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诺登事件后,美国情报界有了哪些变化

2016-08-30杜燧锋

世界知识 2016年16期
关键词:情报界情报机构中情局

杜燧锋

时光荏苒,“剧情”波折、震惊世界的“棱镜门”事件已历经三载多,但这一事件对美国造成的影响依然清晰而深刻。前不久,苹果公司和美国联邦调查局还因手机解锁问题激烈对峙甚至对簿公堂,引发美国高科技公司对苹果公司一边倒的支持。这一事件的本质是“棱镜门”所引发的美国情报机构与商业公司的关系问题。后“棱镜门”时代,美国情报机构迫于国内外压力作出了一些改革与调整。

“棱镜门”触发新反思

近年美国情报界的调整,最早还是要追溯到9.11事件。9.11事件暴露了美国情报机构山头林立、缺乏沟通协调的痼疾,使得美国情报机构信息失灵、应对不力的问题成为众矢之的。美国情报界遂扛反恐大旗,大规模扩大行动范围,掀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

一是整合众多情报机构,大幅提升情报界经费和规模。美国于2004年设立国家情报总监,强化对整个情报界的监督、管理和整合。近几年,美国年均向情报界的投入高达700亿~800亿美元,比大部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要多。美国情报机构雇员数增至11万人,还雇佣了数倍于此的外包企业人员,后来干出惊天大事的斯诺登就属于此类人员。

二是情报机构在国内外大幅增加对技术侦查手段的使用。2001年美国通过《爱国者法案》,从法律上放宽了对国内情报活动和侦查活动的限制。除了情报机构针对国外的无限制监控外,针对本国公民的监控也更加普遍。

三是情报机构直接参与反恐作战,借机扩充权力。例如,中情局在巴基斯坦、也门等地多次参与实施无人机反恐作战行动,俨然成为实战单位,情报机构拥有了“准军事权”和在国外捕杀恐怖分子的权力。

四是情报机构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情民合作规模得到惊人扩张。美国情报界借反恐之名,扩充与盟国、本国企业和民间机构的合作领域和规模,情报触角和情搜途径大幅拓展。

这些调整增强了情报机构的情报收集和快速反应能力,对于美国反恐起到了较好成效,但其缺陷和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为美国情报界埋下隐患,并最终引发斯诺登事件等丑闻。

以斯诺登事件为契机,美国情报界对此前改革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新一轮的反思,他们承认:

首先,情报机构的大幅扩张导致了严重的侦控侵权问题。“棱镜门”爆料了美国对国内外的大规模窃听和监控行为,影响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传统盟友的情报合作,也引发国内民众对情报机构侵犯人权的担忧。美国国家安全局借用IBM、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进行监控的丑闻曝光后,这些高科技公司迫于国内外用户的压力,开始公开抵制情报机构。美国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的“互联网自由”理念受到讽刺和打击,如近期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签发命令对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公开过滤审查就引发美国民众反弹,社会和民间组织呼吁限制情报机构滥用权力的呼声愈发高涨。

其次,美国情报机构的执法问题也遭遇到司法层面的困境。如情报机构在海外有无军事权、无人机是否可以在海外猎杀美国人等问题,就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

第三,当前情报机制不适应恐怖主义新趋势的问题也逐步显现。2009年后,随着信息化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大规模的恐怖袭击风险下降,碎片化、较小规模的“独狼”式恐怖袭击频率上升,情报界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变革以适应更加碎片化的安全威胁。

新的调整措施

基于这些反思,美国情报机制采取了新的具体调整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化对情报机构的监督。美国对情报机构的监督主要包括国会监督、法院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几个层次。斯诺登事件后,各机构加强了对情报领域的管理和监督。2015年6月,国会通过《美国自由法案》取代此前争议很大的《爱国者法案》,限制此前美国国安局对国内民众的大规模通信记录监控,对国外的监控则不受限。总统也通过更多介入情报官员任命、情报任务指导等具体事务,加强了对情报机构的监督和掌控。2014年,奥巴马签发第28号总统令,对信号情报进行规范,明确今后将由白宫每年审议情报重点和关键目标,由总统高级安全小组审查情报活动。

二是在情报界内部进行更多改革和调整。2015年11月,按照《美国自由法案》的要求,美国国家安全局正式终止大范围、不加选择地监控美国国内电话记录的项目,规定只能对特定可疑人员进行监控,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监听行为未受到约束。美国政府每年将向国会和公众公布当年搜集电话记录的次数及电话被监控的人数。

为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和恐怖活动碎片化的新特点,中情局于2015年公布了名为“未来蓝图”的改革方案,意图打破各部门分工界线,重构中情局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以及提升数字化水平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中情局将建立10个任务中心,全面整合中情局内部的行动、分析、支援以及技术资源,以期改变中情局以往将行动分支和分析分支严格隔离开的传统作法。这是中情局自1947年成立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内部调整。

变化中有不变

虽然作出了调整,技术侦控依然是美国反恐和维持霸权的重要手段,美国不会有丝毫放松。当前,恐怖主义势力不减反增,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监控是信息化时代最核心的安全保障之一,美国当政者绝不会放弃这一法宝。这从美国国会通过《美国自由法案》限制国安局侦控权的曲折过程可以看出。实际上,1972年水门事件以来,技术侦控一直是美国政坛敌手互搏的利器。技术侦控对美国政府、政党和政客均不可或缺。

技术侦控手段的持续运用,将会不断促进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制度改进,使美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更大的情报能力盈余,这种盈余一方面会更加有利于美国,巩固美国情报联盟,进一步提升美国对盟友的掌控力,另一方面也会提升美国在国际舞台战略运筹的能力。

“棱镜门”事件触发了美国国内的反情报思潮,但这一思潮并不能明显动摇情报工作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还是应该客观看待。美国国内出现的反情报思潮所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美国强大的情报实力盈余提供了过量的安全产品。当前美国的反情报思潮,涉及大量选举政治因素和不同集团的经济利益。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表面上与情报机构龃龉不断,实质上双方是在唱“双簧”,私底下的合作并没有因“棱镜门”而中断。美国公民在面对安全威胁时也会一边倒地支持强化情报功能。因此,不能将美国当前的反情报思潮误看作情报收缩。

美国情报机构的新改革也产生了一些弊端。随着情报界开展“任务为中心”的改革及总统对情报界的介入增加,美国情报机构根据执政者的偏好上报情报信息的弊病将更加严重,情报的客观性更易受到影响。同时,情报机构改革过于关注突发性的具体问题,易导致情报的战略性不足。这也是各国情报界在信息时代和威胁多元化情况下普遍面临的难题。

客观看待美国情报改革思潮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评估美国情报界实力及其动向,对于我国有关部门及早布局、迎头赶上、在国际斗争中争取更多主动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情报界情报机构中情局
美国情报战略动向分析
三国漫——古董中情局
浅谈基层科技情报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
透视日本情报界及其改革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情报界对中苏分歧的评估
美国中情局遭空前质疑
塔利班炸死8名中情局特工
西方预测伊朗18个月内拥有核武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