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沙一、二段层序划分与含油气性分析

2016-08-24刘媛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4期
关键词:层序低位砂体

刘媛媛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沙一、二段层序划分与含油气性分析

刘媛媛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沙一、二段对应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5个准层序组,各准层序组全区地震可识别追踪,砂体展布规律受基准面旋回控制,低位期砂体沉积具有“填平补齐”特征,砂体广泛发育;水进域早期砂体在研究区北部较发育,晚期整体向岸收缩;高位期砂体规模有所扩大。利用录井、测井解释成果及试油成果对各准层序组含油气性进行统计分析显示,SQ3低位体系域准层序组Ⅱ(沙二上)和水进体系域准层序组Ⅰ(沙一下)是主要的含油层系,寻找岩性圈闭有利。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层序地层;体系域;准层序组;含油气性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是陆域西部凹陷向海域的延伸,西部与陆域西斜坡相连,东部以海南-月东断层为界,北部为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南部受葫芦岛凸起影响,转变为"三凸两洼"的构造格局,整体包括西部斜坡带、葫芦岛凸起、笔架岭-岭南构造带、仙鹤月牙构造带等多个次级构造单元。

经过多年勘探,滩海西部凹陷在正向构造带发现了东一段、东二段、东三段、沙一、二段和沙三段等多套含油层系,相继建成了笔架岭、海南-月东等多个大型油气田。目前滩海西部正向构造带勘探已达到较高程度,要想寻求勘探突破,勘探方向不得不转向斜坡带-坡洼过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1]。

1 层序格架及体系域划分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发育沙河街组沙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根据层序成因、古生物组合特征、岩性组合及电性特征、地震剖面反射终止关系等因素分析,古近系内部共发育5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分别为沙四段底界面(地震反射T5界面)、沙三段底界面、沙一、二段底界面(地震反射T4界面)、东营组底界面(地震反射T3界面)及东营组顶界面(新近系馆陶组底界面,地震反射T2界面),5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分别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5次大的构造事件造成的5个构造界面对应。古近系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2],分别是SQ1(沙四段)、SQ2(沙三段)、SQ3(沙一、二段)和SQ4(东营组)。此次重点针对SQ3进行细化研究。

通过对初始湖泛面、最大湖泛面的识别与追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研究区SQ3初始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具有以下特点:

初始湖泛面:在地震反射特征上,其所对应的同相轴表现为中强振幅连续性的反射特征,初始湖泛面之上同相轴大幅度上超,为平行、亚平行反射;初始湖泛面之下为沙二段大套砂砾岩组合,同相轴反射特征为杂乱或空白反射,测井曲线较为平直;岩相上,初始湖泛面对应一套厚度30~50 m深灰色纯泥岩,分布范围广。

最大湖泛面: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一组中等强度、平行亚平行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平面上能进行区域性追踪;最大湖泛面之上,靠近物源区位置以叠瓦状、顶超型前积反射为特征(如锦129-锦130井区附近),湖区则以空白反射或低频弱振幅席状反射为特点,钻井揭示为大套泥岩;测井曲线较为平直,邻近基线;岩相上,最大湖泛面对应一套灰色质纯泥岩,局部发育油页岩。

2 准层序组划分及其沉积特点

2.1准层序组划分

准层序是层序地层分析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是一个以海(湖)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层序界面为界面,在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一套岩层或岩层组。准层序组是由一组成因相关的且具有特定叠加方式的准层序构成,厚度从几米至几百米,时间从几万至几十万年。 识别手段包括岩心、露头、测井曲线等,一部分规模较大的准层序组在地震资料上可以识别[3-5]。一个体系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

此次划分准层序组,除考虑岩性组合、沉积旋回、测井曲线形态等标识外,还考虑了地震资料的识别尺度,使划分在地震资料上有可操作性。综合分析将SQ3划分为3个体系域5个准层序组,其中低位体系域对应沙二段划分两个准层序组(沙二上、下),水进体系域对应沙一中下段划分两个准层序组(沙一中、下),高位体系域对应沙一上段为一个准层序组,其中低位体系域下部准层序组(沙二下)底界面为层序界面,其它为不同期次的湖泛面。各准层序组界面全区地震可识别并能够区域追踪(图1)。

研究区准层序组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6-7]:

图1 准层序组地震剖面特征

(1) 进积式准层序组,主要出现在低位体系域早期以及高位体系域时期。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新增可容纳空间的形成速率。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粗,砂岩单层厚度增大,泥岩厚度减小,总体砂/泥比值增大。测井曲线为漏斗型-舌型组合。

(2)退积式准层序组,主要出现在水进体系域中,沉积物供给速率小于新增可容纳空间的形成速率。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砂岩单层减小,砂/泥比值有所变小。测井曲线多为箱型-齿化箱型-钟型组合。

(3)加积式准层序组,主要出现在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中,沉积物供给速率约等于新增可容纳空间的形成速率,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砂/泥比值没有明显变化。测井曲线形态多为齿化箱型-钟型组合。

2.2沉积展布特征

SQ3沉积期,研究区古地貌相对平缓,湖盆水体较浅,总体以滨浅湖沉积环境为主,半深湖-深湖范围较为局限。区内受葫芦岛物源、西八千-欢喜岭物源及中央凸起物源等多支物源供给,整体以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局部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8]。

低位域时期是SQ3的发育初期,湖盆处于初始扩张期,范围较小,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小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盆地沉积具有"填平补齐"的特点,形成进积式准层序组。低位域2个准层序组扇体发育规模大,扇体前端北部延伸至时1-仙鹤5井连线附近,南部笔架岭物源与中央凸起物源通过鞍部相连,半深湖-深湖区范围局限(图2a、b)。

水进域时期,断裂活动加剧,湖盆扩张,湖平面快速上升,沉积地形平坦,沉积物的供给速度小于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形成退积式准层序组。湖平面的升降变化使滨浅湖区向岸线方向迁移,滨浅湖相十分宽阔,沉积环境由低位域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转为滨浅湖沉积环境,这一变化过程表现在岩相上为灰色泥岩含量增加,泥岩单层厚度增大,以砂泥薄互层转化为纯泥岩沉积为特点。水进体系域准层序组Ⅰ沉积时期,研究区北部仍有一支物源沿古地貌低洼地带向盆地中心发育,在时1井区附近与中央凸起北部海外河物源交汇(图2c)。水进体系域准层序组Ⅱ沉积期,扇体迅速向岸收缩,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图2d)。

高位域时期,沉积基准面由上升转为下降,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小于等于或小于沉积物供给速率,形成进积/加积式准层序组。研究区内扇体规模较水进域准层序组Ⅱ沉积期变大(图2e),葫芦岛物源、欢喜岭-西八千物源延伸至架东1-锦131-锦312井区,中央凸起供源能力增强,在其周缘发育小型扇体。

图2 准层序组沉积相平面图

3 准层序组与含油气性关系分析

从录井显示及测井解释成果来看,低位体系域准层序组显示较为活跃,显示级别从荧光、油迹、油斑至富含油;从测井解释成果及试油成果来看(图3),低位体系域准层序Ⅱ(沙二上)含油气性较准层序组Ⅰ(沙二下)好,研究认为,SQ3沉积初期,砂体较为发育,单层厚度较大,各砂层相互连通,对油气封堵不利;低位域晚期,湖盆范围有所扩大,砂泥分异性明显变好,单层厚度变薄,横向变化较快,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初始湖泛面发育一套30~50 m厚度的泥岩,质纯且全区稳定分布,是低位域准层序组Ⅱ(沙二上)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对于水进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来说,从录井显示、测井解释成果及试油成果来看(图3),水进体系域下部准层组Ⅰ(沙一下)含油气性明显好于上部准层序组Ⅱ(沙一中)。分析原因认为,水进体系域下部准层序组砂体较上部发育,砂泥分异性好,有利于成藏,同时水进域顶部为SQ3最大湖泛面,泥岩厚度大,封堵性较好,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因素。

通过细化层序,提高了研究精度,进一步明确了SQ3低位体系域准层序组Ⅱ(沙二上)和水进体系域准层序组Ⅰ(沙一下)为研究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是下一步寻找岩性目标的重点勘探层系。

图3 准层序组连井剖面

4 结论

(1)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古近系发育5个区域不整合面,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分别是SQ1(对应沙河街组沙四段)、SQ2(对应沙河街组沙三段)、SQ3(对应沙河街组沙一、二段)和SQ4(对应东营组)。

(2)综合岩性旋回、测井曲线形态组合及地震资料的识别尺度等因素,将重点层序SQ3(相当于沙一、二段)分为3个体系域5个准层序组,其中低位体系域对应沙二段,发育两个准层序组;水进体系域对应沙一中下段,发育两个准层序组;高位体系域对应沙一上段,发育一个准层序组,各准层序组全区地震可识别追踪。

(3)各准层序组砂体展布规律受基准面旋回控制,低位期砂体沉积具有“填平补齐”特征,砂体发育广泛;水进域早期砂体仅在研究区北部较发育,晚期整体向岸收缩;高位期砂体规模有所扩大。

(4)低位体系域准层序组Ⅱ(沙二上)及水进体系域准层序组Ⅰ(沙一下)单层砂体厚度小,砂体横向变化快,砂泥岩比值适中,同时受初始湖泛面及最大湖泛面的控制作用,其含油性较好,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层位。

[1]蔡希源,李思田.陆相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隐蔽油气藏勘探基础、方法与实践[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271.

[2]林畅松,刘景彦,刘丽军,等.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J].现代地质,2002,31(1):28-30.

[3]邓宏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中的问题探析[J].古地理学报,2009,11(5):471-480.

[4]王凯.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特征[J].特种油气藏,2002,9(5):22-26.

[5]贺萍,王海波,张朝阳,等.枣北孔一段Ⅱ-Ⅲ油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意义[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28(3):20-23.

[6]刘海富,沈亚琴,沈亚琴,等.北大港沙一段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29(3):141-142.

[7]秦刚.大民屯凹陷胜25井区沙四段层序地层学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28(1):15-21.

[8]陈秀艳,姜在兴,杜伟,等.东营洼陷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特征[J].沉积学报,2014,32(2):344-352

编辑:赵川喜

1673-8217(2016)04-0050-04

2015-12-28

刘媛媛,工程师, 1982年生,200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现从事层序地层及沉积储层方面的研究工作。

TE111.3

A

猜你喜欢

层序低位砂体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