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棉印染企业实现清洁生产途径浅析

2016-09-02唐文哲

广州化工 2016年8期
关键词:印染废气广东省

唐文哲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广东省棉印染企业实现清洁生产途径浅析

唐文哲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佛山528216)

印染加工作为纺织产业链中提高附加值的关键,由于其资源消耗量大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随着近年来国家及广东省不断推行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通过分析棉印染企业的污染和清洁生产内涵,本文认为广东省棉印染企业应从使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环保原料与包装、节约用水、强化污染防治、制定产品回收机制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实现清洁生产,从而得到可持续发展。

棉印染企业;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纺织业既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行业,也是广东省的传统优势行业,因此,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2015年,广东省纺织业工业增加值6339776万元,同比增长6.2%,得到了稳步持续增长[1]。

印染加工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但与此同时,由于其耗水量大、废水回用率低、废水排放量大,且产生的污染重,处理难,因此也是纺织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企业每天排放的印染废水量约300~400万吨,印染企业每加工100m织物,将产生3~5吨的印染废水[2-3]。为防治印染企业的环境污染,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8月发布了《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鼓励印染企业从节约用水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工艺,回收、回用工艺和禁用染化料的替代技术等角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2014年4月8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与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粤环〔2014〕27号)文件,要求广东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印染行业建设项目必须达到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因此,广东省印染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生产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仅制定了纺织业(棉印染)的清洁生产标准(HJ/T185-2006),本文仅以棉印染企业为例进行浅析。

1 棉印染企业污染概况

棉印染企业采用的典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棉印染企业典型工艺流程

Fig.1Typical process flow of cotton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

棉印染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包括印染废水、锅炉废气和工艺废气。其中,印染废水主要来自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整理工序[4],不同工序产生的废水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表1[5]所示。总体来说,印染废水污水量大,水质复杂,含有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纤维中本身存在的杂质、坯布织造后所带的浆料、残余的染料和助剂,色度深,可生化性行差[4]。

表1 棉印染各工序废水水质特征一览表Table 1 Th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astewater in all sorts of cotton 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dure

棉印染企业废气主要来自锅炉尾气和工艺废气,锅炉(包括蒸汽锅炉与导热油炉)一般使用煤为燃料,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工艺废气主要来自定型工序和印花工序。

定型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处理消除纺织品中积存的应力,使其在状态、尺寸或结构上获得某种需要的形式,并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常用热力消除纤维在拉伸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热定型一般在中高温环境下进行,织物上吸附的织布油、纺纱油等将会挥发出来,因此,定型废气的主要成分为油质挥发物[6]。印花废气主要来自色浆调配与印花丝网、印花台板清洗使用的有机溶剂挥发,印花废气的主要成分为有机化合物。

2 清洁生产及其内涵[7]

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和产品三个方面:

(1)清洁的能源是指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采用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利用(包括厂内和场外);简便、可靠地操作和优化控制;完善的科学量化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是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原料,尽量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成分;产品应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合理包装产品;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具有节能、节水、降低噪声的功能)和合理的使用寿命;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等。

3 棉印染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根据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内涵,结合《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中的清洁生产指标要求,棉印染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棉印染企业的清洁能源

棉印染企业的清洁能源可从清洁燃料和节约用水两方面开展。

①清洁能源

企业锅炉使用含硫量低的燃料,有条件的印染定点基地建议进行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推广使用如天然气、石油气等清洁能源。

②节约用水

企业应尽量采用少用水或不用水的工艺,逐步淘汰高浴比、间歇式染色设备;丝光工序须配置碱液自动控制和碱回收装置;使用先进的连续式染色设备并具有逆流水洗装置;使用高效水洗设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杜绝跑、冒、滴、漏现象;蒸汽冷凝水回用。

(2)棉印染企业的清洁生产过程

棉印染企业的清洁生产过程可从选用最佳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强化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

①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应首先选用最佳的清洁生产工艺,包括少用水或不用水的工艺、低碱或无碱工艺、冷扎堆一步法工艺[8]、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9]等;积极研发、推广、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包括生物酶前处理[10]、低温染色、多功能后整理[11]、数码喷墨印花[12]等新技术。

②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全面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引进低浴比连续式染色设备、碱回收装置、高效水洗设备,碱液自动控制和碱回收装置。

③使用无毒、无害原料

企业应使用人体无害的环保型高吸尽率染料和助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严禁使用20种致癌芳香胺和118种禁用的染料[13]。

④强化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方面,企业需进行清污分流,轻污染废水可直接回应或简单处理后回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序,高温废水可进行余热回收利用,重污染废水应采用成熟可靠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尽量进行深度处理后进行中水回用,印染定点基地应进行污水收集后统一治理,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企业应推广清洁能源,有条件的印染定点基地建议进行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完善工艺废气的收集和治理;同时,企业应有规范的固废暂存场所和合法的处理处置途径,确保达到危废管理“双达标”要求。

(3)棉印染企业清洁产品

棉印染企业的清洁产品主要表现为使用环保包装,产品易回收或易降解。企业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包装,如需使用,也应采用环境友好型包装,即易回收、可降解的包装材料;采用易回收或易降解的原材料、辅料进行生产,从而获得易回收或易降解的产品,制定产品回收机制,将边角料或不合格产品进行有序地、系统地回收,然后集中循环利用或降解。

(4)加强清洁生产管理

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采用,提高生产效率;对员工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思,从而依靠劳动者实现清洁生产;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并按审核评估和审计要求改进生产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4 结 语

本文通过剖析印染行业的主要污染来源和特点,根据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内涵,从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及清洁生产管理四个方面着手,系统地对广东省棉印染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生产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企业应通过清洁生产促进印染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目的。

[1]广东省统计局.2015年1-12月分行业工业增加值[OL].http://www.gdstats.gov.cn/tjsj/gy/zyhygyzjz/201602/t20160201_323707.html.

[2]Jose,J.,et al.Modification of Waste Polypropylene with Waste Rubber Dust from Textile Cot Industry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J].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7,85(4):318-326.

[3]Tim Robinson,Poonam Singh Nigam.Remediation of Textile Dye Waste Water Using a White-Rot Fungus Bjerkandera adusta Through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SSF)[J].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08, 151(2):618-628.

[4]宋珍,席世飞.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及节水措施浅论[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9):59-62.

[5]广东鑫都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印染废水处理培训教材[M].广州:广东鑫都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内部教材,2002:54-56.

[6]卢馨妍.纺织业非常规大气污染物来源清单分析[D].上海: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5.

[7]张凯,崔兆杰.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18.

[8]董瑛,刘学强.棉织物冷轧堆前处理生产工艺实践[J].印染,2002(S1):53-57.

[9]范艳杰. 连续式超临界流体印染工艺及装置[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2012.

[10]任花,刘建勇.生物酶在棉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科技,2016,43(1):17-20.

[11]王永宏,崔淑玲.分散染料低温染色现状及趋势[J].毛纺科技,2006(10):25-29.

[12]马学功,周兴叶,何剑雄.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综述[J].针织工业,2014(6):40-44.

[13]邵宗昃.德国禁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和118个染料品种[J].中国化工,1995(3):61-62.

Analysis of Achieving Cleaner Produ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tton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

TANGWen-zhe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Fushan 528216, China)

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ssing is the key of increasing the additional value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chain, however, generous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eatly limi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therefore the national and Guangdong province constantly pursue cleaner production of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analyzing pollutions of cotton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 and conno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tit was protested that Guangdong province cotton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 should adopt clean energy, cleaner production process, advanced equipments, environmental raw materials and packaging, saving water, strengthening pollution control, formulating products recovery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cleaner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tton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 cleaner prod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X38

A

1001-9677(2016)08-0160-03

猜你喜欢

印染废气广东省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船舶废气脱硫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探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印染书香
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废气控制与治理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