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六代导演谈网络电影:让电影回归创作本身

2016-09-01采访张云

电影 2016年6期
关键词:方言

采访、文/张云

第六代导演谈网络电影:让电影回归创作本身

采访、文/张云

他是非科班出身的导演,却被美国《综艺》杂志评论为“作品可以作为电影学府的教材”。他早年的多部作品先后参加温哥华、鹿特丹、新加坡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广受好评。今年刚刚迈入知天命之年的导演王光利虽非科班的电影导演出身,但凭借着《处女作》、《横竖横》、《血战到底》、《卧虎》、《棒子老虎鸡》等一部又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早已在圈内广受好评,“第六代导演”既是一个时代的人物标签,更是业内对他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所作贡献的最好肯定。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电影市场的快速崛起,王导又被喜爱他的观众们赠予了另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新称呼——西南电影教主。

这个名字的由来起源于王导最新上线的一部四川方言网络电影《以为是老大》。正宗川籍演员的主创班底,配上地道的四川方言和浓郁的西南市井风,再经过眉山人王光利的精心烹制,便出锅了这部麻辣鲜香的西南风江湖喜剧,让网友们大呼过瘾,就是这个味!

其实早在10年前,王导就想拍一部属于四川人自己的电影,《血战到底》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可受限于当时的电影市场规模,对本土演员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采用了香港演员吴镇宇和应采儿担纲主演,但成片后,总是有些遗憾,如果采用本土演员味道会更好些。

而现在,网络平台的崛起让市场规模不再受地域所限,一部网络电影可以跨越地域,最大程度地被全国观众所接受、喜爱,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趋势,他感到拍摄一部正宗方言电影的机会来了。

于是在去年10月,当他看到廖无墨的小说《以为是老大》时,觉得小说气质跟西南文化的风格非常像,立刻就有了拍成网络电影的冲动,当即买下版权后开始寻找编剧和演员,着手影片的拍摄筹备工作。

不同于以往拍摄的院线电影,网络电影不大的回收压力和较为自由的创作空间终于让王光利导演有了一次充分发挥西南喜剧特点的机会,整个筹备的过程也非常顺利,从编剧、选演员到摄制完成,再到最后选择线上发行平台几乎一气呵成,前后只花了五个月,王导自己也坦言,这是“罕见的一次高效率创作”。

方言电影市场很大

《电影》:方言电影的利弊其实很明显,这次是出于什么考虑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呢?

王光利:是的,方言电影一直以来有着市场接受度的问题,北方觉得好的,南方不一定喜欢,南方人爱看的,北方人不一定听得懂,所以我们在创作时尽量拍出能让全国人都普遍接受的电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地方的特色。

但现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市场大了,我经常比喻,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第二是印度,第三是美国。中国的西南地区就有3亿人,而美国人口也只有3亿多,韩国只有5千多万,香港地区才500万,他们却都产出了享誉全球的电影作品,而西南地区也应有着这样的作品出现。现在的方言电影少,大家觉得很奇怪,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方言和地方电影,就像意大利电影、法国电影、日本电影、俄罗斯电影一样被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接受。

《电影》:这部电影你设定的第一受众是四川人吗?

王光利:这倒不一定,我做个类比,好莱坞电影的第一受众是谁?它很多作品在中国的票房远远超过了北美。王家卫的电影,周星驰的电影是讲粤语的,但是香港才多少票房?通过这个类比你就会发现,用什么风格来拍摄和所谓拍给谁的并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我不认为我们的电影只是为四川人或者西南人拍的,只是我是眉山人,我的演员是川籍的,用这种语言和风格,我们表现得更加自然,也更有趣。

网络电影的实时反馈,对创作者更加公平

《电影》:为什么看到小说后第一选择是做网络电影,而不是院线电影?

王光利:目前的中国院线电影空间是有了,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资本所操控,商业感很强。做院线电影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拍什么故事,而是谁来演,值多少钱,能挣回多少钱,你的很多精力都花在了这里,电影本身的创作感反而降低了。我之前拍院线电影时,甚至是开机前一、两天才和剧组、演员在一起,感觉刚合作得还不错,电影已经拍完了,所以电影有时被称作遗憾的艺术。而这次虽然拍摄只有20天,开机前的1个月,所有演员和我就泡在一起,聊剧本,体验生活,享受创作的乐趣。甚至杀青后,在后期剪辑时,我如果觉得有些台词感觉不对,演员可以随时配合来重录台词和配音,这在院线电影中是较难实现的。

《电影》: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相比,在细节的处理上会有哪些不同的权衡?

王光利:我看到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网络电影中有超过80%是通过手机和移动终端来看,只有不到20%是通过电脑PC终端观看。而手机和移动端目前的视觉呈现效果很显然没法跟PC和电视相比,比起电影院就差更多了,所以在网络电影上很多特效没法追求,这样就逼着你必须把故事讲好,把台词写得好玩,更具有网感,符合移动端90、95后主流观影人群的口味,这与院线电影的游戏规则不太一样。

《电影》:所以这次在台词的调侃和笑果上下了很多工夫?

王光利:对,像比较经典的一句台词是“背你妈的时”,这句话其实很有争议,很多人觉得这是在骂人,但其实是一句四川的方言,意思是“点子很背”,我们在片尾特意请到了四川家喻户晓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李伯清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是他最初让这句话成为流行,现在由他来解释,观众们会觉得既亲切又好玩,还很有地方特色。

《电影》:网络电影的禁忌是不是少很多?

王光利: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可能是的,但网络电影也有明确的红线。比如片中一些床上戏份的声音,如果声音太大,他们要求降低,时间太长、频次太多也不行,包括“背你妈的时”这句台词,最初一共出现了6次,后来规定我们必须控制在3次以内,所以看似网络电影很宽容,但也有很多限制。

《电影》:为什么选择爱奇艺VIP用户观看的放映模式?

王光利:这涉及到互联网电影的盈利模式。钱怎么来?就是通过会员付费的形式来收回,这是他们运作的方式。而且我们也要收集(第)一(部)的数据,要对(第)二(部)进行微调,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我觉得这个模式很公平,对于创作者来说看得见,摸得着,没有什么潜规则。

《电影》:收集的数据有让你觉得意外的地方吗?

王光利:其实比起一时的点击数据量,我更在乎的是这个数据会不会持续。而且我更喜欢看弹幕,有批评的,有说好的,过瘾,好玩,看到观众对你作品的事实反馈是做院线电影没有的快乐。

《电影》:这个题材会转化成院线电影吗?

王光利:我有自知之明,因为做的就是网络电影,很多技术还没有达到院线标准,需要很多时间来磨,投资量也不是目前的量级,包括我们的演员知名度也还不够,所以现在需要更多人来看,能到两千万人看,我们就觉得很OK,至于未来是否会进院线,还要看后续的观众反响。

猜你喜欢

方言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方言梗”走红的启示
让方言冒芽等于缘木求鱼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重庆·味道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跟踪导练(2)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