作用最强,而配伍比例对于药对的药效作用也具有重要影响。

百部;紫菀;配伍;配比;止咳;化痰;平喘

药对是中药复方最小的组成单位,作为中药配伍应用的最常见形式,反映了复方配伍的特殊规律与内在联系,加强中药药对的配伍机制研究有助于对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理解。百部-紫菀药对源自《医学心语》中方剂止嗽散,临床常用其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非常良好的疗效[1-2]。止嗽散原方由百部、紫菀、陈皮等七味药物组成,其中百部-紫菀为其核心药对,属相须相使的协同配伍,体现着该方药效的核心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配伍前后及不同配伍比例百部-紫菀对止咳、化痰、平喘药效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药对的配伍机理并探索配伍比例对药对的药效作用影响。

1 实 验

1.1实验动物与药材

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 g;雄性豚鼠,体重180~200 g;动物饲养在室温(25±2) ℃动物房,给药前自由摄食饮水。

百部,紫菀均购自于九江市开心人大药房,经九江学院高春华教授鉴定为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紫菀AstertataricusL.f.。百部、紫菀药材粉碎,将百部、紫菀单味药材及百部-紫菀药对按比例(1:1,1:2,2:1)经过蒸馏水浸泡0.5 h后,煮沸提取,第一次提取1 h,第二次提取0.5 h,合并两次提取液,水浴浓缩至原生药量含量为3 g/mL。

1.2试剂与仪器

酚红,上海试剂三厂;氯化乙酰胆碱,上海三爱思试剂;磷酸组胺,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氨水,上海试剂三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2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402型超声雾化器,上海四菱医疗器械厂;B-Z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泄实验[3-4]

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百部组,紫菀组,百部-紫菀(1:1)组,百部-紫菀(1:2)组,百部-紫菀(2:1)组,每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每天一次,百部组,紫菀组给药剂量为9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20倍),百部-紫菀药对各组给药剂量为18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20倍),空白组灌胃0.5% CMCNa。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末次给药后1 h,各实验组腹腔注射5% 酚红生理盐水溶液500 mg/kg,注射后3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分离气管,剪下0.5 cm长的气管段放入2 mL生理盐水试管中,加入1 mol/L NaOH 0.1 mL,振荡30 min。以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6 nm 条件下测定吸光值,根据酚红标准曲线,计算酚红排出量。

2.2小鼠浓氨水喷雾法引咳实验[5]

取小鼠90只,实验分组及给药剂量同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泄实验。末次给药后1 h,将小鼠置于2 L玻璃钟罩内,超声雾化器喷入氨水10 s引咳,记录小鼠咳嗽潜伏期及3 min内咳嗽次数(从开始喷氨水到产生咳嗽的时间为小鼠咳嗽潜伏期;小鼠咳嗽的表现以小鼠收缩腹肌并张口为准,有时会发出咳声)。

2.3乙酰胆碱-组胺引喘豚鼠平喘实验[3]

实验豚鼠预筛:采用喷雾致喘法,将豚鼠置于4 L透明玻璃钟罩中,每只超声雾化0.4%磷酸组胺和2%氯化乙酰胆碱1:1混合液30 s,动物在吸入上述药液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即产生哮喘反应,“哮喘”反应按程序可分为四级,I级呼吸加速,II级呼吸困难,III级抽搐,IV级跌倒。挑选潜伏期在120 s内出现III级或IV级反应(即抽搐和跌倒)的豚鼠。

取60只预筛合格豚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百部组,紫菀组,百部-紫菀(1:1)组,百部-紫菀(1:2)组,百部-紫菀(2:1)组,每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百部组,紫菀组给药剂量为13.5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20倍),百部-紫菀药对各组给药剂量为27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20倍),每天一次,空白对照组灌胃0.5% CMCNa。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末次给药后1 h再按上法喷雾致喘,记录出现III级及IV级哮喘反应的潜伏期,引喘潜伏期超过6 min者以6 min计。

2.4统计分析

3 结 果

3.1祛痰实验结果

各实验组小鼠酚红排出情况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给药组均能够促进小鼠气道酚红排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菀组小鼠酚红排出强于百部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紫菀的祛痰作用强于百部。百部-紫菀药对各组小鼠酚红排出均强于百部、紫菀单味药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配伍后祛痰作用增强。百部-紫菀各药对组间比较,百部-紫菀(1:2)组祛痰作用强于另外两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百部、紫菀配比不同对药对的祛痰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3.2止咳实验结果

各实验组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均能够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百部组止咳效果强于紫菀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咳嗽潜伏期并无显著性差异;百部-紫菀药对各组小鼠止咳效果及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均强于百部、紫菀单味药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配伍后止咳作用增强。百部-紫菀各药对组间比较,百部-紫菀(1:1)组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作用强于另外两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百部、紫菀配比不同对药对的止咳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表1 各实验组小鼠酚红排出浓度

注: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百部组比较,P<0.05;③与百部组比较,P<0.05;④与百部-紫菀(1:1)组比较,P<0.05;⑤与百部-紫菀(1:2)组比较,P<0.05;⑥与百部-紫菀(2:1)组比较,P<0.05。

表2 各实验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s, n=15)

注: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百部组比较,P<0.05;③与百部组比较,P<0.05;④与百部-紫菀(1:1)组比较,P<0.05;⑤与百部-紫菀(1:2)组比较,P<0.05;⑥与百部-紫菀(2:1)组比较,P<0.05。

3.3平喘实验结果

各实验组对豚鼠抽搐潜伏期的影响如表3所示。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均能够延长豚鼠抽搐潜伏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百部组平喘效果稍强于紫菀组,但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百部-紫菀药对各组豚鼠抽搐潜伏期均强于百部、紫菀单味药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配伍后平喘作用增强。百部-紫菀各药对组间比较,百部-紫菀(1:1)组延长豚鼠抽搐潜伏期,平喘作用强于另外两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百部、紫菀配比不同对药对的平喘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表3 各实验组豚鼠抽搐潜伏期±s, n=10)

注: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百部组比较,P<0.05;③与紫菀组比较,P<0.05;④与百部-紫菀(1:1)组比较,P<0.05;⑤与百部-紫菀(1:2)组比较,P<0.05;⑥与百部-紫菀(2:1)组比较,P<0.05。

4 讨 论

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是揭示方剂配伍规律与科学内涵的有效途径,也是近年来方剂研究的热点方向。药对的配伍不是药物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药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发挥综合功效。目前的研究表明,药对配伍后能够显著增强药效作用甚至可能会产生单味药材没有的生理作用[6-7];也可能会有利于有效物质的溶出,从而增强药效作用[8-9];还可能对药物的体内吸收、代谢过程造成影响,提高药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10-11];而部分药对配伍则能够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产生影响[12]。

百部甘润苦降,紫菀辛散苦降,百部-紫菀药对从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分析属于温温配对,二者合用,共奏降气祛痰、润肺止咳之功效;从归经来看,两药皆专入肺经,合用则润肺宣肺,增强止咳祛痰之效;从七情和合来看,两者属相须相使的协同配伍,主润肺降气、化痰止咳[13]。本研究通过对比百部-紫菀配伍前后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探讨配伍对药效的影响,同时对比了配伍比例对上述药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百部-紫菀配伍后,与单味药相比,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明显增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百部与紫菀配伍产生了协同效果,增强了药效作用。而百部-紫菀药对不同配伍比例的止咳、化痰、平喘实验结果表明,百部-紫菀(1:2)组祛痰作用最强,且与其他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紫菀的比例提高有利于增强药对的祛痰作用;百部-紫菀(1:1)组止咳、平喘作用最强,且与其他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与止嗽散中两者的比例(1:1)相吻合,表明两者的配伍比例对于药对的止咳、平喘作用确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体现了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量效关系原理[14]。

[1]胡军旗, 郎雅丽, 张副兴, 等. 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评价[J]. 中医学报, 2015, 30(3): 333-336.

[2]冼峰. 止嗽散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3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4, 20(3): 95-96.

[3]徐树楠, 张美玉, 王永梅, 等. 蝉蜕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理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7, 23(12): 1678.

[4]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630.

[5]杜勤, 叶木荣, 王振华, 等. 青天葵镇咳、平喘药理作用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3(1): 45.

[6]Gao QT, Choi RCY, Anna WH, et al. Danggui BuxueTang A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activates the phosphorylations of extra 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and estrogen receptor a in cultured MCF- 7 cells[J]. FEBS Letters, 2007, 581: 233-240.

[7]刘慧兰, 欧阳建军. 桂枝、柴胡与白芍分别配伍的相关药效学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7(3): 31-33.

[8]誊慧, 朱会, 张振秋. 吴茱萸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对阿魏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 15(5): 9-10.

[9]黄浩, 姜海霞, 周琳. 红花与甘草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J]. 中成药, 2007, 29(1): 104-106.

[10]孟祥乐, 李红伟, 韩永龙, 等. 栀子-连翘药对大鼠体内药动学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15, 24(17): 2003-2009.

[11]朱钊铭, 李汉成, 罗佳波. 麻黄及其与白术药对配伍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J]. 中药材, 2014, 37(12): 2234-2239.

[12]罗丹, 王友群, 郭盛, 等. 大枣拮抗甘遂毒性部位致炎作用的减毒效应评价[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9, 40(3): 238-243

[13]高卫东, 高英, 李卫民, 等. 百部紫菀配对分析和临床应用[J]. 新中医, 2007, 39(4): 72.

[14]罗辉, 刘建平. 中药复方剂量效应关系临床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6): 832-836.

Effect of Stemona Tuberosa and Aster Tataricu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n Antitussive, Antiasthmatic and Expectorant Activities*

JIANGDeng-zhao1,2,XIAOXin-ge2,TANGJin-bo2

(1 School of Pharmacy and Life Sciences,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Jiujiang 332000;2 Jiangxi Bolai Pharmacy Co., Ltd., Jiangxi Jiujiang 331000,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StemonatuberosaandAstertataricus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n antitussive, antiasthmatic and expectorant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The expectora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 phenol red expectorant experiment, the antituss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 ammonia water-induced cough model of mice and the antiasthmatic effects was observed by prolonging the latent period of asthma induced by histamine and acetylcholine mixture in guinea pi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tussive, antiasthmatic and expectorant activities were enhanced when compatibility of StemonatuberosaandAstertataricus. The effect of expectorant activity was the strongest when the compatibility ratio ofStemonatuberosaandAstertataricuswas 1:2 while antitussive and antiasthmatic activities were 1:1 which suggested that proportion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armacodynamic function.

StemonatuberosaLour.;AstertataricusL.f.; compatibility; proportion; antitussive; antiasthmatic; expectorant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BAB2050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642)。

姜登钊(1982-),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药效活性成分及复方配伍机制研究。

R285.5

B

1001-9677(2016)05-0052-03

猜你喜欢

紫菀豚鼠平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止咳通便话紫菀
地龙生姜平喘
肺豚鼠耳炎诺卡菌病1例
菊科紫菀属3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做瑜伽的小豚鼠
孟鲁司特联合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