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标注诈骗电话
2016-09-01
顾怡
现代生活的基本技能是什么?列表可以很长,但有一项一定位列前茅:防电信诈骗。
有些技能,如果不能掌握,无非有些不方便。但不懂防电信诈骗,轻则破财,重则殒命。近来发生的徐玉玉案,便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例。
但防电信诈骗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着实不易。骗子们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能力,比科技公司可强多了。从最常见的短信通知你中大奖,到经久不衰的“请你转账到安全账户”,从经典而适用性极广的“猜猜我是谁”,再到利用非法获得的个人信息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做的骗局,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
电信诈骗的受害人群,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最开始大都是老人或受教育不高的人士。近来的报道中,明星,大学生,知识分子,都成为了电信诈骗的受害人。险些中招的经历,则许多人都有。2014年汤唯被骗案曝光后,武汉警方曾分析武汉2013年下半年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发现20万元以上电信诈骗案受害人中,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最大,占78%;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占50%;女性占61.4%,无工作或退休长期在家的占64%。
如何对付电信诈骗?这实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宣传普及是一个常见的做法。江苏大学今年开始给新生们开考防电信诈骗,80分才算及格。这算一个强势的知识普及,也许有效果,但能起多大作用还是存疑。财经界人士、银行员工被电信诈骗的案例也不少见。因骗子们的话术、桥段设计、心理施压等等的技巧,越练越精。警惕性稍微松懈,就有入坑的危险。
预防个人信息泄露,也是必要的。骗子们如果能一开口就说出你的准确个人信息,当然能使人的上当率增加不少。偏偏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仍是十分薄弱的一环。买个房卖个房,你的个人信息对所有购房中介、装修公司,家具商来说就是透明的。各种索要到你个人信息和手机号码的商家甚至政府部门,是否会严格保护你的信息,基本上是凭良心。不法分子获取个人信息,成本极低。这点不改善,电信诈骗便愈加难防。当然,即使是个人信息保护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也仍然有电信诈骗的问题。毕竟“猜猜我是谁”这种剧本,不用太多你的个人信息也能演下去。
也许网络时代带来的难题,网络技术的进步能解决?现在许多手机安全应用都支持标识诈骗电话的功能。接到诈骗电话,愤而挂机之后,立即标识,不过是举手之劳。其他人看见,便能避免中招了。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不妨公安部或工信部出面搞一个类似的应用,覆盖三大电信运营商及虚拟运营商的所有用户,强制所有手机用户安装。用户接到诈骗电话或收到诈骗短信,立即标识为“诈骗电话”,应用实时显示某个电话号码被标识为“诈骗电话”的次数。这样,一是可让其他所有手机用户不需要做额外功课就能知道来电是诈骗电话,将极大降低被骗的概率,二是可让公安局部门快速获得线索,锁定诈骗分子。这才是群防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