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腊萨拉克努遗址考古发掘

2016-09-02吴晓桐

大众考古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石器萨拉考古

文 图 / 吴晓桐

希腊萨拉克努遗址考古发掘

文 图 / 吴晓桐

萨拉克努洞穴遗址洞口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之源,可与四大文明古国比肩,以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和希腊城邦文明为代表。谈起希腊考古,恐怕大家都会想起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这位传奇考古学家痴迷于《荷马史诗》,按图索骥发现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遗址狮子门和阿伽门农黄金面具,成为考古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然而希腊考古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发达的青铜文明和城邦文明,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希腊地处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毗邻小亚细亚半岛,与埃及隔地中海相望,关键的地理位置成为研究古人类迁徙和农业传播的重要地区。近东地区是旧大陆最早进行农业生产并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区域,欧洲的新石器化过程与近东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西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在公元前第七千纪早期,希腊作为近东农业向西传播的第一站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巴尔干半岛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自然形成的石灰岩溶蚀洞穴成为史前人类理想的居住地。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希腊发现了众多的洞穴遗址,年代从旧石器时代中期一直到青铜时代,成为一类独特且重要的考古遗存,其中萨拉克努遗址(Sarakenos Cave)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希腊史前洞穴遗址。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希腊爱琴大学签订的科技考古合作协议,2015年9~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USTC Archaeometry Laboratory)师生应利兹(Ιoannis Liritzis)和桑普森(Adamantios Sampson)教授邀请赴萨拉克努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联合考古发掘。

希腊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

科派斯(Kopais)盆地位于希腊中部的维奥蒂亚州(Boeotia),形成于1000万年前的地质运动。盆地被典型的喀斯特山地所包围,内部大部分区域在古代为科派斯湖,湖泊最大面积253平方公里。从青铜时代中期开始湖泊逐渐干涸,迈锡尼文化时期古人为了利用肥沃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开始修建疏浚工程,1931年湖泊完全干涸之后科派斯盆地成为希腊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考古调查发现在围绕科派斯盆地的山地上存在上百个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科派斯湖的优越环境为先民的生存提供了水源和各种食物资源。

考古发掘

萨拉克努洞穴遗址位于希腊中部科派斯盆地东北山地,海拔180米,与盆地底部高差100米。洞口朝向西南,呈不规则椭圆形,宽约25米,高18米左右,洞内面积3000平方米。洞穴内部地层堆积深度由洞口向内部倾斜,东北部堆积最厚,达到7米以上。

萨拉克努洞穴遗址的考古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1994年至今,爱琴大学桑普森教授团队主持“科派斯计划(Kopais Project)”考古项目,并选择萨拉克努遗址为主要发掘地点,研究计划旨在建立科派斯盆地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年代序列,并在全新的考古理念指导下探索区域环境变化、生业模式转变以及人口迁徙等课题。

2015年考古工作在F和H两个发掘区进行,分别为中石器—新石器早期地层与新石器晚期地层。发掘采用1×1米探方,总发掘面积33平方米。每10厘米一层向下发掘,随时记录发掘深度和出土遗物的三维坐标。遇到人类活动面或其他遗迹则全面揭露,并拍照绘图。每日的发掘分为三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在两个发掘区进行发掘,另外一个小组负责筛土,队员轮流参加不同的工作。

目前洞内出土最早的遗物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在遗址最底部发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流行的勒瓦娄哇技术龟背形石片和三角形尖状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5000~13000年)地层中发现燧石细石叶、端刮器和琢背小刀以及较多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骨骼。

中石器时代砂岩砾石石器

新石器晚期黑曜石与燧石镞

中石器时代(距今11000~9000年)与旧石器时代晚期之间有2000年的断层,2015年度H区发现人类活动面和多个的火塘遗迹,但是遗物发现较少,石器均使用遗址附近的石灰岩和砂岩,没有发现黑曜石和燧石等优质原料,石器打制技术相比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较大退步,没有发现大型动物骨骼,仅有鸟类和啮齿类动物骨骼,表明全新世初期生活环境和经济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洞口远眺科派斯盆地

新石器早期(距今8800~7800年)与中石器时代之间有一百多年的断层,人类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新石器时代早期最早阶段开始,地层中就发现了大量的碳化植物遗存,有一粒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山羊和绵羊的骨骼数量逐渐增多,反映了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并驯养家畜。这一时期的石器主要为黑曜石、燧石精细打制而成的细石叶,经研究黑曜石资源来自于爱琴海的米洛斯岛。在距今8500年左右的地层中开始出现单色陶器,器型有碗、壶、罐等,器壁较薄,均为手制。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7800~7300年)彩绘陶器大量出现,突出特点是白底红彩,纹饰母题有方格纹、网格纹、斜线纹等,在同时期的地层中发现较多的红色颜料,成分分析为赤铁矿。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段(距今7300~6200年)出现磨光黑陶,绘彩后烧制的彩陶开始产生,主要有黑彩和红彩,纹饰母题主要为各种几何纹。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200~5300年)除了磨光黑陶和磨光彩陶,开始盛行刻划纹、压印纹和附加堆纹陶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仍然以细石器为主,发现较多的黑曜石和燧石打制石镞,磨制石器仅有石斧、石球、石磨盘等。骨器主要由羊和鹿的肢骨磨制而成,有骨锥和骨针。新石器晚期发现较多的陶制纺轮,截面呈梯形、菱形、三角形或椭圆形。除了生产生活用品,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中还发现了约1500件陶制和大理石雕塑,如此庞大的数量在希腊大陆洞穴遗址中是首次发现。雕塑主要为女性形象,有少量男性和动物形象。一些雕塑和完整的鹿角集中出土,可能为祭祀行为。青铜时代早期洞内发现一座墓葬,并随葬有蚌壳珠子项链。地层中发现了少量的铜器,是探索巴尔干半岛南部冶金术起源的重要线索。

新石器早期火塘

萨拉克努洞穴遗址时代序列完整、遗存丰富,涉及多项国际前沿课题。其中人类活动上限、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气候环境变化、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业模式转变,近东地区农业传播与人群迁徙以及冶金术起源是合作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方团队根据预定的的研究计划,在发掘过程中采集了木炭、土壤、陶器、贝壳、颜料、人类与动物牙齿、石器与陶器残留物等考古样品。未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同位素考古、释光年代学、生物考古和冶金考古等方面的技术设备和学术优势,对萨拉克努洞穴遗址进行全面解读。

新石器晚期彩陶

发掘之外

本次参加发掘的学生来自希腊以及土耳其等国的多所高校,他们是在Facebook上看到萨拉克努遗址的发掘信息自愿申请参加的。希腊本国的学生有来自首都的雅典大学、爱琴海海岛上的爱琴大学、沿海的伯罗奔尼撒大学,以及西北内陆的伊欧亚尼纳大学。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不同,学校所教授的考古知识也有所偏重,类似于国内各高校考古专业不同的研究专长。来自土耳其伊兹密尔大学的女生Gognur的研究兴趣是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前陶新石器时代考古,她为了深入了解小亚细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南端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异同,专门申请来此参加发掘。这种利用社交平台发布发掘消息,招募考古队员的方式同样可以被国内广泛采用。如果考古发掘或调查如果缺乏人手,考古领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招募队员参加,这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考古专业的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实习地点。不久前看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网络上发布消息招募考古、历史、地质等各个研究领域的队员进行考古调查,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2015年度发掘人员合影

上工路上

遗址附近一个小村庄的村委会成为长期的考古工作站,这一点和中国的考古队驻地比较相似。驻地有卧室、阳台、厨房、会议室、资料整理室等,虽然拥挤,但基本能满足生活工作的需要。由于考古队员流动性比较大,驻地没有准备被褥,所有的学生都自备睡袋。我们每天早晨八点从驻地出发,走到遗址要用半个小时时间,还要爬上相对高度100米的山坡,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天早晨带上简单的午饭,中午就在洞口吃饭休息,聊天放松一个小时之后继续开工,到下午三点一天的发掘工作结束。由于遗址海拔较高,道路崎岖,没有电线,我们只能从加油站买汽油抬上遗址用发电机发电照明。发掘条件颇为艰苦,但是考古队员的热情丝毫不减。来自爱琴大学的缇娜本身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在雅典有多家连锁蛋糕店,但是她对考古有浓厚的兴趣,四十多岁重新考入大学学习考古,连续四年发掘萨拉克努遗址,在每天的发掘工作中她都是充满激情的,跪在阴冷潮湿的地上一丝不苟地清理。2015年发掘之时她已经本科毕业,但她又一次来到遗址发掘,其毕业论文即以该遗址为题,桑普森教授称赞她的本科论文已经达到了硕士毕业论文水平,目前她刚刚进入雅典大学考古系继续深造。

F区发掘场景

图① 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图② 浮选图③ 学术讨论

每天下午回到工作站之后,我们要分组整理陶片、石器和骨头以及进行浮选。晚饭由各个同学轮流来做,每天都能品尝到不同风味的美食。我们也买来食材,与希腊同学共同包饺子,加深了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发掘工之外,我们在工作站的报告厅进行了多次学术讨论。桑普森教授为来自各地的老师和同学详细介绍了希腊考古与萨拉克努遗址往年的发掘情况。科大师生以及厦门大学葛威老师也为希腊同行介绍了中国考古与科技考古新进展。

总体来讲,希腊考古与国内的考古发掘没有大的差别,国内很多地方的发掘和研究条件已经超越了希腊。例如国内考古发现已经广泛使用的电子全站仪,然而在萨拉克努遗址发掘中并没有使用。年过七十的桑普森教授仍然奋战在考古一线,他在享受考古研究过程的同时担忧希腊难以摆脱的经济危机,这不仅仅导致他的薪水减半,对他来说更为严重的是发掘经费紧张,未来萨拉克努遗址能否继续发掘下去还是个问题。科技考古专家利兹教授也感叹科研经费的缩减导致“烧钱”的科技考古研究无法正常进行。相对于希腊考古学家的窘境,英美等国的考古团队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希腊长期开展发掘与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界有相当的影响力。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在《文化强国建设与考古事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一文中提到中国考古的国际化建设问题,“新世纪以来,我们也有些考古机构大胆走出去,如去越南、肯尼亚、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去发掘,但几乎都是去找那些地方与中国古文化联系的线索而已,还没听说有去埃及、希腊、秘鲁、伊朗等国外发掘的计划,放眼世界,文化强国的考古队伍的发掘研究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希腊作为世界考古的重要区域,未来也应中国考古学家深入研究的重点。

该发掘项目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集体成果,项目负责人为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金正耀教授,参与者有范安川、葛威、郁田园、王翔和吴晓桐。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石器萨拉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鹰形陶鼎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三星堆考古解谜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考古”测一测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