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6-08-30电子科技大学2014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王吉哲

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2014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 王吉哲



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2014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王吉哲

近年来,全球极端性天气频繁发生,世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纷纷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清洁能源技术为依托,鼓励发展新型能源和清洁技术,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能够有效地解决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的迅猛增长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分析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低碳经济的提出过程和基础理论,指出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展开论述。第三部分借鉴其他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做法,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第四部分针对上述主要制约因素,制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失衡产业结构、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完善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 经济模式 制约因素 对策

1 低碳经济概述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对这一概念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定义,学术上对“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形态还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有所争论,但始终没有得出一个权威的结论。目前学术上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是鲁宾斯德教授的观点,他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高效节能技术,实现低污染和零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绿色化和经济化发展道路的一种经济模式。”

本文所讨论的“低碳经济”以鲁宾斯德教授的观点为基础,研究技术和制度手段,来实现科学高效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

1.2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它与以往的经济模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特点: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

(1)经济性

“低碳经济”作为当代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经济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发展不能跳出市场经济的框架和要求,必须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低碳经济。第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而不是通过牺牲人民的生活水平片面地发展低碳经济。

(2)技术性

“低碳经济”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环保技术方面,为了达到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目的,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普及率。

(3)目标性

“低碳经济”的目标性指的是将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和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方面,以减少全球气候变化为宗旨,通过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使其排放量处在不超过一个相对稳定的排放水平,从而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以求更和谐长久的发展。

1.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理念强调革新现有的能源技术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一理念在全球环境恶化的现实背景之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环境问题突出的中国来说,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低碳经济倡导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有利于改变中国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快速发展。

(2)有利于构建节约型、友好型社会

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因此,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科学地配置资源,保持经济各环节有效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并已提入“十二五”规划中。

(3)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政府在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上持有积极的态度,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变暖问题应对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发展新型环保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展低碳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2 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

2.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政治基础

自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呈现一片和谐的气氛,2010年政协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从这一点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采取许多重要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充分证明了我国政府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毅力,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经济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每年以7%的平均速度增长,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基础更加雄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效率的提高、节能技术的改进等,会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对于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节能减排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使温室气体逐步减少,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不太均衡,特别是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而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偏低,一次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结构的布局呈现出“煤炭丰富、石油缺乏、天然气少”的格局,这种能源布局结构加快了我国由“高碳”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步伐。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虽然一直努力致力于发展新型节约能源,但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布局仍然没有改变,如图1所示:

图1 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与中国之比较

从图1可以看到,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图中,原煤占30.3%,而中国的原煤占一次能源的70.4%,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再生能源的比例为4.5%,远远低于世界水平的23.7%,因此,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道路任重道远。

(2)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状态仍未改变,根据统计年鉴可知,见表1,从2004年~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7.4%下降为4.4%,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51.7%下降为48.0%,第三产业从40.9%上升为47.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仍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虽然也很快,但是总量上仍然落后于第二产业。

(3)政策体制建设不完善

虽然我国从1998年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促进能源的节约利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并没有针对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给出指导意见和金融支持。低碳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回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行业,低碳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种种因素使得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缺乏资金支持。就低碳行业目前的融资方式而言,主要有风险投资、债权融资以及低碳企业的内部融资。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和碳交易市场,政策的制定也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概述

3.1英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先驱

2003年,英国政府就能源问题颁布了白皮书,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该白皮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英国政府在减少能源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整治措施,同时也加大了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力度,是英国政府在能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方面的一大里程碑。

此后,英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多个能源保护法案,2006年7月英国政府通过了《能源回顾—能源挑战》法案;英国政府也制定了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中长期减排目标(如图2),该法案的实施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二氧化碳等高能耗气体排量做出法律规定的国家。

图2 英国节能减排目标

表1 2004年~2013年各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英国政府为了建立节约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开发新能源以大力支持。同时鼓励居民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环保和节约,养成良好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英国的一系列做法对于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暖问题和摆脱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欧盟:大力推行低碳经济

欧盟对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清晰的布局和合理的规划,欧盟各成员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也有着各自的目标。在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规划策略下,各成员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自从欧盟成立以来,保护环境、较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保障欧盟自身能源安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一直是欧盟切实关心的问题,欧盟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

2005年成立了欧盟碳排放量交易体系,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欧盟各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2)在欧盟的能源结构方面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2007年建立了关于新能源研究体系的综合性发展计划,范围涉及风能、电能、太阳能和碳封存等多个相关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安全政策和措施,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欧盟各成员国的可持续发展。

3.3美国:对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布什总统时期,美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因国内各大利益集团都不愿接受节能减排所带来的美国经济放缓这一后果,布什政府退出了《京都协定书》,但是在节能环保、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美国并没有无动于衷,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布什政府拨款58亿美元用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同时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主动承担在应对全球变暖和能源粮食安全方面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实施了“绿色新政”,加强了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和发展力度,使得美国经济逐渐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有助于解决美国民众的就业问题,而且对整个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4日本:积极构建低碳社会

日本政府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能源危机和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推动发展低碳经济。

(1)加强能源方面的立法。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出台新的能源政策法案以适应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2008年5月和6月,日本通过了《能源合理利用法》和《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的修正法案。2008年6月,通过了《通过推进研发体系改革强化研发能力及提高研发效率》。2008年10月,日本决定在国内正式施行碳排放交易机制。

(2)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节能。日本政府通过委托专业的节能机构对企业的节能状况进行有效审计和监督,对于不能完成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不定期地向社会进行公布,并责令其改正。

(3)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日本政府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和解决气候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只有加强合作,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节能减排问题和气候问题的解决。

4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4.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

如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非常迅速,为了避免由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我国要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这一观点已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认可。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提高碳排放的成本。在市场经济下,提高生产成本的方式使得高碳行业无利可图,自然就会减少高碳行业的生产经营,从源头上降低碳的排放量。二是要调整结构,推进低碳产业链的形成。处于低碳产业链上端的是产品的设计和技术研发,处于产业链下端的是低碳产品的消费市场的形成,产业链的完整可以让处于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利可图,从而使得低碳产业发展壮大。三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例如在传统的建筑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要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发展纲要中,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将发展的天平倾向与环境保护,即使是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也是值得的。有了政策的支持,对于淘汰落后的产能和推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就会更有利。

4.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我国长期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在对传统行业的调整方面实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战略,推动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向高效节能环保方面转变。淘汰落后的产业,对工业企业的内部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结构,充分利用高效清洁能源。加强对重点高碳产业的改造,加强节能减排力度,落实减排责任,温室气体 “零排放”,促进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这些都是推动生产、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手段。与发达国家居民大量的碳排放不同,我国碳排放量的70%都来自于生产领域,这一点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明显,我国的许多行业的生产链都是从原料直接到产生的一次性生产过程。想要改变这一不利的局面,必须对目前我国的产业生产方式进行转变,采取循环性的生产方式和节约型的增长方式。

4.3加强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发展低碳技术的根本途径是自我创新,特别是对技术的创新,革新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效率。积极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清洁技术,将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技术作为我国国家能源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提高能源的实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企业作为市场的一大主体,要抓住国家扶持低碳技术研究开发的重大机遇,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大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企业在促进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方面,鼓励出台一些能源开发和技术研发的措施,例如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人员实现入股奖励,专利入股,管理入股及经济成果入股或分配股权的形式,以提高低碳技术研发人员的研发热情。加强对企业研发人员的技术培训,吸收消化所引进的先进技术,丰富我国低碳技术的内涵,以早日突破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瓶颈。

4.4建立法律体系,加强制度引导

(1)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是经济快稳定发展的保障,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体制和法律的保障,低碳经济也不例外。近些年,为了健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在实践中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些政策法规就其本身来说是好的,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法规没有及时按照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完善和补充,逐渐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要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并对现行的法律进行完善和补充,使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使发展低碳经济有法可依,约束整个社会的行为,真正实现低碳经济。

(2)加强节能减排的制度引导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提是符合我国国情,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低碳型方向转变,明确各方利益关系和责任,实施低碳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政府应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确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也应确立领导干部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绩效考核目标,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只根据GDP的增长情况来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衡量的局面,更多地用低碳经济的指标去衡量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绩。对于政府官员,努力提高国家机关干部的低碳意识,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意义。对于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事前全民听证制度、事中及时沟通制度和事后及时公示制度,并具有明确的问责制度,多种制度的协调和引导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低碳经济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降低社会经济成本、恢复全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其实质是实现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产生的概况、现状、意义以及对各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经验的研究,阐明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及迫切性。针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最终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对策是:中国必须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能源的可再生以及新型能源的开发使用,继续不断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技术,推动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在碳排放指标等方面具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李志青.世界的“低碳发展”之路[J].上海人大月刊,2010(4).

[2] 金涌,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 (9).

[3] 邢继俊,黄栋,赵刚.低碳经济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 唐笑飞,鲁春霞,安凯.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1(33).

[5] 余泳泽.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治理效率与实施路径研[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6] 卞相珊.从国际气候谈判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J].政法论丛,2011(3).

[7] 程维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

[8] 程恩富,王朝科.低碳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海派经济学,2010(10).

[9] 周慎.试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J].经济师,2010(7).

[10] 杨志,陈波.碳交易市场走势与欧盟金融全球化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1(1).

[11] 韩坚,周玲霞.碳金融结构转换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2012(4).

[12] 穆献中.中国低碳经济与产业化发展[M].北京:石油出版社,2011.

[13] 周茂荣,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气候变化的中国应对[J].生产力研究,2010(8).

[14] 莫文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7).

[15] 陈新平.低碳财税政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16] 陈柳钦.低碳经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J].节能与环保,2010 (4).

F127

A

2096-0298(2016)07(c)-151-04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