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过后,小心骗子找上门警方提示广大考生家长警惕各类“高考诈骗”

2016-08-27张红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6期

文 张红

高考过后,小心骗子找上门警方提示广大考生家长警惕各类“高考诈骗”

文 张红

高考刚刚结束,各高校招录工作即将展开,根据往年警方掌握的情况来看,各种针对考生进行诈骗的案件将进入高发期。为有效防范和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防止考生及家长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根据往年发案情况和特点,警方特别提示:最近一段时间要特别提防各类“高考诈骗”。

“招生办主任”称“学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骗术:通过QQ、微信、短信等发布信息,用修改高校名称、

进行“视觉混淆”

伪造虚假学校招生、特殊考生加分破格录取、内部关系协调名校名额 每到高考前后,骗子们开始“摩拳擦掌”。5月27日,重庆市民张先生上网时,看到QQ群内发布的大学网站链接,就想“走个捷径”,差点被骗3万元。

案件回放

5月27日,张先生在QQ群里看到有人发布了一个大学网站链接,他点进去后发现是广西某外贸学院,标注为国家重点二本高校。由于哥哥的孩子正准备高考,且成绩一直不理想,为了能让孩子读本科,他仔细研究了网站里发布的“学校概览、师资队伍、学院设置”等信息,张先生觉得学校非常正规。由于学校标注的录取分数是180分的“诱人分数”,张先生按照网页下方标注的联系电话进行了咨询。接通电话后,一男子自称招生办主任,说学校有自主招生资格,可以降分录取,不过要进行预录取就必须先交3万元“保证金”和“招生费”。觉得价格还算合理的张先生随即把网站链接转给侄子。不过,心明眼亮的侄子看到网站后,告知张先生这是个诈骗网站,因为这是已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通报的“假学校”。

案件分析

嫌疑人通过QQ、微信、短信等,发布“特招”信息和“名校”链接。一旦有家长咨询,嫌疑人就伪装成教育局、招生办、学校等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忽悠”,并以能办理各类“特殊”资格帮未上分数线的考生“降分录取、破格录取”等为诱饵,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

目前,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及各批次提档分数都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本案中出现的学校链接属于典型的“三无野鸡大学”,即无办学实体、无教育资质、无招生权限。链接内的资料属于典型的套用正规高校名称进行包装,利用修改高校名称关键词、关键字进行“视觉混淆”,如不仔细比对极易被骗。

民警支招

假大学网站伪造或冒用招生资质,瞄准低分考生或落榜考生行骗,其惯用伎俩包括虚构办学地址、拼凑教师信息,盗用正规高校网站的学校简介、校园图片等信息。

此外,嫌疑人在高考录取阶段还会利用钓鱼网站进行虚假宣传,或是称有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或是编造可让“二本”分数线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等,通过索取活动费、好处费、学杂费等名目实施诈骗。

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认清学校招生办学资质,虚假学校均无招生和办学资质。考生和家长应当根据学习情况和考试分数选择深造方向,切勿为求学“病急乱投医”。考生在判断录取结果是否真实有效时,要核准院校的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招生计划是否经国家核定并下达等,千万不要相信“花钱买大学、花钱不考试、花钱就能给文凭”的“升学捷径”。

对于网上存在的“野鸡大学”虚假网站、链接及招生诈骗信息,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巡查,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和通报;公安部门应定期发布招生诈骗类典型案件、防范措施和民警提示,当地教育部门在招生报考期间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声称有“内部指标”骗走两万元

骗术:以伪造的证件、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以及相关招生资料骗取钱款

案件回放

去年6月,安徽省南陵县吴大姐的儿子小徐参加高考,小徐分数只达到大学三本录取线,这让原本想报考复旦大学的他理想化为泡影。一天,小徐和母亲在学校门口遇到两名挂着安徽某大学胸牌的男子。对方说他们是这所大学的招生人员。小徐和妈妈一看资料,那是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文件、印章、咨询电话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那所大学离自己家不远。

吴大姐便告诉对方,儿子考试分数不理想。两男子看出母子俩的顾虑,接着介绍说:“分数不够,一样能上我们大学,因为我们有内部指标……”听着两男子一番花言巧语,小徐和母亲信以为真。接着对方暗示只要花钱保证可以拿到文凭。吴大姐询问多少钱,对方说,学校一年费用两万元。

吴大姐为了孩子前程决定给儿子报考这所大学,于是,她预订了一个“指标”。后来,吴大姐把儿子送到这所大学,交了两万元费用。不久,吴大姐就得知这所“大学”只是一个培训机构,与那所正规大学毫无关系。吴大姐再找那两名男子,对方早已失联。

案件分析

本案中,骗子抓住考生及家长急于上满意大学的心理,冒充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实施诈骗。这是骗子惯用伎俩——他们与考生及家长见面时,会拿出伪造的证件、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以及相关招生资料,谎称手中掌握着高校“内部指标”,并“暗示”指标紧张,骗取家长信任。等考生拿到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交钱后,骗子便卷款潜逃。

民警支招

能上理想大学是考生和家长的心愿,考试分数不理想,考生和家长会十分焦虑。骗子正是抓住考生和考生家长这一心理特点实施诈骗。

考生及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首先,不要轻信宣传。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里下达的招生计划,即便是招生院校投放的机动指标,也只能由高分段到低分段投档录取。因而,考生遇到有人宣传招生计划时不要轻易相信,要到当地招生办咨询,了解高校的招生计划、相关规定再作安排。

其次,认清培训机构。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一些招生骗子蒙骗希望就读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才知道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高等院校的本科或专科,而是培训机构。

再次,谨慎缴纳学费。教育部门严格执行批次录取分数线和有关政策,入学费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考生及家长选择高校前要查看招生学校是否具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鉴别其招生资格和所颁发学历是否得到国家承认。报名前,应实地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施和教学质量。报名缴纳费用时要谨慎,应与校方签订相关合同,要求校方将承诺写入合同中,在缴纳学费时索取正规发票。不然,既遭遇经济损失,更耽误孩子的前途。

招生中介答应20万元搞到“点招名额”

骗术:假借招生“中介机构及代理人”身份,以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骗取信任

案件回放

2014年的高考成绩发布后,宋某的孩子成绩与理想院校分数线差距不大,宋某便开始多方打听所谓的“点招名额”,希望帮孩子最后“争取”一下。在朋友的介绍下,宋某认识了某高校招生中介机构的代理人祁某。

祁某称其与省教育厅某处长关系好,与各高校领导也往来密切,甚至有一次祁某邀请宋某一同参加与某高校领导的饭局。因此,宋某对祁某能够帮助其孩子拿到“点招名额”深信不疑。两人谈妥,宋某支付给祁某20万元以帮助孩子顺利进入某高校。

之后宋某一直没有收到祁某的回复,祁某总是以“正在运作”为由拖延,直到9月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学,宋某依然没有收到确切消息。他再次找到祁某,祁某拿出一份录取通知书给宋某,告知其已经办妥,但是“点招生”要推迟开学。宋某有些起疑,托人查找学院新生名单,没有发现自己孩子的名字。怀疑其中有诈,宋某报了警。

警方立刻开展调查,经与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确认,祁某经营一家招生中介机构,但教育厅并不可能答应其任何关于“点招名额”的事宜。警方经过工作,将祁某抓获,并为宋某追回20万元。

案件分析

本案中,嫌疑人假借高校招生“中介机构及代理人”身份,以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声称自己掌握有高校招生内部指标、机动指标等骗取受害人信任,从而收取巨额介绍费或录取费。为获取受害人信任,嫌疑人还想方设法邀请受害人参加所谓“领导饭局”。

其实,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和定向招生计划都是由教育部门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的,未经教育部门批准招生的学校,国家不予认可。教育部指定省级招生机构及各高等院校实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游离于正常工作机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

民警支招

1、了解招生有关常识。考生及家长应以本地教育考试部门官方网站或报考院校的官方网站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千万不要轻信提前获知结果的谣言;查分要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同时,可以通过安装相关手机软件,拦截此类虚假查分网址。

2、慎重对待“招生中介”。在实行网上录取后,目前江苏省招生录取都是使用教育部批准的录取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录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步骤作了限定。另外,录取方式有了根本变化,学校已不再派出工作人员到各省市招生录取办公地点。网上录取开始后,学校可直接对接省招生管理部门,信息是直通的,已不存在“中间工作人员”。考生与家长应慎重对待“认识招生工作人员可以保证提档录取”的说法,以免上当受骗。

3、不能盲目迷信“内部指标”。自主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的,学校无计划乱招生的,国家不予认可。高校招生和高考实行“阳光工程”,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几万元甚至10多万元的高额费用,所谓“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4、不要混淆“高等学校”与“高等教育”。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特点,把普通高等学校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形式混淆,比如说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名牌大学,实际上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助学班、成人高等教育辅导班、网络学院等。从以往诈骗分子行骗的情况看,都是把这些学生送到了成人高等教育辅导班、助学班,等到这些学生通过考试,最后拿到的大部分都是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而不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高考落榜后竟有了“转机”

骗术:通过非法途径得到受害者个人资料,称能搞到“内部指标”进行诈骗

案件回放

2015年高考后,湖北省十堰市民刘先生的儿子只考了400多分,正在一家人为这个事烦心的时候,一个电话让全家人觉得事情有了“转机”。

陈某自称是武汉某高校招生办主任,可以帮助刘先生的儿子顺利进入某大学本科。为了让刘先生相信,陈某还通过电子邮件寄来了学校的一些资料和招生方面的注意事项,并说这是内部指标。

刘先生一家高兴坏了。这时,对方提出让他先汇去1万元“通融费”,刘先生没有丝毫怀疑,便把钱打了过去。几天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说事情正在办理之中,让他再汇1万元办理调档录取手续。刘先生深信不疑,并着手筹钱。刘先生一位同事无意间听说此事后,提醒他要多留个心眼儿。刘先生这才通过该大学的网站和学校取得了联系,发现这所学校招生办负责湖北招生的并不姓陈,而学校也压根儿没有所谓的“内部指标”。

案件分析

每年高考后,各种借高校招生吹嘘自己“神通广大”、能够“自主招生”的骗局层出不穷,这些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钱。

国家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因此,凡是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行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费、“活动费”的行为,考生要认真考虑,谨防上当受骗。

此案中,陈某通过非法途径得到刘先生的个人资料以及孩子的高考信息,然后吹嘘自己神通广大,称能搞到“内部指标”而进行诈骗。据介绍,所有非通过正常渠道进行的招生行为都不可信,任何学校招生都要经过省高招办提取相关学生的电子档案才能录取,没有一个大学有所谓的“内部指标”“计划外招生”等,正所谓“分数够了,谁也不用找;分数不够,找谁也没有用。”

民警支招

考生和家长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选择求学路径,没有什么“内部指标”和“计划外招生”。学校的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均需通过严格的审查,试图通过“走关系”“找熟人”以期低分录取是不可能的,“内部指标”更是无稽之谈。

高考考生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查询学校招生简章,及时了解学校招录情况和分配情况;在缴费时,一定要到高校财务部门缴费并索取正规票据,不能交给个人私下收取。一旦遇到招生诈骗,一定要保持冷静,搜集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