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后殖民主义看中国当代设计

2016-08-29樊蓉蓉

人间 2016年23期
关键词:赛义德后殖民殖民主义

樊蓉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00)

从后殖民主义看中国当代设计

樊蓉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00)

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来源,是我们针对中国当代设计发言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我们需要一个国际的和当代的脚怀和思维,也需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对中国本土文化加以审视,达到本土文化与全球化的结合,从而进行新的提高和适时的转变。关于“后殖民主义”这个名词,大家可能觉得对其的理解比较晦涩,怎么对其确切、深入地理解,如何用简单的话语将复杂的问题讲清楚,并进一步体现到中国当代设计之中,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

后殖民主义;中国当代设计;本土文化

一、如何理解与认知“后殖民主义”

谈到后殖民主义,大家首先会想到赛义德,他和霍米·巴巴、斯皮瓦克一起被罗伯特·扬称为后殖民研究中的“神圣三剑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后殖民理论都是一个主要受赛义德著作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领域,赛义德和其著作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在赛义德看来,那些西方著作中呈现出来的东方,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东方,而是一种西方人的文化构思。在人们的认知里,东方总是被赋予形形色色的消极特征,相反,西方则总是被赋予积极的特征,换言之,建立在政治、文化甚至宗教基础之上的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强弱关系。后殖民主义理论突出和强调的是文化问题,它的直接目标是为了颠覆文化殖民和话语霸权,也就是说,后殖民主义所研究的重点是在文化、知识和精神领域里。

后殖民主义作为当代多种文化政治理论的集合性话语,与后现代理论相呼应,不仅成为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对话”的文化策略,而且使边缘文化得以重新找到自我。在该研究领域,无论是赛义德充满歧义的“东方主义”,还是霍米·巴巴和斯皮瓦克的具有解构或女权色彩的后殖民文化理论,都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当今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设计研究有着深化作用,并有可能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更大的跨国际语境来看当代中国的当代设计。

二、中国当代设计出现的问题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也带来了许多西方的设计理念,这导致设计师忽视了“设计为大众”的观念,进入了追求西方潮流设计、时尚设计的怪圈。因而,我国的设计界不由自主地学会了“拿来主义”,借鉴西方的设计方法,模仿西方的设计思想,一时间崇洋媚外成风。中国当代设计与西方当代之间只是一种影响、制约及接受的单向关系,而不是双向、平等的交流,这可以从近些年来中国的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耗资巨大的建筑物要去请国外的设计师来设计。北京的国家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人家画一个弧的设计,竟赚去设计费数千万元的代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样的建筑风格与北京这个城市的整体环境、大的文化氛围是不和谐的,北京是一个拥有独特人文特色建筑的城市,特别是与国家剧院直面相向的故宫,两种风格无法融合,因而引起国人极大的争议。中国的很多城市在建筑方面都盲目追求西方的建筑风格,武汉其实是一个有着自己文化韵味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商业的需求,出现各种西式建筑,最突出的应当属于光谷的步行街,从最初的步行街到后来的西班牙、意大利、德国风情街,这些建筑都是极具欧式风格的建筑,为什么我们不能设计出一些武汉味道的建筑呢?还有中国在当代的其他设计领域,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大多随波逐流,还有一部分人是盲目的认为西方的都是好的,都是精华,我们传统的文化就都是糟粕,这种观念肯定是错误的。

三、后殖民主义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对于中国当代设计殖民主义思维的克服和摆脱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摆脱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要一味地追求西式设计。中国曾经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并且有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的经济、文化处于落后地地位,所以很容易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进而陷入追求西方潮流设计、时尚设计的错误思想。其次,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话语权,重新认识自我及民族文化。引入后殖民主义理论,便于我们把握在后殖民时期与西方对话的权利,我们就不会盲目地认为,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我们要让自己从被排斥的边缘化逐渐走向与西方融合的非边缘化,并重建自己丧失的地位。再次,我们要加强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整合。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在追随国际潮流的同时,如何把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精神融人其中,如何以独特的民族面貌跻身于世界,这是我们的设计理念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心。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鲜明地介入当代设计,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际化的竟争中失去民族文化特色是短视的,也是危险的。最后,我们要以平等的地位去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出现和传播促进了跨国或者跨文化的合作,使得设计师在和来自不同国家具备不同文化身份的设计师合作的同时能够更充分的发掘自己的身份、文化和个性,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才能设计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

四、结语

研究中国当代设计,需要关注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从而关注中国当代设计的走向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于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现代性文化,它应当是在保留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文化的精髓,即不要抛弃本土文化,而是将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结合,让当代设计焕发新的色彩。著名设计教育家王受之说过“形式至上,不求甚解,以为甚解,这很可怕”,所以中国的当代设计必须要在后殖民主义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确方向。在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之后,对中国当代设计进行反思,希望我们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和民族文化,找到自己的话语权,加强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整合,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能够处于平等的地位上审视和发觉中国的文化精神,并构建平等的话语权。

[1]爱德华·赛义德(美):《东方学》,1987年版。

[2]赵希方:《后殖民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5]周彦:《“去中国化”的殖民心态——兼谈后殖民主义下的当代艺术》。

[6]屈湘玲、陈宏平:《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当代中国的“洋设计”》 《中外建筑》2010年03期。

I109

A

1671-864X(2016)08-0289-01

樊蓉蓉(1992-),女,湖北省荆门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设计学。

猜你喜欢

赛义德后殖民殖民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以斯皮瓦克的语境化性别理论为例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双重“他者”的自我认同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藻海无边》
身着和服的“东方灰姑娘”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研究
赛义德德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