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院校游泳课程“1+5选1+1+X”模式改革研究
——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

2016-08-24宋耀伟肖红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蛙泳学时场馆

宋耀伟 肖红

体育专业院校游泳课程“1+5选1+1+X”模式改革研究
——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

宋耀伟 肖红

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和其他9所体育专业院校游泳课程设置及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今社会对于游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方向进行访谈调查,提出游泳课程改革路径,建立“大游泳”课程体系,使体育院校游泳课程成为一门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体育院校;游泳;课程;体系;改革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52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健身运动的理念逐渐形成。游泳项目作为大众健身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近来年发展势头迅猛,参与者越来越多,同时一些新兴水中健身项目的兴起,使得游泳运动及衍生项目越发受到关注及喜爱。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对于游泳健身项目的需求,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新建游泳场馆数量快速增加,目前仅西安市开放营业的游泳场馆已经达到150余家,而且还在逐年快速增加。在此背景下,需要大量的游泳专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体育专业院校作为培养、输送游泳运动专业人才的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从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就业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对传统游泳课程进行改革、优化,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实用的游泳课程。同时加强并拓展课程的技能实训部分,设计教学实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游泳专业复合型人才。并通过不断建设与持续优化,建立“大游泳”课程体系,使游泳课程更佳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一门实用型课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西安体育学院及其他九所专业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游泳普修课程设置及开展现状及改革路径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专业院校游泳课程设置情况

3.1.1十所体育专业院校游泳课程设置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游泳》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并对其中几所院校专职游泳教师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各院校教学大纲内容设置大致相同,多数是2012-2013年编撰,大纲字数在2000-4000字左右,规划设计详细,能够较好指导任课教师教授本门课程。多数院校游泳普修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表明游泳课程在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多数院校均将了解游泳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种泳式、掌握游泳救生技能、具备教学能力、具备裁判能力作为课程目的和任务。各院校游泳课程多为36、48、54学时,学分2~3分。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蛙泳的技术、能力、教学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考核基本由平时表现、理论考核、实践与技术考核等部分组成,技术考核以蛙泳为主,距离50米~400米之间,但考核标准差异较大。各院校游泳课程教材及参考书数量较少,且多为2000年前出版的,略显陈旧[1]。

3.1.2西安体院游泳课程设置情况

自西安体院1954年成立以来,游泳课程一直是学院重要课程之一。《游泳》必修课程作为学院体育相关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2012版《游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体育教育专业游泳课程增加至54学时,并新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54学时游泳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特殊教育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36学时《游泳》课程,这些课程均以学习游泳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为培养以体育师资和培养游泳运动专业人才。

目前开设游泳相关必修课程的为六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休闲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特殊教育、运动与健康,根据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等方面可以将其分成36学时游泳、54学时游泳、54学时游泳与救护三门课程。

表1 西安体育学院游泳课程开设情况

36学时游泳课程,2学分,目的为熟练掌握蛙泳技术,初步掌握蛙泳教学方法、了解爬泳技术。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30学时),理论教学为辅(6学时),教学内容相对单一,超过60%的学时为蛙泳技术教学与巩固练习,基础理论知识、救生救护知识、游泳裁判工作方法以理论介绍为主,爬泳技术为介绍泳式,教学比例小,且不在考核范围内。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理论闭卷考试(20%);技术考核(70%),由速度达标和技术评定组成,考核为50米蛙泳;能力考核(10%),由能力培养、作业、考勤等组成。

54学时游泳课程,3学分,目的为熟练掌握蛙泳技术、初步掌握爬泳技术、基本掌握蛙泳教学方法、初步掌握游泳池救生救护技术。课程同样以实践教学为主(44学时),蛙泳16学时,爬泳10学时,救生3学时,裁判3学时,出发转身6学时,考核6学时。理论教学为辅(10学时),包括基本知识、教学理论与方法、救生救护、竞赛组织、大众游泳活动等,均为简单介绍。考核方法与36学时游泳课程相同,考核内容有所区别,首先进行25米爬泳速度达标考核,成绩合格者参加100米蛙泳速度达标考核,成绩合格者继续参加25米蛙泳技术评定考核。

54学时游泳与救护课程,3学分,目的为熟练掌握蛙泳技术、初步掌握爬泳技术、掌握基本的游泳池救生救护技术、基本掌握蛙泳教学方法。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教学内容方面与54学时游泳课程基本相同,但加入了仰泳与蝶泳技术的介绍,最大区别为加大了救生救护的教学比例,共设置8学时,能够学习到较多的救生救护知识与技能。考核方法、内容与54学时游泳课程一致,但并未将救生救护知识与技能纳入考核体系。

3.2社会对于游泳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

通过对西安、宝鸡、延安、汉中等城市50家游泳场馆走访调查,了解目前游泳场馆对于游泳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为游泳课程优化设置及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表2 游泳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94%的游泳场馆对游泳救生员有需求,76%的游泳场馆需要游泳教员。游泳运动作为国家首批高危体育项目,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游泳救生员和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教员)证书才能上岗。目前国家规定,持证人数必须达到行业标准后游泳馆才能对外营业,而陕西省持有这两个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造成了几乎所有游泳馆都缺乏有资质的专业游泳救生员与游泳教员。

另外,被调查的游泳场馆中有44%对专业管理人员有需求,游泳场馆专业管理人员包括运营管理、水质监控等内容。具有管理学知识与游泳场馆现代运营管理方法的专业管理人员是目前游泳场馆普遍缺乏的人才,这类专业人员不但要具有管理学知识与方法,还要对游泳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大众健身特点对业务经营方面有所创新。水质是游泳场所安全运营的基础保障,好的水质也可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游泳运动健身,水质监控是一项科学的、严格的工作,必须经过专业学习才可以上岗。目前陕西地区游泳场馆的水质管理人员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起来的,经过专业学习并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较缺乏。

近年来水中健身操由国外引入中国,由于水中健身操并不要求练习者掌握游泳技术,对练习者的体能要求也小于游泳运动,因此逐渐成为一项热门的水中健身运动。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游泳场馆对此类专业人才有需求。被调查的部分游泳馆有开设水中健身操课程的想法,但缺少能够完成这一课程的教练,因此陕西地区对外开放的游泳场馆基本没有水中健身操课程。

群众体育竞赛是促进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热情的有效手段,同时群众体育竞赛也是宣传体育运动的有效途径。随着参与大众游泳健身运动的人数增加,很多游泳场馆开始举办群众游泳竞赛活动。虽然群众游泳竞赛活动没有竞技游泳比赛那么复杂,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符合游泳运动的规律,因此就需要具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员去实现。目前,对于竞赛组织专业人士的需求,占所有被调查游泳场馆的18%。

3.3游泳课程目标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目标设置,游泳及游泳与救护等课程注重游泳基础技能的掌握,都将熟练掌握一项泳式(以蛙泳为主)作为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在课程考核中体现出来。这一课程目标的设置,与新形势下社会需求有所区别,但这也是游泳教学的规律所致。目前社会需求的游泳专业人才,虽然各游泳场馆对所需人才的技术水平并不十分看重,但是游泳专业人员的培养步骤,首先便要对其基础技术能力,即游泳技术水平进行培养,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游泳技术水平及能力,才能够向救生、教学、竞赛组织及场地运营管理等其他游泳运动衍生方面继续深入学习。

从目前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游泳课程的学习掌握一种或两种泳式,并可以作为自身健身锻炼的项目,但普遍缺乏自救和救生能力,同时缺乏游泳教学能力,不足以将游泳项目作为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3.4“大游泳”课程体系建立思路及条件

3.4.1课程体系建立方案

根据目前游泳课程设置的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形势的新需求,提出“1+5选1+1+X”模式,对游泳课程建设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优化。所谓的“1+5选1+1+X”,意思是1门游泳技术基础课程+1门游泳运动衍生课程+1项自主练习+社会实践。目的是通过游泳基础技术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一项或两项泳式,并通过选修一门延伸课程掌握一项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增加就业砝码,同时养成经常锻炼的健康习惯,并将游泳作为自己的终身兴趣,更多的参与到游泳运动当中来。通过以上对课程优化设置及改革,旨在将游泳课程建设成为一门系统的、有延展性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增加砝码。

图1 游泳课程优化设置及课程体力建立路线图

1门游泳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类型为必修课,全部设置为36学时,教学内容为蛙泳和自由泳技术,以及出发转身技术。考核内容为50米蛙泳,25米自由泳。

1门游泳运动衍生课程,课程类型为专业限制选修课,学生在5门课程中任选其中1门课程进行学习。5门课程包括游泳救生、游泳教学指导、水中健身操、游泳竞赛组织及管理、游泳场馆经营与管理。

1项自主练习,主要通过学生社团,或者游泳俱乐部、游泳协会组织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与其他同学一起自主练习。通过建立学生游泳社团、游泳俱乐部、游泳协会等组织,让有兴趣的学生聚集到一起练习,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定期组织练习活动,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定期对社团等组织进行指导。并组队参加公开水域游泳比赛、救生比赛、水中健身操比赛等,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丰富业余生活。

除上述课程及学生自主练习外,由教师为学生联系校外实习机会,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等游泳场馆建立游泳教学实习基地,形成课程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游泳实践性教学新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最低实习时间为18学时,并可以获得1个学分。

3.4.2课程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实现游泳课程体系“1+5选1+1”模式,需要具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完备场地器材、社会实践合作单位。在师资方面,游泳基础技术教学工作,是游泳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有教师均能够完成基础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游泳教研室教师具有国家级游泳裁判资格、国家职业资格游泳救生员培训师资格、国家职业资格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师资格、游泳池水质管理员资格、水中健身操中级教员资格,并且有教师拥有管理学学士学位,能够顺利完成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场地器材方面,目前我院场地设备及开设课程所需要的相关器材基本完备,能够满足顺利开展相关课程的需要。目前游泳专业人才是社会急缺人才,可以选择规模大、信誉好,发展前景乐观的企事业单位游泳场馆,与之签订游泳教学实习基地协议,定期输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合作单位在实践后出具实践学生的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教师根据该反馈信息给出实习成绩。

4.结论与建议

体育专业院校游泳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门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并建立“大游泳”课程体系,将必修1门游泳技术课程+限选5门社会需求的游泳衍生选修课程中的1门+学生平时有组织的自主练习+有组织的参加游泳方面的社会实践,这一课程体系模式开展起来,将游泳专业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建议在实施课程改革时,应符合时代对于游泳课程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1]宋耀伟.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游泳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对比分析[J].体育科技.2015,36(3):126-127.

[2]王楷钧.体育院校游泳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诉求[J].当代体育科技.2014,24(4):91-94.

[3]李建军,曹建民,袁芳等.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4).

[4]蒋徐万,樊维.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程教学实习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2):123-125.

[5]肖红,宋耀伟,殷剑侠,马莹等.游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我院游泳必修课程开展现状及优化设置的研究”(项目编号:XTJY1406)。

宋耀伟(1984-),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游泳教学与训练、体育社会科学,讲师,西安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

猜你喜欢

蛙泳学时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场馆风采