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路迢遥,代我一行可好

2016-08-26潘玉毅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寨万邦书架

○潘玉毅

此路迢遥,代我一行可好

○潘玉毅

朋友转来一条信息,说小寨东路上的万邦书店要停业了,很多人都去买书或者合影留念了。西安和我的家乡相隔千里,辗转难至,但书香能过万重山,提起书店,距离似乎近了一些。最近几年,实体书店一家接一家地倒闭,停业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当曾经有过颇多交集的书店也走到了这一步,心里还是难免感伤。

我大学是在西安读的,西安科技大学,前三年校区在临潼,不常到市区去。那个时候,教我们外国文学史的杨辉老师是个爱书之人,闲谈之间时常提到万邦书店,从他口中我们有了关于万邦的最初印象。后来,几位文学协会的同学在给西安的几家书店论资排辈的时候也常提到万邦,他们甚至说:“如果一个人到了西安,却没听说过汉唐和万邦,没看过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算来过西安。”这样的话或许过于夸张,却体现了书店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大四的时候,我们搬到了位于大雁塔附近的校本部,我也离书店更近了一些,并由“耳闻”变成了“目睹”。

那一年国庆节,同学们纷纷回家或者约会去了,寝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闲来无事,我独自一人在小寨逡巡,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万邦书店附近。远远地,“关中大书房”几个字十分醒目。我推门进去,作了多半天的逗留,待出来的时候,夕阳斜斜地照在我的身上,感觉特别温暖。有些地方不去便罢,去过一次就会接着去第二次、第三次,书店便是这样一个所在。因为书香的牵引,这段二公里长的路成了我毕业前最常走的校园以外的路——沿着学校南门往西,穿过一个天桥或者不过天桥,到红绿灯口向左转一个弯,经由翠华路走进小寨东路继续向西而行,行之不远,就是万邦书店了。

那时的万邦书店可说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小寨于西安而言,原是一个相对繁华的所在,而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熙熙攘攘的街市中心,有万邦这样一个宁静去处,颇有几分“大隐于市”的味道。小寨附近有许多吃的地方,每次去书店淘书,我都会顺路吃点饺子或者夹馍。因为书店的关系,我们都做了回不俗的吃客,除了肉夹馍、菜夹馍,我们吃的还有精神夹馍。

想来,每一个书店都有一段活生生的记忆,我们路过,就成了记忆的一部分。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所说:“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每一个到万邦的人也都觉得,书店在那儿存在了那么多年,仿佛就是为了等待自己的出现。

虽是书店,万邦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图书馆,进到里面,随处可见读书的人,有的坐在木制的阶梯上,有的背靠着书架,虽然也有喝茶的地方,但去的人不多。我有时看书,有时也买书,像《高山下的花环》、《绳从细处断》便是从书店的旧书堆里淘来的。

书店的老板为人很好。有一回,我买完书没有钱了,看到门口的书签十分喜欢,他便送了我几枚。再后来,为的是写毕业论文需要,我想找一本黄仲则的集子,但是书店里没有库存,他答应帮我问问看,虽然最后并没有进到货,我的内心却充满感激。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顿时暖暖的,好想在它停业之前再回去看一趟,好想再推开书店的门,在书架间翻翻看看,在走廊里停停走走。

日有所思,夜便有所梦。一连数晚,我都做着同样的梦。梦见很多年以后,自己再次回去的时候,书店还在,书店老板对我还有印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是你啊,好多年没来了吧?你要的那本书我给你留起来了。”这种感觉不啻美妙!当然,这多半是剧中的景象,现实的土壤里很难生长出这样的画面。

如果书店的停业无可避免,那么让我们留住曾经在这里读过的文字和浸润在书香里的回忆。我很想发条短信给那些久不联系的同学:那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书店,代我一行可好?

猜你喜欢

小寨万邦书架
那些年的小寨
春疫
庆建国70周年
直立式曲线规
不辱使命为强我中华修船业不懈努力
——记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
探访“全国第一乞丐村”
栗子树下种药材 每亩多收两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