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重底线的煤矿绿色生态投入机制设计*

2016-08-30信春华王翠香周洋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8期
关键词:环境效益绿色生态底线

信春华 王翠香 周洋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2.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河北沧州 061000)



基于三重底线的煤矿绿色生态投入机制设计*

信春华1王翠香2周洋1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河北沧州 061000)

在调研总结煤矿绿色生态投入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三重底线理论,探索煤矿投入成本与效益演化规律,分析了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方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监督等影响绿色生态投入的关键因素对煤炭企业保证环境和社会底线的传导作用。最后,基于三重底线原则,设计了煤矿绿色生态的投入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绿色生态投入机制设计三重底线煤矿

0 引言

绿色生态矿山的建设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及技术进行探索。钱鸣高院士等[1-2]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科学采矿等理念和方法;卞正富等[3]提出了矿山生态建设的概念,认为矿山生态建设需要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贯穿于采矿全过程;刘建功[4]基于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提出了低碳生态矿山的概念,探讨了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及评价指标体系。信春华等[5]构建了井工矿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多阶段综合评价模型。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既涉及到采矿理念的调整、管理模式的调整、绿色生态投入的加大,又涉及到制度的演化、技术创新调整等。在众多的问题中,增强煤矿企业绿色生态投入的动力,激励企业积极进行绿色生态创新与实践成为关键。当前绿色生态投入不足是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煤矿绿色生态投入现状,探究影响绿色生态投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理论进行煤矿绿色生态投入机制的优化设计。

1 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2006年起,所有矿山企业都要以月为单位预提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的保证金,并将其列入矿山企业的成本中。针对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提取金额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定。

目前,煤炭企业已按照国家与相关省份的要求,提取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提取的金额与保证金的使用上,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由于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企业减少了环境治理保证金提取数额。近两年来,煤炭需求增长趋缓、煤炭价格严重下滑,煤炭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致使煤炭企业更加缺乏绿色生态投入的动力。2013年7月29日,阳泉煤业发出公告称,由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从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该企业将暂停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与转产发展资金。第二,已提取的环境治理保证金使用率不高,尚未充分发挥其治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作用。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已提取的环境治理保证金主要用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生活设施改造,用于生产项目的居多,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的较少。

2 基于三重底线的煤矿投入成本与效益演化规律

英国Sustain A-bility公司总裁John Elkington于1998年首次提出,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三方面的平衡[6]。企业通过三重底线来展示与衡量其可持续发展。基于三重底线与可持续性的关系,煤矿绿色生态建设也必须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三个方面,将经济效益(指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社会效益(主要是指满足企业员工及矿区周边居民的安全和健康收益)与环境效益(指保护生态环境,最小化生态扰动)协调一致,从而实现煤炭企业长期永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煤炭企业只有在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底线交汇处开展企业活动,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环境。

基于三重底线的煤矿投入成本与产生效益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会随着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的寿命周期及投入的累计效应而动态演化,其动态演化可以构建示例图进行直观反映,如图1。

图1 基于三重底线的煤矿投入成本与效益演化示例图

图1中的曲线OC代表绿色生态投入的投资收益函数,绿色生态投入成本与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一一对应,其中直线OD的斜率为1,即投入成本与产生的效益相等,净效益为0。根据直线OD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可以看出,绿色生态投入初期,即在OA段,由于初期投入的成本高,产生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低,净效益为负值,所以,OA段曲线低于直线OD。随着绿色生态投入的增加,生态环境与安全水平提高,煤炭企业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大大提高,所以AB段高于直线OD。当绿色生态投入达到B点时,绿色生态投入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绿色生态投入成本带来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增长放缓。煤炭企业进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若外部的煤炭价格不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降低,如图中EF线所示。但是,经济效益下跌的幅度远远小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上升幅度,经济效益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总值是大大增加的。因此,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协调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不应仅保证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底线,还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现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目前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表明,煤炭企业的环境效益尚未达到底线,缺乏环境效益的投入动力,尚需设计相应的机制和制度进行激励与约束。

3 绿色生态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煤矿企业绿色生态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如图2。

图2 绿色生态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示例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政府可通过国家政策进行约束和激励。对于环境污染行为,可征收相应污染税或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可鼓励社会参与来对企业行为进行来限制和规范。对于主动进行绿色生态投入,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成果较为显著的企业,政府应进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融资支持等激励政策和措施进行奖励。政府的政策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有支持和监督的作用。

绿色生态煤矿建设需要根据煤矿地质条件,研发和使用相应的绿色生态技术。可是,绿色生态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单个煤炭企业缺乏投入的动力。因此,还需要有实力的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合进行开发,为煤矿企业提供绿色技术的支撑。因此,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一方面为煤炭企业提供创新的绿色生态技术成果,支持和促进煤炭企业进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绿色生态消费理念和行为,成为生态市场的社会基础,促使和监督煤炭企业进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若煤炭企业不进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会承担大额的税费,造成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且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造成销量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为了生存和发展,煤炭企业只有加大绿色生态投入,努力达到环境底线,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4 基于三重底线的煤矿绿色生态投入机制设计

4.1制定煤矿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标准,实施绿色矿山认证制度

国家应协调调动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门、高校专家、优秀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制定煤矿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标准。从矿山资源与能源消耗、污染控制、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生态管理等方面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5],运用科学方法设定各指标的基本标准值、先进标准值、卓越标准值等评价等级,并基于此标准实施绿色矿山认证制度。对于符合指标标准的煤炭企业颁发许可证书,该许可证书要作为煤炭企业取得新开采权的重要条件;同时作为其他申请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重要因素。对于认证制度的执行可以由市场专业的评估机构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予以评估。

4.2改革完善煤炭资源税费,强化其激励约束效果

税收政策可以引导经济活动主体的生产与消费行为,对供给和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是激励约束煤炭企业加大绿色生态投入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生态环境税费体现为以收费为主、税收辅助的形式,以地方税费为主,主要有:排污费,土地复垦费、煤矸石排放费、矿井水排放费、育林基金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单位煤炭的生态环境税费征收标准在25元左右[7],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造成绿色环保激励约束效应不明显,我国矿产资源对资源耗竭的跨代外部成本与环境负外部成本的补偿率偏低[8]。因此,应进一步改革完善煤炭资源税费。

对污染程度不同的资源实行差别对待,鼓励规模开发与经营。从长期来看,必须对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进行统筹设计和综合改革,将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设计改革方案,适当时机开征环境税[9],切实考虑政策的执行力在企业的承受力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增强其激励约束效果。

4.3将环境绩效纳入煤矿经营者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煤矿经营绩效考评体系由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子体系构成,并未将环境功能纳入经营者绩效的考评体系,造成经营者缺乏绿色生态投入的动力。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战略、公司竞争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环境绩效纳入经营者绩效考评体系,协调好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关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经营者考评体系,有利于激发经营者进行绿色生态投入的动力,从而促进绿色生态矿山的建设。环境绩效需要以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环境治理为重点进行考评。

4.4创新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模式

煤矿进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的关键点是采用绿色开采技术,进行清洁生产。但是,目前绿色开采技术尚未发展成熟,技术使用成本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生态矿山的建设效果。绿色开采技术的研发和改进,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为激发煤炭企业和研发机构研发绿色生态技术的热情,国家可以设立绿色煤炭技术研发专项基金,对于企业和研发机构研发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可直接应用于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进行专项基金资助,并且按照“一次核定,定期检查,分期拨付”的原则,对绿色煤炭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与完善绿色生态技术交易市场,通过交易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获利功能,促进绿色技术的完善,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分散绿色生态技术研究、开发、使用的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5建立健全生态市场

政府在建立生态市场方面,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生态资本的融资功能,带动和引导企业与社会公众进行生态投资。同时,企业要进行生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最后,还需要普及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教育,确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形成生态市场的社会基础。

5 结语

基于三重底线的煤矿投入成本与产生效益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会随着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的寿命周期及投入的累计效应而动态演化,目前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表明,煤炭企业的环境效益尚未达到底线,缺乏环境效益的投入动力,尚需设计相应的机制和制度进行激励与约束。因此机制设计应围绕绿色矿山认证制度、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完善、煤矿经营者绩效考评体系改革,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模式创新、生态市场建立健全等方面进行。基于这些关键因素设计实施绿色生态投入机制,能够指导煤炭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底线交汇处开展企业活动,有助于煤炭矿区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应用系统动力学、动态演化模拟等方法,结合实际的煤炭企业数据,定量模拟研究所设计机制实施的效果。

[1]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J].煤炭学报,2007,32(1):1-7.

[2]钱鸣高.煤矿的科学开采[J].煤炭学报,2010,35(4):529-534.

[3]卞正富,许家林,雷少刚.论矿山生态建设[J].煤炭学报,2007,32(1):13-19.

[4]刘建功.冀中能源低碳生态矿山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1,36(2):317-322.

[5]信春华,丁日佳,刘峰.井工矿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多阶段综合评价模型[J].煤炭学报,2012,37(6):1061-1066.

[6]CARTER C R, ROGERS D S. A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ving toward new theo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8,38(5):360-387.

[7]李国平,张海莹.煤炭资源开采中的外部成本与应交税费比较[J].经济学家,2011(1):63-69.

[8]曾先峰,李国平.中、美两国煤炭资源的税费水平及负担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3):25-32.

[9]李英伟.对我国煤炭资源税费体制改革的新构想[J].税务与经济,2013(2):96-101.

王翠香,女,1989年生,河北沧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

周洋,男,1992年生,山东济南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

The Mechanism Design of Green and Ecological Input in Coal Mine Based on the Triple Bottom Line

XIN Chunhua1WANG Cuixiang2ZHOU Yang1

(1.Schoolofmanagement,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

The paper research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al mine green ecological investment and the evolution model of coal mine input costs and benefits is explored based on the triple bottom line. The impact mechanisms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green ecological input to ensure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bottom line is analyzed in-depth, such as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of government and the support and supervision of other benefits-related organizations. The input mechanism of coal mine green ecology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riple bottom line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green ecological inputmechanism designtriple bottom linecoal min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3235),国家留学基金(201406435009),地质调查局研究项目(12120113088400)。

信春华,女,1978年生,山东德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管理,风险管理。

2015-07-14)

猜你喜欢

环境效益绿色生态底线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真相与底线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南通市区公园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益分析
农村生物质气化供暖经济和环境效益浅析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