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猴年趣赏“猴文化”

2016-08-27袁文良

关键词:王琪解缙猕猴

□袁文良

猴年趣赏“猴文化”

□袁文良

今年是农历丙申年,即十二生肖中的“猴”年。在此辑录几则“猴对联”“猴成语”,与读者共赏“猴文化”。

“猴对联”

从前,有一人家,父母早亡,兄妹二人相依为命。但二人聪明,自幼勤学好问,吟诗作对,小有名气。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哥哥经媒人介绍,找了一对象,几番见面、了解,双方都比较满意,按当地习惯,一旦有意便互换彩礼。不料,女方送来的彩礼非同一般,不是物品,竟是一幅上联:“你寨冷,风骤起,雨猛狂,千孔百疮,头昏脑涨,无力自拔,冷落凄凉,树倒猴散,各奔地方,永无迹象。”男子看了,苦思冥想,觉得此对难度很大,无从应对。小妹看后,便帮助哥哥写出了下联:“我暖室,墙挡风,伞遮雨,百废待兴,眼明心亮,发奋自强,繁荣兴旺,立杆披旗,前景辉煌,永世流芳。”女方甚是满意,于是择日成婚。

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晏殊,性格豪爽,特别好交朋友,好多文人名士都成了他家的座上客。他的幕僚王琪和张亢学问都很大,但二人却相貌不扬。王琪骨瘦如柴,是个小瘦子,张亢就戏称他为“瘦猴”。而张亢与王琪恰恰相反,一身肥肉,是个大胖子,王琪则叫他“肥牛”。这俩人关系很好,平时少不了互相开个玩笑。有一天,晏殊请客,大伙儿喝酒喝得正高兴,王琪瞅着张亢,笑嘻嘻地说了一句:“张亢触墙成八字。”意思是说,张亢一撞上墙,就撞出个“八”字。这是在挖苦张亢,说他是头笨牛,牛脑袋撞上墙,头上的两个犄角正好在墙上撞出个“八”字的痕迹。张亢灵感来得也快,马上反唇相讥,冲着王琪说:“王琪望月叫三声!”这句里的“叫三声”,出自郦道元写的《三峡》的最后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累沾裳。”意思是说,一听见猴子那凄凉的叫声,不由得勾起了自己的伤心事,流下的眼泪把衣裳都给沾湿了。张亢的化用是在嘲笑王琪是只猴子。他俩风趣的舌战,引得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大伙儿看着胖大的张亢和瘦小的王琪,再一次琢磨“成八字”和“叫三声”,乐得更欢了。

明代洪武年间,刚考中进士的解缙应邀赴宴。席间,主人请名士赋诗作对,有一老夫子见解缙人小且面容枯瘦,很像一只小猴,便出得一上联戏之:“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此联中将解缙戏称为“小猴子”,且“对锯”为“对句”的谐音。解缙一听,知道这位老夫子是冲己而来,稍加思索,便对曰:“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缙不客气地将这位老夫子称为“老畜生”,且“出蹄”取“出题”之谐音。此对妙在解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可谓嬉笑怒骂成佳联,令这位老夫子无言以对,讨了个没趣。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成化年间进士陆容与陈震也有一副与此大同小异的对答联。陆容的出句是“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陈震的对句是“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

相传,明孝宗年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丘浚年少时聪颖调皮。有一天,丘浚见曾是私塾先生的邻居老伯伯在果园边挥锄正挖一老果树蔸根,果园里的桃子熟透了,小丘浚在园外用一根一头带钩的木棍去钩园中的桃子,老伯伯看见这个“小调皮”,抓住丘浚出一上联:“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桃子。”他让丘浚续对,续得好免费进园吃桃子,对不出可就不客气了。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其实并不然,虽仅13个字,却把小丘浚的行动和意图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结尾,且一连重复了4个。不过,小丘浚聪明过人,他眨了眨眼,看看伯伯,看看树蔸,便对出下句:“伯爹头,扛锄头,走到园头挖树头。”此对句一连重复用了4个头字,每个名词都以“头”结尾,且与上句的“子”恰恰相对,老伯伯一听,不禁拍手称“妙”,让小丘浚上树吃个够。

清末进士宋文甫,一天与几个童生到一家客栈投宿,见店面招牌有个大大的“董”字,经询问得知这家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都姓董,便撰出一上联让童生们联对:“二董卧床,西董翻身东董动。”童生们一个个抓耳挠腮,无一人能对出。正绝望之际,见一耍猴人前来住宿,一个聪明的童生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两猴爬树,前猴喘气后猴齁。”此联妙在将“董”“猴”两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主谓词“董动”“猴齁”和象声词“东董动”“后猴齁”,以表达不同的动作和意思,此联谐音的妙用确实不曾多见。

若论嵌有“猴”的当代喻联,要数毛泽东同志1961年所撰写的诗联:“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字澄清万里埃。”当时,中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郭沫若同志陪毛泽东观看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七律。毛泽东很是兴奋,觉得电影中塑造的孙悟空,富有不屈不挠、冲破千难万险斗妖魔的精神,很值得弘扬,于是写下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诗中的这一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如号角声声,催人奋进。

“猴成语”

猴头猴脑 原意是说像猴子那样好动。语出清代唐芸洲所著的《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现多用来形容儿童好动、静不下来,显得调皮可爱,含有一定的褒义。

猴子搏矢 原意是说猴子接住射向自己的箭。语出东周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庄子·徐无鬼》:“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意思是说,吴王乘船到长江沿岸的一座猴山游玩,很多猴子见人来了就很害怕,纷纷逃跑,唯独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灵巧地接住了箭。吴王命令助手们齐射,那只想表现的猴子最终被射杀了。现用来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子救月 也作“猴子捞月”。原意是一群猴子救、捞水里的月亮。语出唐总章元年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的“愚赣篇”:“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故事是说,古时伽尸国有座波罗奈城,在人迹稀少的树林中生活着500只猕猴。一次,猕猴在一棵尼俱律树下,见月影在井里的水面摇晃,他们担心夜晚会失去光明,就一只一只倒挂连接在树枝上去井中救月。由于太重,树枝折断,群猴全部落水。现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木雕《猴子救月》

沐猴而冠 原意是指猕猴戴上帽子,装成人的样子。语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又见唐房玄龄等21人合著的《晋书·张载传》:“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尔,尚焉足道哉!”现用来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也用来讥嘲为人愚鲁无知,多用作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猕猴骑土牛 原意如字面所说,猕猴骑在土牛身上,前行十分缓慢。语出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赠宣城赵太守悦》一诗中也有表述:“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现寓意为职位提升很慢。

尖嘴猴腮 原意是说猴的尖嘴巴、瘦面颊。语出清代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3回:“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肉吃。”现用来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通常用作贬义。

杀鸡骇猴 也作杀鸡吓猴、杀鸡儆猴、宰鸡教猴等。原意是说因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语出清代李伯元所著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作‘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现用来比喻惩罚一个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弄鬼掉猴 原意是指搞鬼花样,耍猴把戏。语出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现用来形容调皮捣蛋,不听话,不驯顺,耍花样。

土龙沐猴 原意是指看上去有些吓人的鳄鱼及让人喜爱的猕猴。语出清初诗坛盟主之一钱谦益所著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现用来形容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 原意是指乘轩之鹤,戴帽之猴。语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所著的《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现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寿山石雕猕猴骑土牛

(作者单位: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责任编辑:孟昭勇]

猜你喜欢

王琪解缙猕猴
画与理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
“小猕猴2020奇思妙想创意绘画大赛”评选结果出炉啦
神童解缙
小猕猴话跆拳道
神童解缙
Brief Talk ab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and Digital Workplace
锋芒毕露的才子解缙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