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营养水平对思南黄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6-09-01张华琦郁建生郁建平
■ 张华琦 郁建生 郁建平
(1.贵州梵净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贵州铜仁554300;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贵州铜仁554300;3.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日粮营养水平对思南黄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张华琦1,2,3郁建生1,2郁建平3
(1.贵州梵净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贵州铜仁554300;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贵州铜仁554300;3.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文章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思南黄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7头思南黄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牛,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低、中、高3种不同营养水平日粮。结果显示:试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均随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料重比随之下降。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70%(P>0.05)和3.60%(P<0.05),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8.06%(P<0.05)和22.22%(P<0.05),而料重比分别下降了12.58%(P<0.05)和14.66%(P<0.05)。试验Ⅱ组、Ⅲ组牛的胴体重、屠宰率、肉重、净肉率和背膘厚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三组试验牛的胴体骨重、胴体骨率和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牛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三者的熟肉率、失水率、嫩度、pH值、肉色、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有利于提高思南黄牛的生长性能,提高屠宰率和净肉率,改善牛肉风味。
营养水平;生产性能;思南黄牛
思南黄牛属于巫陵牛,是我国西南地区的著名黄牛品种,具有肉质好、耐粗饲、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等优点。长期以来思南黄牛是当地的重要役用家畜,但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其役用性正退出历史舞台,逐步向肉用牛转变。长期的粗放饲养模式使得针对思南黄牛的营养研究严重滞后,是开发其肉用价值的瓶颈。前人对荷斯坦牛、杂交肉牛等的研究中发现,牛的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日粮营养水平密切相关,但针对我国南方本地黄牛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思南黄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提高该牛品种资源利用,实行标准化饲养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选择体重接近(200 kg左右)、年龄相近、健康无病的27头思南黄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牛,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各组试验牛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开始前对牛进行编号、称重、驱虫。试验期5个月。
1.2饲养管理
试验期间各组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方法。每天分别于6:30、18:30各饲喂一次,各组牛的日粮及其营养水平见表1,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记录饲喂量和剩余量,计算采食量。
表1 试验牛的日粮组成及其营养水平
1.3指标测定与数据收集
体重称量:试验开始和结束当天早上8:00空腹称重,分别记为试验牛的初始重和末重,计算耗料增重比。
各组分别选择体重中等的试验牛3头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取12~13肋间眼肌测定其肉品质。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肉重、净肉率、胴体骨重、胴体骨率、胴体肉骨比、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的测定方法参照《牛生产学》。
熟肉率:取肉样称重(Y1)后放入蒸煮袋中,于100℃蒸锅中蒸30 min后冷却到室温,用滤纸吸干水分,然后再次称重(Y2),Y2占Y1的百分比即为熟肉率。
失水率:取肉样5 g,离心(1 500 g)30 min,用镊子取出肉样,并用滤纸吸取肉表面水分后称重,失去的水分占离心前肉样重的百分比即为失水率。
pH值:在屠宰24 h后用酸度计测定,将酸度计探头插入肉内,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
嫩度:将肉样置于80℃的恒温水浴锅中,水浴加热至肉的中心温度达到75℃,取出冷却至室温,切成等宽的肉条,用C-LM型嫩度仪测定其剪切力值。
肉色和大理石花纹评定:肉色和大理石花纹按照《牛肉等级规格》(NY/T676-2010)的标准进行评定。
1.4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整理后,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日粮营养水平对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各组试验牛的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试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均随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料重比随之下降。试验Ⅱ组、Ⅲ组牛的末体重、日增重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试验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70%和3.60%,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8.06%和22.22%,而料重比分别下降了12.58%和14.66%。
2.2日粮营养水平对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各组试验牛的屠宰性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试验Ⅱ组、Ⅲ组牛的胴体重、屠宰率、肉重、净肉率和背膘厚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牛的胴体肉骨比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三组试验牛的胴体骨重、胴体骨率和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
2.3日粮营养水平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各组试验牛的牛肉品质及其主要营养成分见表4。
表4 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试验Ⅲ组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牛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三者的熟肉率、失水率、嫩度、pH、肉色、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日粮营养水平对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生长是饲养动物的重要生产目的,表现为动物体尺和体重的增加,实质上是动物机体细胞的增殖和增大,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沉积。因此,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是生长的基础。在本研究中,随着日粮营养水平提高,试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均增加,表明营养物质摄入量是影响动物生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日粮营养水平提高对牛生长性能的促进作用与饲料养分的消化率有关,当日粮中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时,蛋白质成为微生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微生物是纤维物质的主要分解者,日粮添补蛋白质能够提高饲料纤维物质的消化率。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可使瘤胃微生物的数量增加,活性增强;精料增加使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从而增加了日粮在瘤胃内的降解速度,因此,高营养水平日粮有利于提高日粮干物质、有机物的消化率,并使牛血糖含量升高,从而提高日增重。崔祥(2014)的研究也有类似结论,认为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牛对日粮干物质、有机物和纤维物质的消化率,提高牛的平均日增重。淀粉的表观消化率,氮的表观消化率和沉积效率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氮的沉积率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粗蛋白质、真蛋白、总氨基酸的小肠表观消化率随着饲养水平的下降逐渐降低。曾书秦(2015)的报道也表明牛的日增重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日粮营养水平提高对牛生长的促进作用还与其体内激素浓度变化有关,牛血清中的IGF-Ⅰ含量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
在本研究中,试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随着日粮营养水平提高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日粮营养水平提高是由精料比例增加引起的,而精料增加可提高日粮的适口性。动物具有“为能而食”的本能,能根据饲料营养浓度调节采食量,此能力受消化道容积的限制。试验Ⅰ组日粮的干物质含量最低(39.85%),牛采食等量的干物质需要更大的消化道容积,试验Ⅰ组牛采食量最小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日粮营养水平已引起消化道容积受限。
3.2日粮营养水平对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屠宰性能反映动物的胴体组成,屠宰率、净肉率提高表示动物机体的可食用部分增加,经济价值升高。试验Ⅱ组、Ⅲ组牛的胴体重、屠宰率、肉重、净肉率和背膘厚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表明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不仅可以促进思南黄牛生长,还可提高胴体的肌肉比例。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增重内容直接受营养制约,随着日粮营养水平升高,机体的蛋白质、脂肪沉积均增加,但蛋白质增加幅度比脂肪小,表现为屠宰率和净肉率升高,因此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有利于发挥肉牛的生产潜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评价肉品质主要概括4个方面,即感官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品质。感官品质包括肉的颜色、光泽、大理石花纹等;食用品质包括营养成分、嫩度、多汁性及风味等;加工品质包括失水率、熟肉率及烹调颜色等;卫生品质是指微生物数量、药物残留及重金属含量等。在本研究中,随着日粮营养水平提高,牛肉的粗脂肪含量、大理石花纹显著提高,而蛋白质含量下降,这与金显栋(2010)、郭亮(2008)的研究类似。大理石花纹是肌内脂肪在牛肉中分布形成的可见花纹,前人研究表明,大理石花纹与脂肪沉积呈正相关,脂肪沉积越好,大理石花纹越明显,牛肉的风味越好。营养水平直接影响脂肪的沉积,随着营养水平提高,肉样的干物质含量和粗脂肪明显升高,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各试验组牛肉的熟肉率、失水率、嫩度、pH值、肉色、水分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在本研究设计的日粮营养水平范围内不会对思南黄牛牛肉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产生显著影响。但有研究认为,高能量日粮使肉牛生长快,影响盐溶性和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比例及胶原蛋白的交联程度,使肉的成熟度降低,嫩度相应提高,这种差异可能是试验日粮的营养水平变化幅度不同所致。
Effects of dietary nutritional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Sinan cattle
Zhang Huaqi,Yu Jiansheng,Yu Jianping
In this article,a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etary nutritional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Sinan cattle.A total of 27 Sinan cattle were used,which were allocated to 3 treatments randomly,each with 9 head of cattle,and was fed with a diet of lower(groupⅠ),medium (groupⅡ)and high(groupⅢ)dietary nutritional level.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the dietary nutritional level increasing,th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and Average daily gain(ADG)of the cattle increased,and the feed gain ratio(FGR)decreased.Compare to groupⅠ,the ADFI of the cattle in groupⅡ,Ⅲ were increased by 2.70%(P>0.05)and 3.60%(P<0.05),the ADG were increased by 18.06%(P<0.05)and 22.22%(P<0.05)respectively,and the FGR were decreased by 12.58%(P<0.05)and 14.66%(P<0.05)respectively.The weight of carcass,dressing percentage,meat weight,net meat percentage and back fat thickness of cattle in groupⅡ,Ⅲ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Ⅰ(P<0.05).But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arcass bone weight,carcass bone percentage and eye muscle area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Compare to groupⅠ,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in beef of groupⅢ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while the content of crude fa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e marbling scores in beef of groupⅡ,Ⅲ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Ⅰ(P<0.05).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ooked meat rate,water loss rate,tenderness,pH,meat color,moisture content and crude ash content in beef among thethree groups(P>0.05).In conclusion,enhance dietary nutritional level helps to improve growth performance,dressing percentage,net meat percentage and beef flavors of Sinan cattle.
nutritional level;growth performance;Sinan cattle
(15篇,刊略,需者可函索)(编辑:高雁,snowyan78@163.com)
10.13302/j.cnki.fi.2016.05.005
S816.32
A
1001-991X(2016)05-0018-04
张华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肉牛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
2015-11-04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4C26215203168];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1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