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
——中介效应分析*

2016-08-30高瑞霞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8期
关键词:意向管理者煤矿

高瑞霞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安全技术及工程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
——中介效应分析*

高瑞霞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为探索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关系,引入中介变量不安全行为对二者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中介效应模型,设计量表。利用SPSS22.0软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利用AMOS7.0软件对模型按照中介效应检验步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在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员工不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关系,员工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有显著正向关系。煤矿安全管理应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这一根源入手,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频次,从而遏制煤矿火灾事故发生。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中介效应不安全行为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

0 引言

近年来煤矿重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发生后很容易引起二次灾害,极具毁灭性。根据“冰山理论”[1],每一起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前都可能有大量的险兆事件已经发生,因此,应当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分析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发生的原因,无疑对煤矿安全生产是比较经济、可行的策略之一。张晓[2]、庄汝峰等[3]分析了险兆事件发生的原因;田水承等[4]分析了险兆事件上报的影响因素,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于观华[5]、杨禄[6]从险兆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进行了研究;ZOHAR D[7]、曹庆仁等[8]、姚曙[9]等学者认为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与企业中的事故有关系,而且认为生产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不安全行为。这些成果主要是从某一个侧面进行险兆事件、事故的研究,并没有从人因角度深入研究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与险兆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安全行为在其前因变量行为意向和险兆

事件之间的作用。为了厘清这些关系,本文以煤矿火灾事故为例,研究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

1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1.1理论框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构建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中介效应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中介效应初始模型

1.2研究假设

按照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行为意向是行为的决定变量和有效预测变量。如果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意愿,就可以预测他是否会从事某种行为。因此,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是发生不安全行为前的必经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1)不安全行为意向与不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关系。

MEARNS K等[10]认为事故最好的预测变量是不安全的行为;陈静等[11]认为,人是激发事故的必要因素,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即使是物或环境等因素,最终也会分析出最根本原因是由人的失误引起的。

(2)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有显著正向影响。

人的行为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分为组织行为、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那么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煤矿的高层管理者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即组织行为;班组长、区队长等在组织生产活动时发出的不安全行为,即群体行为;煤矿工人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即个体行为。在这里组织行为和群体行为合并属于管理者不安全行为。据此提出假设:①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有显著影响;②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有显著影响。曹庆仁等[12]认为,机或环处于不安全状态是由员工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管理者的行为不会直接造成不安全行为,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直接影响和控制员工的行为。比如管理者可以通过制订和落实安全作业规程去影响员工的行为,如果这个规程本身存在漏洞,员工按照这样的作业规程作业时,引发煤矿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会直接导致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

(3)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与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关系。

2 研究设计

2.1测量变量设计

本文采用Likert5级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完全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记为5,4,3,2,1。

2.1.1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测量

目前,对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测量研究并不多见,主要借鉴研究者[13-15]对行为意向测量的研究成果,以矿工未来的行为打算为出发点,最终采用图省事不按规程作业导致煤矿火灾的可能性(B1)、为了经济效益减少操作程序导致煤矿火灾的可能性(B2)、习惯性违章导致煤矿火灾的可能性(B3)、从众心理导致煤矿火灾的可能性(B4)四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

2.1.2不安全行为测量

本文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分为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和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从安全政策制订是否合理(G1)、安全规程制订是否合理以及工作环境是否安全(G2)、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G3)、管理者对于安全工作的监督行为(G4)四方面去测量。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从员工在作业时对于安全规范要求的服从程度(F1,F2,F3,F4,F5,F6)和员工对于安全工作的参与程度(C1,C2,C3)两方面去测量。

2.1.3煤矿火灾险兆事件

从险兆事件预防的几个重要环节着手,将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从险兆事件发生情况(FS1,FS2)、险兆事件识别情况(SB1,SB2)、险兆事件上报情况(HB1,HB2,HB3,HB4)三方面去测量。

2.2研究工具

采用SPSS22.0软件对量表信效度进行检验,运用AMOS7.0软件,按照中介效应评价的步骤分4步进行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中介效应分析。

2.3样本概况

在陕西、河北、山西3省8个煤矿收集到来自140个班组的813份有效问卷。样本描述性统计如下:工龄分布5 a及以下占63.46%,6~10 a占21.63%,11~20 a占10.10%,21 a及以上占4.81%;年龄分布:29岁及以下占60.10%,30~39岁占29.81%,40~49岁占7.69%,50岁及以上占2.40%;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占6.77%,高中或中专占55.47%,大专及以上占37.76%;工种分布:掘进占11.54%,采煤占24.52%,运输占15.87%,机电占39.90%,通风占3.85%,其他占4.32%;用工形式:正式职工占58.65%,劳务工占33.17%,外委队占8.18%。

3 数据分析

3.1量表信效度检验

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信度分析,25个测量条款的CITC均大于0.3,整体Cronbachα为0.882,大于0.7,说明整体测量量表符合信度要求。

25个测量条款的各因子载荷值均超过0.5,因子结构较为清晰。卡方自由度比值x2/df=3.722,虽然大于3,超过了最佳拟合建议值,但它仍然在小于5的合理范围内。此外,RMSEA=0.073,虽然大于0.05,但仍在小于0.10的建议值范围内。除此之外,GFI=0.912,AGFI=0.903,TLI=0.936,CFI=0.922,PNFI=0.509,PCFI=0.542,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理想水平。因此,说明该模型总体上的拟合效果良好,结构效度合理。

3.2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主要是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模型拟合指标

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8,P值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模型成立。

3.3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时把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与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两个维度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去研究,如表2所示。

表2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模型拟合指标

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管理者不安全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4,P值达到显著水平;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2,P值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和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模型成立。另外,从结果可以看出,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与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路径系数为0.09,P值为0.065,未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对员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直接影响不显著,假设(3)未得到证明。

3.4员工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

员工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主要是检验模型中介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分析可知,如表3所示。

表3 员工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模型拟合指标

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9,P值达到显著水平;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5,P值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模型成立,假设(2)得到验证。

3.5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部分中介效应分析

前文验证了自变量(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因变量(煤矿火灾险兆事件),自变量(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中介变量,中介变量(员工不安全行为)与因变量(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关系,接下来验证当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可知,x2/df为2.791,小于最高上限5;RMSEA值为0.078,大于0.05,但小于最高上限0.1;GFI,AGFI,TLI,CFI指标值分别为0.877,0.895,0.869,0.871,略低于0.9;PNFI与PCFI指标值分别为0.489与0.497,略低于0.5。结果表明,部分中介作用模型拟合基本符合要求。可以看出,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1,0.44,均达到显著水平;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55,均达到显著水平;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减少到0.05,远远小于其他路径系数,且P值为0.301,统计检验非常不显著。根据判定中介作用的条件,说明中介变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在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需要进一步验证完全中介模型。

3.6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完全中介效应分析

去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可知,如表4所示。

表4 员工不安全行为完全中介作用模型拟合指标

结果表明,完全中介作用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在完全中介模型中,如图2,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3,且达到显著水平;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2,达到显著水平;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6,达到显著水平;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7,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完全中介模型成立。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在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假设(2)的①、②验证。也就是说,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完全通过管理者的不安全行为和员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影响煤矿火灾险兆事件。

图2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完全中介作用模型

4 结语

(1)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员工不安全行为之间有显著正向关系。因此为了降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频次,煤矿安全管理者就要从其行为意向入手,从根源防止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动机,通过安全培训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安全意识、端正其安全态度。

(2)员工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有显著正向关系。险兆事件是煤矿事故的前馈信号,因此为了预防煤矿火灾事故发生,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些没有严重伤亡损失的险兆事件。防控煤矿火灾时,要从管理者和员工个体两方面降低不安全行为。加强管理者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使管理者制定的安全政策和规程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安全管理要求;保证员工作业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可靠,降低管理者在生产中的不安全管理行为,为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行为等;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参与性和服从性。

(3)员工不安全行为在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充分认识不安全行为的桥梁作用,使员工清楚生产中的一个不安全行为动机或念头就有可能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发生,进而酿成事故和灾难。因此,安全工作者要把安全生产的理念始终如一地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心中,干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遏制煤矿火灾事故发生。

[1]MUERMANN A,OKTEM U. The near miss management of operational risk[J].The Journal of Risk Finance, 2002,4(1):25-26.

[2]张晓.Near miss管理分析及其在某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3]庄汝峰,张晓华,牟善军,等.对未遂事件发生原因重要度排序方法的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10(1):7-9.

[4]田水承,孙曙英,于观华,等.煤矿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34(5):517-522.

[5]于观华.基于三类危险源的煤矿险兆事件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6]杨禄.煤矿险兆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7]ZOHAR D. Safety climate and beyond: A multilevel multiclimate framework[J].Safety Science,2008,46(3):376-387.

[8]曹庆仁,宋学锋.不安全行为研究的难点及方法[J].中国煤炭,2006,32(11):62-63.

[9]姚曙.基于不安全行为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原因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32(4):72-77.

[10]MEARNS K, WHITAKER S, FLIN R,et al. Factoring the human into safety: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R].Norwich: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2003.

[11]陈静,曹庆贵,刘音.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及系统动力学分析[J].煤矿安全,2011,42(5):167-169.

[12]曹庆仁,李凯,李静林.管理者行为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1,24(6):69-78.

[13]AJZEN I.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14]王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违章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4):7-12.

[15]田水承,刘芬,杨禄,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不安全行为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41(1):109-112.

Intermediary Effect-based Analysis of Action Mechanism on Fire Near Miss in Coal Mine

GAO Ruixia

(The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AcademyLangfang,Hebei065000)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employees’unsafe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coal mine fire near miss, unsafe behavior was introduced as an intermediate variable. Coal mine fire near miss action mechanism intermediary effect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scale was designe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were tested by SPSS22.0.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odel was do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diation effect inspection steps through AMOS7.0.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ployees’ unsafe behavior played an intermediary role completely between unsafe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coal mine fire near miss. Employees’ unsafe behavioral inten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employees’ unsafe behavior and coal mine fire near miss.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should be taken action from the root cause of employees’ unsafe behavioral intention, reducing unsafe behavioral occurrence frequency, to curb coal mine fire accidents.

mine coal firenear missintermediary effectunsafe behavioremployee’s unsafe behavioral inten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1169,71273208),武警学院学科发展支持计划(院科组[2015]24号-9)。

高瑞霞,女,1973年生,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安全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5-07-11)

猜你喜欢

意向管理者煤矿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