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函数知识的设计

2016-08-31杨林赵绚李国娟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计系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启发重构创新

杨林,赵绚,李国娟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计系

复合函数知识的设计

杨林1,赵绚2,李国娟1
1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2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计系

摘要:一般高职高专关于高等数学中复合函数知识的讲解,都是先给出定义然后应用,本文对高等数学中复合函数知识进行设计。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形,采取一些相应方法、措施,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复合函数的内容,为后面微分学、积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高等数学中底层必选、必学的内容-----即常识性的知识教育的必然性,我们从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出发,过滤、重构高等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底层必选;过滤;重构;启发;创新

引言

结合我院的培养目标及各专业的要求,我们认为数学课程的教学力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基本够用”为度,在方法、方式上,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两个方向需同时进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使其了解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脉络,更重要的是这些常识来源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掌握这些常识最终回归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以来,就能够加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有用性的认识,从而对基本常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实际需要出发,在内容的取舍和阐述方法上做了大胆的探索。在分层、分类、分专业高职数学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在知识层面上,采取底层必选(高数必备知识),中层限选(按专业方向限选),高层自选(按学生发展方向)方式进行组织教学。主要是满足底层必选的“应用数学”部分,也有可供选择的部分。在分层、分类、分专业高职数学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在知识层面上采取底层必选(高数必备知识),中层限选(按专业方向限选),高层自选(按学生发展方向)的方式组织教学。

1、问题驱动

[问题驱动]购买婴幼儿服装

到了谷子孕婴专卖店,首先服务员先问家长,孩子多大,身高多少,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家长买什么服装。

[启发引导][回归问题]

假设孩子的年龄是x岁,身高是h厘米,在根据国家规定,可以得出孩子穿多大范围的服装。

由问题驱动我们可以给出复合函数的定义。

2、复合函数定义

定义已知函数y=f(u)和函数u=g(x),若u=g(x)的全部或部分函数值在y=f(u)的定义域中,则y能通过u写出x的函数y=f[g(x)],称为由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

说明:(1)y=f(u)中u为自变量;u=g(x)中u为函数值;y能通过u写出x的函数y=f[g(x)]中的u为中间变量;

(2)复合函数的定义类似于神秘的盒子,即

u=g(x),y=f(u)

(3)复合函数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函数复合而成,即复合函数可以有多个中间变量。

(4)研究复合函数的复合结构非常重要,微积分中要用到.

(5)一般地,我们分析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时,应由外层向里层逐一拆成基本初等函数或其代数和的形式。

分析:从x到y的对应中,u,v都是中间变量,利用复合函数的定义求解;

例2、y=sin2x由哪些函数复合而成?

分析:要考虑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且利用函数的拆分方法可求解;

解:y=sin2x是由y=u2,u=sinx复合而成的。这个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它也是u=sinx的定义域;

分析:此题就是复合函数,根据从外层向里层逐层进行变量代换,直到成为基本初等函数或其四则运算时结束;

[思考]:y=lnu与u=-x能否复合?

注:由基本初等函数知识可知,这两个函数不能复合;

通过上面例题及复合函数的定义,我们对此定义做如下解释。

解释:(1)、不是任意两个函数都可以复合而成一个复合函数;

(2)、复合函数并不是一类新的函数,它只是反映某些函数在结构上的特点;

(3)、两个函数复合后函数的定义域可能发生变化;

3、复合函数应用

例4、俄罗斯套盒

分析: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套盒,就是一个大盒子套一个比它稍小的盒子,稍小的盒子在套一个比他稍小的盒子,以此类推,就形成了套盒;

解:俄罗斯套盒就类似于复合函数,由复合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

[师生互动]两个(或三个、更多的)函数盒能不能套子一起?

分析:这个类似于俄罗斯方块,即复合函数内容,但是都知道复合函数主要考虑的是定义域。

由复合函数的定义求解;解题过程由师生共同完成,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做详解。

4、结论

本文从问题驱动引出复合函数定义,在对复合函数的具体复合过程给以具体讲解,可以得出对于高等数学知识体系来说,过滤、重构知识很重要,文章采取启发引导、发现知识、归纳知识、揭示知识形式的奥秘,不断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这样可以让教师讲解轻松,学生学习容易,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并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摆脱数学难学、厌学的思维罐式。

参考文献:

[1]张春杰.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2]杨林,赵绚.积分学中原函数问题的课堂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10(下)

[3]王马英,樊娟华,杨林.应用高等数学(文)[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王马英,樊娟华,杨林.应用高等数学(工)[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重点项目JG2012059。

作者简介:杨林,男,山西运城芮城;研究生,助理讲师。

猜你喜欢

启发重构创新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