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里镜外多少事

2016-08-25张荣辉

商界评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网红社交内容

张荣辉

去年3月,在美国西南偏南音乐节(SXWS)上,一款名叫Meerkat的软件成为了焦点。当时在现场,除了可以用FaceTime、Facebook、Twitter等办法给朋友们分享外,还可以用Meerkat视频直播大会现场。

没什么成本和门槛,逛Meerkat就像在逛会动的微博,只要直播的人不关闭频道,一个频道甚至可以看上一整天。上线不到1个月,Meerkat用户突破30万人,B轮融资获得1 200万美元,估值4 000万美元。

然而,Meerkat自身没有流量入口,用户只能通过Twitter账号登录,一切分享都是通过Twitter来进行。被抢了风头的Twitter很快开始了封杀行动,禁止Meerkat抓取用户信息和好友关系链,屏蔽直播链接,扶持刚刚收购的视频直播应用Periscope。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Twitter将Meerkat踢出自己的社交图谱后,Meerkat迅速失去了用户流这一核心资源,消失在大众眼前。去年5月,Meerkat曾想通过抱住另一条“大腿”—Facebook来扭转局面。但Facebook在当年8月内测了Facebook live,做视频直播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努力挣扎了1年,Meerkat最终选择关闭。今年3月,关闭消息宣布的时候,公司账户上还躺着一堆没花完的融资。

一条匿名社交的老路

国内科技行业有一个毛病,就是紧盯着美国IT业的风吹草动。况且视频直播化极大地减少了成本,更适合事件营销传播,看起来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不做一下呢?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16年5月以后,平均每隔3个小时就有一款新的直播App上线,市场的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这个行业。

腾讯出资助力斗鱼跻身十亿美元独角兽俱乐部;映客拿下昆仑万维领投的8 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小咖秀母公司完成了D轮融资;陌陌最新上线了视频直播栏目;马云说要做VR视频购物;优土也开设了视频直播频道……

没曾想到的是,就在国内直播业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Meerkat死掉了。不过不要紧,“我们的模式与Meerkat不一样,自己拥有流量入口,不依附于任何社交媒体。”国内各平台创始人如此回应道。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Meerkat上演的这出“壮士断腕”来看,如今视频直播颇有当年匿名社交的风采,走的也是同一条不归路。

还记得匿名社交刚兴起时,大家都觉得这项功能太棒了。疯狂转发,不需承担言论责任,还能随时看戏,创业者们抓住机会就往上冲。

风口盛极而衰,问题随之而来。

因为不良信息的问题,诸多匿名社交App惨遭下架。一旦官方制定社区规则,就会面临着“无趣”的评价,黏不住用户,用户最终会流失。

匿名社交出过的问题,直播平台同样存在。王思聪投资过的App“17”,就因为“传播不良信息”而被强制下架。映客也曾深陷不良泥潭,一个月被App Store下架了3次。

现在,映客、花椒等平台争相签约当红主播,就是想尝试通过内容引入流量,避免步前人的后尘。但这样就能让企业实现自我造血吗?或许它们都忽略了一点:视频直播平台和匿名社交一样,人们对这个功能的兴趣远大于建立社交关系。

网红那么多,观众都不够了

有人认为,直播=秀场=网红=IP,这是井底视角。所谓的网红,纯粹是媒体圈和资本圈造势的行为,其本身无法形成价值闭环,只因为内容存在爆发的微小可能性,才具有IP化的投资价值。

确实,从网红到明星只有一步之遥,但那是建立在庞大的推广和用户价值的基础上。Papi酱的故事只是个例,就如当年的凤姐一样,除了她们以外,其他网红能有多大的价值?谁去持续饲养?YY在走这条路,陌陌在走,还有很多公司在走,这是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拆分资本的公司战略。

在大浪里淘出金沙是个既漫长又痛苦的过程。所以,直播平台更多的是散养制,期望让市场和用户来验证主播价值。可有价值、有才艺、能够孵化成明星的人终究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最多只会唠嗑、唱歌或者露个胸,只要满足自己的收入就好了。这样的内容集合,与多年前流行的秀场,并无本质区别。

为什么要做直播?因为它能形成网红。为什么要培养网红?因为它有价值。这是很多公司做直播的出发点。但是当直播成为常态时,用户就会失去好奇心,毕竟骗子太多,总有一天傻子会不够用。

披着互联网皮的羊

纵观国内目前的直播行业,其实很多都没有做到互联网化。从视频门户到各类App,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买内容、引流、买用户、留住用户、消费用户。这与传统报纸做的事情毫无区别:我这里有独家新闻,期望用户对内容形成黏性,然后购买下一版。但用户感兴趣的可能仅仅是一个事件类型,例如体育,或者一个事件本身,例如世界杯。当事件过去后,不一定会在这里停留。所以,媒体只有不断地购买版权,用各种方法对用户进行推荐,希望用户多消费一个内容、多停留一分钟、多登陆一次。

弹幕、点赞、送甜甜圈……这类行为不叫做视频互动,只是最基本的用户行为。8K高清、x路流、y秒延迟……技术也无法形成风口。对视频行业来讲,直播与图片、文字一样的,是一种媒体内容,这是技术发展带来的趋势。以前没有出现,是基于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的问题,当条件具备后,作为下沉业务的直播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不管是游戏直播、事件直播还是明星直播,其实现在所有平台都是在消费资源。这类资源可以是IP,比如明星话题、社会热点,也可以是单纯为了将内容迅速转化为变现能力的网商……但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对资源需求很高的门槛。熊猫TV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第一梯队,因为它们有钱可以砸资源、砸内容,但这种魄力不是每个App都拥有。当资源聚集的时候,直播本身已成为一种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有这么多超级IP一起涌入,就是纯文字也能迅速吸引用户。

直播只是一种媒体形式,它有自己的特性,盲目切入很可能连个水花都泛不起。只有理解好直播的特征,控制住内容走向,才能想明白各自的业务能否做直播,以及怎么做直播。否则风口这种东西,并不一定能让你飞得起来,因为你甚至还不是一头猪。

猜你喜欢

网红社交内容
社交之城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