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炼成钢的探路者

2016-08-25霍凯宇

中国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王振工务段丰台

文-霍凯宇

百炼成钢的探路者

文-霍凯宇

任何岗位也离不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的精神,这样走得再远,也不会迷失了方向。

34岁的王振,丰台工务段线路技术科科长,今年入路十五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脚踏实地干出成绩。

“在一线工人岗位我工作了十年,许多人来了又走,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有这十年的积累,才有后来的成绩。”

2001年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丰台工务段原丰西三线路车间六尾岔工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请教师傅怎么“玩转”小型机具。那时年纪轻轻,他倒也沉得下心,“就是琢磨着怎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最初接触工务养护维修实际时,他有许多不懂,于是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平时话不是很多,但在工作问题上爱刨根问底,一有闲暇就一头扎进技术资料里。

2003年进入技术科测量组后,他遇上了新的困难。

当时施工任务时间紧张,大家在现场忙于工作,没有闲暇教这个新人熟悉仪器设备,王振暗下决心,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整整20天,他夜以继日地扑在仪器上,晚上翻出说明书,白天跟着上现场,很快变成了组里的专家。

“没有谁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得更好”。从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在测量组的6年里,王振每年组织100公里的线路旧测和大中修配合,深刻认识到很多技术方案的细节和组织实施都离不开基础的测量工作。测量需要分毫不差,精度要求极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非常仔细、认真。

王振也喜欢挑战新鲜事物,从长大坡段设计上学习了如何构建总体观念,从人员组织分工上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在车间技术员岗位上学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主管大修工作时期,王振从开始的月度安排,细化到现在的日进度安排,任务艰巨又繁琐,但他身上有着一股韧劲,挑灯夜战的身影换来了每年大修计划的顺利实施。

2010年北京西站更换五渡十交道岔施工。这种非常复杂的组合道岔大修,需要同时实现不间断行车,对施工组织模式是一次巨大考验,在国内尚属首次。

时值12月,天寒地冻,连续封闭点没有调整日,王振与技术团队白天做方案晚上施工,基本上没休息。他困了就搓搓脸、伸伸腰,为保证施工质量紧绷神经、全神贯注。有一次王振实在太累了就到旁边休息区坐会儿,裹着大衣就在地上睡着了,当晚还下着雪,雪花落满一身,他没有丝毫察觉。当年12月30日,王振和丰台工务段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更换五渡十交道岔施工创造了铁路施工新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2010年至2015年间,在王振的组织安排下共计完成道岔大修560组,王振常常会从施工组织、技术经验等方面与其他工务段进行了深度交流,努力推进技术革新,多次在全局大修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

在津保铁路徐水站改建工程中,有一项关键性工程是要在京广上、下行正线插入两组42号超长道岔,是全路繁忙干线插入大型号道岔的首次施工。丰台工务段独立承担了此项重大施工任务,王振和他的团队跑现场、做方案、搞创新,用综合测量法保证施工安全和道岔精度,实现了水准仪、全站仪对岔位的横、纵及高程的三维立体控制,最后使长达183.4米、自重264吨的庞然大物零误差精准入位,创造了一人不伤,一点不延,安全优质的佳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工务技术战线上,王振取长补短、大胆创新、勇于承担,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精细控制、机械推广等项目,曾获得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和记功奖励。2016年5月4日,他光荣当选为北京铁路局“十大杰出青年”。

王振曾说过:“任何岗位都离不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的精神,这样走得再远,也不会迷失了方向。”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王振工务段丰台
Analytical three-periodic solutions of Korteweg–de Vries-type equations
CrAlGe: An itinerant ferromagnet with strong tunability by heat treatment
解码丰台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GLOBAL L1 SOLUTION OF THE EULER EQUATIONS FOR CHAPLYGIN GAS∗
THE EXISTENCE OF A BOUNDED INVARIANT REGION FOR COMPRESSIBLE EULER EQUATIONS IN DIFFERENT GAS STATES*
浅谈工务段大数据分析室的应用
北京丰台公交车起火 致1人当场死亡
东丰台年画
浅析铁路工务段安全管理规范化的研究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治安防控中公民参与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