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风口寻风
2016-08-25王宇航
王宇航
中国的企业家们很急。300年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而中断,50年前中国的商业又因为时代的原因而发生波折。直至改革开放后,企业家们才逐渐解开了束缚,放下了心中的顾忌。他们摩拳擦掌,想用最短的时间来补上与其他对手落下的距离。
著名策略家大前研一曾经如此描述国人的急进状态。他曾在一间中国书店看到一本书《西方百部管理经典》,浓缩在200页的篇幅。“只想阅读管理书籍的摘要,只想在五年之内就赶上日本花了五十年所学的,这正是中国打算做的。可是,管理是一个连续反馈的过程,如果你只是这样‘浓缩地学习,然后匆匆忙忙地采取行动,或者是让其他人来对组织进行改造,这简直就像个‘人造的孩子。”
国人很急,很务实。他们渴望快速成功,在很多人的眼里,即使自己的成功是模仿别人家的孩子打造出来的,那又如何。成功的正义性大于一切,他们理直气壮。所以中国但凡有一些明星企业,被人问得最多的,就是企业是怎么成功的。狼性思维、互联网思维、军队式管理……对极速成功的追求与膜拜,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中国特色的商业词汇。最近这段时间,最热的词汇叫做风口。
风口一词出自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其实,雷军在做小米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谦逊地将其归结为找到了风口。但在急于成功的大多数人心中,风口的作用真的远胜自身的创造与努力,毕竟,只有相信风口说,他们才有机会也去做一做风口上的猪,享受小米式的快速成长。他们追寻一切风口,不论真假。
人们渴望什么,市场就给予什么。这几年,风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视频直播、网红经济、无人机制造、VR、智能家居等,每一个热门词汇背后,都是人们曾经或正在追求的热点。海量的资源在短时间汇聚于其中,在经过一段无意义的内耗竞争后,出现大面积的创业公司死亡,这样的现象不断发生,其背后凸显的是整个资本市场与创业市场的浮躁;这样人为创造的泡沫机会,我们将其定义为伪风口。在互联网时代,真风口难有,伪风口长存。当伪风口变成人们的常用词汇时,这个市场开始病态发热。
伪风口的角度
可悲的是,靠产品成功的小米,自己也开始相信风口说,找风口似乎比锻炼自身能力更重要了。但到了没有风的地方,没有能力的结局是一二再再而三地跌落。
5月25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通过“小米直播”推出小米无人机新品,风口论之父头顶网红光环,脚踩直播、无人机两股风华丽开场。令人尴尬的是,面对屏幕另一端的100万在线粉丝,小米研究了两年半的无人机新品,却在直播中坠落。
小米公司本想借助雷军的个人品牌光环,利用直播方式,最大限度地放大新品无人机的声势,想在这个市场来个后发先至,但无人机的现场事故,将这一切弄巧成拙。三个伪风口的叠加,声势浩大,却没有支撑起雷主播让无人机成为“小米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环”。伪风口很热闹,却没有足够的风力,托起太多的预期与企图,风口之父从神坛跌落。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也做智能硬件,但他认为智能硬件是一个伪风口。在伪风口下,市场却存在着真需求。以360行车记录仪为例,2015年5月推出,7个月时间市场份额就跃居行业第一。360行车记录仪的成功源于解决了价格昂贵不堪、画质细节缺失等用户需求痛点。360在行车记录仪以外,还推出了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摄像机、大户型路由器,每一款产品市场反应都不错,以解决需求为起点的奇虎360,在智能硬件这个伪风口里也感受到了强劲的风力。
我们探讨伪风口并不是否定这个行业的需求,它的“伪”主要体现在创投参与者追求概念包装的程度,远胜过解决问题的需求。在伪风口下,雷军的扯大旗与周鸿祎的求务实,结果迥异。创业没有捷径,一时跑得快并不能代表什么,最后市场还是要检验你的产品。伪风口如此火爆,是因为太多的创业者喜欢务虚。
跟风的懒思维
务虚的大众创业时代,创投太多,行业太少,资本耐不住寂寞,任何一个可以探索未来的行业星火,都有可能被资本燃料堆聚成一堆旺火。团购、P2P、O2O,再到今年大热的直播,资本快速点燃了多个行业。创业时光狭长而幽暗,太多的创业者容易被这黑暗中的一团明亮吸引,跟风创业。伪风口就是这一种创投懒思维的集中体现。
在版权保护制度还没有建立的国内市场,创新难,模仿易,模仿式创业成本低、风险低,还有可跟随的版本,当真是活好不费力。然而,太多的创业起点是抄袭,终点的产品如何有诚意?同一个风口下的100个App做的东西都互相神似,这样的行业如何才能被看好?2013年,团购被称为风口,市面上有超过1000家团购网站,如今只剩下美团、糯米;2014年P2P开始被热炒,2015年倒掉了1302家;2015年O2O被市场追捧,顶峰期超过1000家,年底就被死亡名单刷屏。
创投的跟风效应,形成了一个上半年是热潮,下半年就变成寒潮的特殊景象。大量资本与创业力量的叠加,让各种人为的风口横行一时,这样的风光虽然热闹,却并没有沉淀出行业的价值,解决市场的真正需求。上门O2O边际成本递增,服务质量与效率却递减,河狸家雕爷的美甲故事也随之三鼓而衰;智能家居千亿元的市场,却卡壳在对功能集合的理解上,美的、格力把手机当遥控器的智能践行凸显行业进展缓慢;可穿戴设备被畅想为是与未来连接的渠道,众人却喜欢脱离实质空谈颠覆,暴风科技的资本泡沫破碎声远近可闻。
伪风口下也有真巨头。大疆科技独立创新的无人机正在引领一个产业,58到家的O2O模式正在形成商业闭环。那些目光中闪耀着不同光彩的跟随者,伪风口的泡沫会考验每一个人,跟随是为了追求热点还是解决问题。人云亦云的投机者,迟早会被这个勤劳的市场淘汰。
夸父要抓机会
寻找风口,是把企业做强做大的机会寄托于外界而非自身。中国企业家总喜欢在成功的时候照镜子,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自身;在失败的时候看窗外,把失败的责任推给环境。现在我们直接把成功的可能都交给了外部环境。须知道,做猪容易,但只有万分之一的猪能飞上风口,剩下的都成了别人餐桌上的食物。
2009年时,我们在杂志中讨论过“云端的企业”,讲的是九阳、无锡尚德、王老吉等一批企业如何抓住外部大环境突变的机遇,在短期内发展到常规模式不可企及的高度。
云端也好,风口也罢,实际上是一个时代性的机遇。但机遇一定是有时间窗口的,风口过后,云端的企业该如何落地,新的进入者能否找到下一个风口?
7年前,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九阳不能指望乳业总是出现质量问题,无锡尚德必须正视太阳能井喷拐点已过的事实,王老吉也不可能总是靠不可控的突发事件营销。现实社会中,作为一个企业家,一生能碰到一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算是非常幸运的了,你不能指望它会多次重复。
别总想着风口,阳光虽然温暖,但复制夸父的结局或是被太阳烤化,或是累死在逐日的路上。
曾有人问乔布斯,你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他说,我在等待下一件大事。乔布斯并不是让大家一起等风来,相反,他认为企业的战略是依托重大的机会而产生的,而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你只有等待,全副武装地等待,一旦机会出现,就全力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